2008年11月7日 星期五

毒奶與毒油

今年最勁爆的消費事件,無疑就是中國大陸生產的毒奶粉,內含三聚氰胺,令人退避三尺,不敢輕碰。不單單是奶粉下架,就連麵包、餅乾、珍珠奶茶,銷路一落千丈,很多人怨嘆:「以前我不知道已經吃了多少了?!」

食品添加物,有其一定的規範。供人食用,更加嚴格管控。若要以肉身來做實驗,即使付給萬千的代價,應該也沒人敢輕易嘗試有毒有害之物!台灣人非常注重身體保健,尤其對小孩子,大家都是心肝寶貝,不捨傷害。而三聚氰胺這種本來就不應該出現在奶粉中之物,就是因為不肖商人要賺黑心錢,罔顧別人的生命安全,橫著良心添加進去,怎不令人氣憤!雖然中共海協會來函道歉,未來如何阻斷黑心產品之路,仍要加一把勁,以預防替代事後危險所付出的代價。

在1979年,當時台灣的環保和消費意識,幾乎是蠻荒時期,卻發生了多氯聯苯米糠油事件。在中部一家米糠油的工廠(彰化油脂),在製造過程中,以多氯聯苯當熱媒,由於熱煤管破一小洞,使得管子內的多氯聯苯滲漏到米糠油中,污染了油脂。當時沒人知道有污染,在中部地區很多人都買米糠油來燒菜,以致事發之後,方知至少兩千多人受到毒害。受害人的症狀和日本的多氯聯苯中毒,如出一轍,化驗之後證明是多氯聯苯。

多氯聯苯是類似戴奧辛的成分,根本無藥可醫治,這些人只好以氣功和民俗療法自力救濟。有些人得到胃癌、腸癌、乳癌而往生,其餘的人一輩子身體和病魔不斷奮戰,痛不欲生。最嚴重的是後來這些人結婚生子,母親生下的孩子,身上帶有多氯聯苯的成分,經由生育,垂直移轉。歷經三十年,台灣有多少人是多氯聯苯的受害者,不得而知,估計至少還有兩千人。

由於人類的無知,在製造產品的過程,有意和無意之間,添加了不應該添加的物質,而造成無法修復彌補的傷害。多氯聯苯毒油事件的受害者,他們已經被忽略了三十年,最近雖組織了聯誼會,互相鼓勵,相互取暖,但因身體和經濟都不佳,仍然孤獨的隱藏著。台灣社會如果有人要為無知付出代價,受到多氯聯苯傷害的這群人,無疑就是替台灣承擔的人。

我們希望多氯聯苯毒油事件和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能夠得到社會的重視。消費事件不斷再發生,歷史不斷再重演,我們的未來,還有什麼永續可言?在二十一世紀,我們要為受到傷害的人建構更完善的空間,使他們在受苦中感受到溫情與支持的力量。

★本文已發表於2008/11/03 台灣立報 * 看守台灣協會

兩岸環保交流道

台灣和中國大陸從1949年分開以來,經歷五十多年的隔閡,如果以二十年為一個世代,那麼就可以推算為兩個世代了。台灣印象中的大陸是從「中國地理課本」學來的,最近在兩岸交流活動中,所接觸的地名:額爾古納市〈內蒙古〉、襄樊市〈湖北省〉,我都是第一次聽到,有一種陌生感。但是一說起話來,相同的發音,又令人熟悉起來。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第一次在海峽兩岸開放觀光時,在長江三峽看到江邊高山的壯闊,乘著輕舟,那是,第一次體會到古人的幽情。後來,因為興建三峽大壩,長江水位高漲,那些山已經不那麼高了。在環境的基礎上,因為人口增加而需要更大的開發,地理的原貌受到改變,污染的累積令人擔憂,兩岸是依稀相仿的。

〈台灣環保問題已發生二十年〉

台灣因為地小人密,開發和污染的事件,爆發較早,在民意的抗爭和媒體的報導之下,很早就受到重視。台北貢寮反核四、彰化鹿港反杜邦、高雄美濃反水庫、宜蘭利澤反六輕,北中南東都有一些環境保護行動在發生,有些成功了,但也有些是失敗的。歷史的軌跡是往前移動的,今日的付出,即將成為歷史的一部份。走過歷史,台灣的民間團體發現:教育才是最重要的。改善一個地區,不能只有少數人,而是要很多人一起參與,才能成就一個結果。

目前,台灣的環保問題,應該凸顯的已經爆發了,再來就是一些深層的問題。工業污染,黑煙排放,垃圾亂倒,依法已經取締。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現在的環境破壞反而是遊走在經濟與開發之間,例如雲林麥寮工業區、台東美麗灣飯店、蘇花高速公路等,這些開發案導致魚塭遭殃,海岸破壞,生態不保。巨大的工商利益,形成包著糖衣的苦藥,吃不下又吐不出。

扣著社區營造的氛圍,居民越來越發現自己的社區有著珍貴的記憶,那是祖先們世世代代傳承下來的態度和技巧,甚至是長輩們保存的生態環境,所以到現在我們還可以去尋著這些寶貝。海邊的卯澳社區,保存海貝之美;山上的美濃社區,種出客家愛鄉風情;山凹的桃米社區,營造生態蛙鳴。因為喜歡自己的地方與文化,台灣的社區正在活出自己的特色與味道。

〈中國大陸走在台灣污染的經驗上〉

台灣經濟奇蹟發展較早,三十年前在人民勤奮努力之下,外匯存底在世界名列前茅,號稱亞洲四小龍之一。台灣走過的路,對應到現在的中國,好像有些軌道是相類似的。因為人工便宜,環保執法不嚴,先進國家就把一些污染產業移轉到開發中國家。有一段時間,台灣的拆船業和拆電纜業非常蓬勃,卻污染了一條台南二仁溪,現在台灣已禁止拆卸,業者就轉移陣地到中國大陸了。

河川的污染,最容易被發掘,河水不再清澈,魚蝦不再悠游,人也不能跳進河裡游泳。沒有污水處理系統,人、畜、工廠廢水都傾入河川,河水原本的自淨能力,不足以負荷,只好累積發出嗚咽的哀鳴。1989年我在長江上,一位學者指著江水告訴我,從這裡丟一個糞便,經過十五公里就不見了。因為長江有她的自淨能力,污染物在滔滔波水中,被洗淨了。

台灣如此走過被嚴重污染的時光,在兩岸環保交流中,我們也見到大陸河川的污染陸續發生。一個個環保團體在岸邊成立,帶居民去看骯髒的河流,記錄河流的過去與現在,希望透過努力,還給河流美麗的未來。水是萬物之源,有水才能灌溉作物,滋養大地,餵飽子民。我們看到「綠眼睛」、「綠駝鈴」、「綠滿江淮」、「綠色漢江」、「綠色浙江」、「綠色圖騰」、「綠色和平」等組織,正在張起環保的大旗,做紮根的工作。

中國的開放,引進很多國際產業,卻也引進很多污染工廠。中國作為一個大國,企圖展現國家的實力,任何負面的形象對發展中的中國都是不好的。雖然我們曾經聽過中國領導的訓示:「不管黑貓白貓,會抓老鼠的,就是好貓」。這幾年,「先讓幾個地方富起來」,顯示富裕的背後隱藏著環境的危機。

〈相互交流取經取暖〉

海峽兩岸的環保交流活動愈來愈頻繁,環保團體都是站在土地可以永續發展,可以養育萬物和子孫的立場發聲,不為私利,只求公義。台灣有台灣的問題,大陸也有大陸的難題,只有生活在那塊地方的人,熟悉那裡的遊戲規則、社會人情、法治規範,才可能找出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和方法。但是站在同文同種的中華民族的特質上,有些問題是共通的,台灣走過的路,正好給大陸做為借鏡。

大陸最近在國際的參與上,非常積極,又是在聯合國擔任核心的角色,在國際環保的訊息上,比台灣快速許多。未來我們可能反而要向中國大陸取經,從他們那裡得到更多的環境消息,相互觀摩,強化兩岸的實力。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兩岸的環保團體,因為關心的角度相當,談論起議題,非常容易聚焦。同樣的,碰到的障礙也會是雷同的,我們彼此互相鼓勵打氣,相互取得溫暖。

我們希望兩岸的環境越來越好,使得身處二十一世紀的人都有好的生活品質。回顧我第一次去大陸的記憶,大陸已經變化很多了。人類因夢想而偉大,擁有好山好水的好環境,透過交流,追求良善的事情,永遠都不嫌多的!

★本文已發表於 2008/11/06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第三屆兩岸環保與永續發展論壇 後記

綠色消費更有福

在地球氣候變遷越來越快速的21世紀,每個人在日常生活的食衣住行育樂更要提醒自己要注意到綠色消費。綠色消費所強調的不是以人類為主,而是要與萬物共生。人類在這一百年,人口增加四倍,物資消耗太快,以致資源不敷使用,我們要在危機中走出一條生路。

身為現代人,每天媒體廣告傳遞給我們很多消費訊息。某公司推出一種化妝保養品,能使女人像「林志玲」一般美麗,得到很多男人青睐;某公司推出一款新車,能使全家幸福;某公司推出一份貸款方案,能使夢想早日實現。追求美麗、幸福與夢想是人類發展的動力來源,於是,很多專家、書籍、廣告都在為我們編織如何達到的途徑。

作為一個消費者,每天暴露在行銷的世界,使我們不知不覺開始掏腰包。作為一個聰明的消費者,我們要清楚的判斷:消費的目的是什麼?有消費的需要嗎?
這十多年來,由於我參加環保團體,發現自己的生活越來越簡單,越來越能分辨「需要」、「想要」、「奢要」的不同。我「需要」用肥皂來洗淨身體;但我「想要」用有香味的肥皂,使我有美好的感覺;然而,我不「奢要」像楊貴妃在華清池裡那種「溫泉水滑洗凝脂」的華貴。當我在消費時,清清楚楚的知道「我要的是什麼?」以及「我有能力負擔嗎?」我便不會輕易受到廣告誘惑,這也是一種自主的判斷。當意識能力發揮時,行動就會跟著調整。

最近十年,世界吹起綠色消費的觀念,個人、家庭都受到影響。家庭是組成社會的基本單位,家庭的改變也會形成社會的改變。我經常用五個R來詮釋綠色消費,那就是源頭拒絕(Refuse)、減少使用(Reduce)、重複使用(Reuse)、回收再利用(Recycle),以及再生產品(Regenerate)。

什麼是源頭拒絕呢?就是真正衡量家中是否需要這個東西。LV的皮包也許很好,但我們家沒有人要用,我們就在源頭拒絕把這種東西帶回家。如此一來,家裡就不會成為一座小倉庫,堆積一堆用不著的物品,弄得眼花撩亂。因為自己要用的東西,差不多都擁有了,再買就是多餘。也因為這樣,金錢花費變小,不會為金錢而煩惱。

減少使用也是綠色消費的一門學問。現代人求方便,什麼東西能夠不清洗就很方便,因此免洗用品充斥家庭中。最明顯的就是紙尿布。以前的人,都是給嬰兒包尿布,每天大概要洗二十條尿布。後來,為了出門方便,帶一些紙尿布替換。現在,幾乎大家都在用紙尿布,不僅增加金錢負擔,而且也造成一大堆的垃圾。減少使用這些用過即丟的物品,例如:紙尿布、紙杯、免洗碗筷、塑膠袋,便能給家帶來不一樣的綠色生活型態。

能夠珍惜資源,重複使用已經擁有的物品,讓它們物盡其用,直到損壞。這也是一種生活哲學:惜福愛物,不浪費。在家庭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到了其他地方就不會浪費。台灣資源有限,進口紙漿做成紙,進口石油化學原料做成塑膠,進口煤發電,進口鐵做汽車,所以我們真的要好好使用手中的好東西。有些東西或許已經不合使用,例如娃娃車,可以轉送給其他親朋好友,或是拿到二手店賣給有需要的人,讓你家的舊愛可以成為別人家的新歡,把愛一直傳出去。

消費性的物品,壽命有限。當它們不堪使用時,記得一定要做回收喔!畢竟回收的資源可以再利用,紙張可以做成再生紙,塑膠瓶可以再製成花盆,碳粉匣可以重複再填充碳粉。物品在家中做回收比較乾淨;如果把它們丟在馬路上,風吹雨淋,沙塵堆積,就比較不好處理;假如從垃圾場再分撿出來,有些沾到醬料或菜屑就更難處理了。綠色消費的同時,一定要記得綠色回收。

回收是好方法,但回收再製的產品,是否有人願意使用呢?曾經有人嫌棄回收玻璃再製的玻璃瓶,看起來不晶瑩剔透,有點霧濁,而不願使用。其實玻璃製品製作時都在高溫一千度以上,基本上是沒有細菌殘留,所以衛生是沒問題的。只是因為再製玻璃透視度不佳,而使得後端沒有銷路,真是可惜。有綠色消費行動的家庭,應該要支持再生製品。再生製品既沒有增加砍樹挖礦的環境破壞,又能減少垃圾量,讓資源循環再生。生生不息是一件很美妙的事,不是嗎?

綠色消費所強調的不是以人類為主,而是要與萬物共生。人類在這一百年,人口倍增四倍,物資消耗太快,以致資源不敷使用,到處都可以看到或聽到食物危機、能源危機、地球危機。我們要隨同世界潮流,在危機中走出一條生路,那就是綠色消費。從今天起,就從隨手關燈做起吧!這個動作不是為了省錢,而是為了節省能源,留一點資源給別人使用,有福同享,讓每個家庭夜晚都有光明。

綠消費,就是要節能減碳

地球越來越溫暖,冰山融化,北極熊都沒有足夠的冰層可以支撐,痛苦地掉入水裡。今日是北極熊,明日就是人類了。現在最夯的議題都和節能減碳連結在一起,綠色消費也不能脫軌而行。

〈計算碳足跡〉

消費,如果不會產生髒空氣、不會污染水、不會有垃圾,那一定是最高品質的行為。最近我們注意到騎腳踏車出門上班、上學、購物、休閒的人增多了,他們在勵行綠色消費的生活。他們減少污染排放,當然也在交通上減少製造二氧化碳。
或許有人會說,凡是「人」都會製造二氧化碳,所以還是會產生二氧化碳啊!其實,我們會多種一些綠樹,讓樹和人類做好朋友,它們會吸收二氧化碳,而且製造很多的氧氣給大家呼吸。

加一公升汽油,會產生2.2公斤的二氧化碳,而使用一度電會產生0.69公斤的二氧化碳;現代人都開始計算自己的「碳足跡」。買汽車時會注意一公升跑幾公里,消耗多少油。在家吹冷氣時,也會斤斤計較,還記得要開電風扇,讓冷氣循環效果更好。而且如果要添購新的冷氣、冰箱、洗衣機,還要挑選「變頻」機種,省電更多。

環保議題,過去只有環保人士會在乎,現在大家已經感受到壓力,不做,好像來不及了。「全球性思考,草根性行動」,主張從每一個人開始都來做環保。環保與經濟是可以兼容並蓄的,如果廠商再不生產節能產品,未來一定沒銷路。浪費水的產品也不容於世,打著「省水標章」的產品會比較受消費者青睞。省水省電省油,就是省錢,大家都已經明白這番道理了。

〈綠消費利人利己〉

時間的滾輪,不斷地往前跑,能拔得頭籌者,就有機會賺錢。在1970年代,世界發生能源危機,德國潛心研究發展替代能源和節能產品,在節能減碳的時代到來,德國的專利成品,外銷其他國家,搶得先機。自太陽能、風能,到汽車、家電,都可以看到他們努力的痕跡。其他歐盟國家,不落德國之後,競相推出節能省碳的產品。在亞洲的日本,急起直追,其能源產值名列前茅,令世界刮目相看。我們經常說:「危機就是轉機」,在綠色消費上,更可以看到綠色生產的出路。

地球資源有限,人口眾多,要使大家生活水平接近,有能力的人一定不能浪費。省下一口糧食、一塊布、一桶水、一滴油,都可以造福身邊的人。台灣能源99%都從國外進口,我們何嘗不是希望別人能留多一點給我們使用?讓我們購買時,可以不被物以稀為貴的價碼嚇呆了。綠色消費不但是利他,也是利己的行動。

近來在大賣場節能減碳的產品增多了,消費者的選擇也增加了,這是一個好現象。以前要買環保產品,尋遍賣場都找不到,因為都擺在角落裡,現在店家都知道要放置在明顯處,招攬顧客。這其實也在表明:我們是一家綠色商店,有在做環保喔﹗

〈以氣候暖化來行銷〉

綠色消費和綠色產品,可以說是一體兩面,消費引導生產,生產又創造消費。在這其中有一個關鍵,就是「綠色行銷」。如果只有好產品,而不告訴消費者,他進入寶山也會空手而歸。透過行銷,讓消費者知曉,當他的觀念改變,他會計算切身利益,漸漸接受好的產品。有一種行銷是「故事行銷」,氣候暖化,每個人都感同身受,大家都希望自己的消費行為不會傷害其他物種的生命。北極熊的故事、再生紙的故事、騎腳踏車的故事,我們都可以感動又升起迫切的投入。

台灣這幾年颱風到臨次數增多,威力加劇,連續颱風假使人心情輕鬆不起來。風災過後,路毀橋斷,農地淹沒菜價漲,人人都是受害者。氣候變遷不再是課本和校園的議題,而是人民生活的痛苦指標,大家都感受到了。二氧化碳增加,造成氣候快速變化,台灣在地球村的責任受到重視。

我們經常希望環保和經濟可以創造「雙贏」。今年夏季政府實施節約用電方案,省電多者還可以享受電費折扣,很多人家裡的冷氣都沒有使用。早睡早起,利用太陽公公的光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也不再熬夜上網,生活規律,身體變好了。不必要的消費行為減少,家裡也清爽不少。為了節能減碳,台灣人的食衣住行育樂,好像引起一陣調整,大家都成為綠色消費者了﹗

從性別觀點看能源使用

能源使用有分男女嗎?所有的人都要使用能源,那麼把台灣每年的能源使用量,除以人口數,不是就能得到個人平均使用多少能源嗎?

其實,用總量除以總數的計算方法,是一種最基本的計算,也是最粗糙的計算。台灣在2006年能源消費10,975萬公秉油當量,除以2,288萬人口,平均每個人消費4.8公秉油當量。分別用於工業57.3%,運輸15.2%,住宅12%,商業6.2%,農業1.2%,其他部門6.3%;非能源消費則佔1.8%。

如果,我們要開始針對住宅部門展開節約能源的宣導工作,期使能源使用能夠降低。我們應該先做統計分析:台灣人口分佈情形,每個縣市有多少住宅數?能源使用數量?每戶人數分布比率?不同年齡層的數量?男性與女性的比例?當我們要展開策略研究時,我們就會依據掌握到的資料,規劃不同的方案。過去台灣沒有性別分析的概念,因此性別比較沒受到重視。

自1979年聯合國通過「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The Convention of the Elimination of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 CEDAW),就是開始建立文化、習俗、預算、政策等朝向性別的思考模式。不同的性別,有不同的需求,也有不同的處境。

在能源的取得方面,早期台灣以開採煤礦為主,在礦坑裡工作的人,百分之百是男性。女性呢?大多是上山砍柴,撿些樹枝回家。由於男性在外工作,經濟大權在握,他可以決定財富如何分配,甚至誰可以去上學,誰留在家裡。以性別的角度來看,礦坑的設施及安全就應該要以男性的需求來做規劃。但是,如果有女性要進入這個行業,是否能調整女性的需要方向,而不是阻擋女性進來投入。

現在很多女性體格很好,對於理工數學非常擅長,也喜歡投入能源生產行列。但是,如果管理階層認為女性很「麻煩」,不願使用女性員工,這就可能是有刻板固定的女性印象,使得女性無法接觸能源工業生產的領域。給女性和男性一樣的機會,把工作條件資格列出來,有興趣和能力的人就能夠來參與甄選。

我曾經觀察很多男性在一起的勞力工作場合,男性喜歡打赤膊,男性大概不願女性介入,喪失工作上肢體語言的自由度。如果,男性不會和女性相處,那麼他在家庭裡一定是孤單的,畢竟學習兩性相處,也是人生重要的課題啊!

在住宅裡,白天是誰在家呢?依勞委會的統計,年齡在20到65歲之間的男女,67%的男性以及48%的女性,是有工作的。換句話說,在住宅裡白天使用能源,大都是女性。如果再加上高齡女性比男性多的數據,那麼在做能源宣導時的設計重點,就要針對女性的生活習性做研究。女性如果白天天氣熱,頻頻使用冷氣,而冷氣機是耗電量較高的家庭電器。我們在宣導節約用電時,可能就要從女性的生活習慣來加強,如何保養冷氣機,如何選購家用型冷氣機,變頻冷氣機的好處,EER值如何計算。一台銷耗功率900瓦的冷氣機,每天使用五小時,一個月就會使用135度的電力,也會排出93公斤的二氧化碳。這些資訊要送達女性手上,使她更願意節省冷氣機用電。

台灣用電的尖峰時間,是在上午十點到下午三點。提醒白天在家的人,(注意有52%的女性沒有外出就業,所以,大多是女性。)使用洗衣機和烘衣機時,儘量避開用電尖峰時間。洗衣時,要避免分小批清洗,集中大量清洗,比較省水省電。如果住家通風良好,採用自然風乾衣物,比用烘衣機省下更多電力呢!

上班的男性,在熱天還在穿西裝、打領帶嗎?那可就落伍了!因為男士們穿著不夠涼爽,以致室內空調必須一直運轉,甚至要開強冷,這都是造成能源大量消耗的原因之一。我們現在有了性別觀點,就要針對不同的性別展開不同的對策。提倡男性穿著襯衫和棉質休閒服去工作,辦公室內的溫度控制在攝氏28度,就可以省下能源。時代雜誌報導美國自2005年推廣男性不打領帶運動,估計成功減少七萬多噸的二氧化碳排入大氣中。

辦公室冷氣不開得那麼強,很多女性在夏天也不用在室內披外套工作,甚至因為室內外溫度差距大,而引起感冒生病。不同的性別,有不同的需求。當我們在思考一件事時,要體貼的設計規劃,符合不同性別的滿意度及舒適度。

使用交通工具,也有性別差異。搭乘大眾運輸系統75%是女性。公車及捷運的規劃就應有多一些體貼女性的方向。例如,洗手間的數量,在男女平等的思維下,男女各半就可以交差了。但是,若有性別觀點,就會增加女用洗手間的數量,以便利所有女性乘客的需求。更進步的作法,還要顧及兒童和身心障礙人士的顧客需要,而提供親子廁所和無障礙的盥洗設備。

由於女性幾乎都使用大眾運輸系統,那麼,為什麼男性反而用的少呢?男性如果都開車或騎機車,不就浪費很多能源嗎?所以,大眾運輸系統就應針對男性做考量,適度的變更調整,以使男性更喜愛搭乘巴士或捷運,以節省能源使用。大多數男性喜歡用車,然而他們會不會在等人、上下貨時,把引擎關掉,以免耗油及造成空氣污染?

性別的意識,不是刻意做出來的,而是在每一個思考點上,都很習慣的就會顧及到。如果,我們開始做性別統計,就可以做性別分析、性別規劃、性別預算、性別政策,一步步體諒男性和女性的差異;而不是說加起來除以二,就是男女都有,男女都公平了。社會是不斷地在進步,很多更人性化的設計不斷地產生。「設計始終來自於人性」,超過三十年的時間,婦女一直努力在建構一個性別和諧的社會,讓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的男性、女性,甚至是第三性都有愉快幸福的生活空間。從能源的消費上,我們就可以體驗出性別是有差異的。


★本文已於2007.5 能源報導月刊發表

喜歡嘗試的女人

生命沒有對錯,只是一個過程。
而我,還滿喜歡我的過程。
年過五十,卻沒察覺已經到人生中場,還想繼續好玩下去。

我是很平凡的女性,一路上讀書、工作、結婚、生小孩。沒想到婚姻裡跌一跤,卻讓我卸下家庭的負擔,走入非營利組織—主婦聯盟,從此就展開了一場環保、婦女、消費、教育的豐富之旅。

我從沒想過我可以擔任領導人,雖然讀書時曾做過班長,但我想應該是我很乖巧的緣故。我喜歡說我是主婦聯盟栽培的,她們給我機會寫稿、去參加會議、去討論法案、去主持街頭運動、還派我去演講宣導。漸漸地,我就從小義工長成大義工了。我發現我以前所學到的會計、法律、英文,都派的上用場。但是我還要學習社會的議題,所以生活很充實。

我想沒有人像我,年紀三十七,還可以去美國讀書。國外的經驗,使我更自主獨立,再享受學生的生活。人生不就是一連串的挑戰,迎向前去,雖然過程中有挫折,但是天生樂觀平和的個性,總想別人過得去,我也可以過得去。於是,一關接著一關,人生的麻煩事就變少了。生命變得很輕盈,隨處流動,隨遇而安。

現在我在十一個團體擔任理監事,大家都知道我有一點忙,所以對我的要求不多,我量力而為的付出,他們也都能體諒。我喜歡在民間團體參與,在資源很少的情況下,為了理想,提升社會品質而努力,我看到很多蠟燭,在角落發光。聚集很多光線,世界就亮起來,心裡暖暖的。人所要的不多,一間小屋,可以遮風避雨,擁有一杯咖啡,一首好歌,一本好書,一個好友,一群家人,生活還是很快樂的。人失去一點點,所獲得的更多。我享受不圓滿的人生,知足常樂。

天天開心過生活,每天和很多人合作,完成了一些事。我喜歡受人利用,表示自己還有用。自從擔任過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的董事長之後,別人就發現我可以做組織的負責人,於是我現在被選為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的理事長和台灣綠黨的共同召集人。「勇於開口,敏於行動,樂於承擔。」是我在主婦聯盟學到的座右銘。我喜歡接受挑戰,去嘗試新的體驗,人生就是這樣,充滿驚喜,不是嗎?﹗

〈2008/03/29 世界和平婦女會台灣總會 頒發【和平大使】感言〉

人籟「永續生命獎」得獎感言!

生命會自己找出路。
小時候只想到長大要做的三種行業:老師、會計、和公務員。隨著生命的轉折,進入非營利的領域,就真正知道自己喜歡和人相處,喜歡學習,喜歡接受挑戰,是非常適合在這裡的。

因為喜歡,所以非常快樂。
因為受過失敗的磨練,使我不想去爭求名利,反而擁有許多精神的富足。我會量力而為,只要時間允許,我會承諾一些工作,漸漸的我發現工作都是我熟悉的,我也越做越順手。

因為加入環保團體,身邊都是儉樸生活的人。我的生活支出很少,最大開銷是捐款,我常將演講費積少成多,捐給需要的團體。

因為和婦女團體結盟,我知道身為現代女性的努力,除了靠自己,也要有善意的社會,鼓勵女性發展。

我常回家和媽媽一起吃飯,享受媽媽做菜的味道,很幸福,五十多歲還可以吃到媽媽菜。
幸福在哪裡?我相信它就在我身邊。

生命擁有不多,但是它就是真實自己的人生,不能太貪心。

感謝有機會得獎,在生命裡註記一個實在的肯定。

台灣婦女在社區做什麼?

社區是每個人生活的範圍。一個良善的社區可以使生活在這裡的人,安心的居住,快樂的工作。

婦女對社區的環境是敏感的。社區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及人文環境。如果社區裡有髒亂,孳生蟑螂老鼠,婦女一定立即察覺,並且感到不舒服。同樣的,社區裡有不良份子出入,婦女的安全危機意識就會提高,以防受到侵害。台灣婦女對社區品質要求日漸提升,也帶動各社區的設施及管理日趨完善。

台灣自1987年解除戒嚴,進入真正的民主時代,婦女對自身的主張,朝向自主行動、獨立思考、重視人權。在社區的層面可以分成五個部份來探討。

其一是滿足婦女知識的需求。婦女在社區組織讀書會、參加演講課程、進入社區大學、參與社團活動,得到知識的啟發,增強思辨的能力,也累積參與公共事務討論的功力。

其二是展開婦女的行動規劃。例如婦女在社區裡,關心自己及家人的安全,調查社區治安死角的資料,提供管區警察加強巡邏。製作社區學童安全上下學路線,拜託商家提供安全協助;若有需求,可以緊急躲避,或打電話求救。

其三是推動婦女在社區的支持系統。如果有就業婦女需要托兒照顧或是放學孩子的課後照顧,社區裡其他婦女可以提供自己的家裡或利用學校的空間,給孩子安全的陪伴,使職業婦女可以安心工作。

其四是要求政府政策的改進。例如社區垃圾問題,婦女就提出家家戶戶要做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廚餘回收、綠色消費、建立二手商店、舉辦跳蚤市場的活動,鼓勵垃圾減量,朝向零垃圾目標邁進。

其五是重視弱勢者的人權。在社區中除了單親婦女和家中有異常遭遇需要協助的婦女之外,兒童、老人、身心障礙者、原住民、外籍配偶等等,皆應有完善的社區照顧。婦女在社區走動,發現弱勢者的需求,協助他們得到社會的照顧,以爭取平等的人權。

婦女在社區裡經營社區如同經營一個大家庭。其成功的要素,個人認為有三點可以提供方向。

第一、邀請男性支持並且合作。社區並非女性獨享,男性置身事外;而是兩性共同合作,才能得到完整的成果。

第二、瞭解社會資源並且引入社區。社會裡有很多社團、企業、政府單位,他們可以提供進步的思潮和作法,提供人力財力,提供社區獎助機會。將這些資源帶進社區,活化社區的動力。

第三、培力(empower)女性成為領導人才。很多女性願意在社區服務,卻不願意成為領導人。主要是社會家庭給予的支持鼓勵不夠多。讓女性展現才華,肯定她們的貢獻,使女性相信自己也有能力領導別人。

社區是我們大家的。婦女不是把自己家整理好就可以滿意,我們希望家門外也是能够自由行走、環境乾淨、生活舒適的空間。不只是滿足人類,也能同樣滿足動物,保護動物的生存權利。這也就是生活、生產、生態都能照顧到的永續精神吧!

美國油價與交通掠影

石油價格高漲,在2008年如同坐雲霄飛車。高價時,一桶飆到140美元以上;低價時,又跌破100美元。台灣的汽機車族,面對油價居高不下,增加生活開銷,紛紛改乘大眾運輸系統,騎腳踏車上班上學的人也增多了。

〈油價飆漲‧美國行不易〉

今年暑假我去了一趟美國,看到加油站標示的油價一加侖都超過4美元,想起1992年我初到美國,一加侖油價99分(cent),四倍多的差距,令人感受到物價飛揚的時代來臨。其實在出國前購買機票,台北到洛杉磯往返,報價超過台幣五萬元,漲幅的壓力就令人卻步。油價上揚,和石油有關的交通工具價格波動,引動敏感的神經緊繃。

在油價高揚的時代,居住在面積小的國家,其實是蠻幸福的。每天交通距離,不超過十公里,搭捷運、搭公車、搭社區接駁巴士、騎腳踏車、走路,可以採用的交通工具很多,還可以力行節能減碳的生活。但是在面積大而且公共運輸又不周延的美國,在一人一車的文化下,如何面對油價節節升高來解決交通問題,很多人都是一個頭兩個大。

美國人口約三億人,卻有二億五千萬輛汽車,汽車擁有量居世界首位,素有「輪子國家」之稱。長期倚賴汽車,建構非常方便的高速公路和城市鄉間連接系統網,以致美國每年消耗的石油占世界石油供給量的四分之一,居於全球之冠。

美國面積9,363,520平方公里,是台灣260倍大;加州面積40.4萬平方公里,也有台灣11.2倍。洛杉磯縣面積10,600平方公里,約是三分之一個台灣,居住約1,000萬人口,卻沒有完善的公共交通運輸工具。在洛杉磯的住家和公司之間,開車30英里是很平常的事,往返60英里〈約96公里〉。如果一加侖可以跑20英里,就要用掉3加侖,若以一加侖四美元計算,一天的油費就要12美元,約等於360元台幣,一個月光油錢就要燒掉台幣10,800元。如果家人的工作地點不在同一個方向,或工作時間不一致,家有兩台車,開銷就是加倍了。

〈改變生活‧降低燃油費用〉

美國人喜歡說「改變 (Change) ﹗」

要美國人改變生活方式,可能要從城市規劃開始,由於地方面積大,美國城市是向四周擴散的。一般人喜歡擁有寬敞的住宅空間,輻射式的衛星城規劃,居民開車的距離越來越遠。距離的感覺是相對的,台灣人覺得30英里很遠,美國人卻覺得很近,高速公路開車時速60英里,半小時就到了。所以,要去拜訪朋友、吃館子、或去瞎拼(shopping),半小時算是很可以接受的距離。以前我曾聽說,有些華僑,每週末要打麻將,願意花兩小時車程去找老朋友打麻將呢!

最近有研究發現,為降低燃油費用,美國人減少到離家很遠的地方度假,度假也會縮短日程;大部分人又開始選擇到自家附近的地方遊玩。另外,到購物中心採購的數量增加,以減少出門的次數。在有公共運輸系統的地方,居民選擇搭巴士或火車的人數,略有上揚。在共乘制度上,徵求同事共乘,或參加共乘媒合的系統,尋找共乘伙伴的人數也增多了。很有趣的一個發現,是美國的志工服務減少了。有人推估:是因為生活開銷增加,有些志工要回到職場工作,就開始減少公益性的時間和精力付出。

美國的大學校園都很大,很少看到騎機車的人,學生騎腳踏車比較普遍。校園裡有定時定點的循環巴士,而且有好幾條路線可以選擇,對於學生而言,是非常方便的。在加州我曾有過一種經驗,有些圖書館是24小時開放,學生半夜12點離開時,還可以請校警聯絡校車免費接送。當然都是以校園為範圍!這對於住校生是很貼心的服務,使得自己擁有汽車的需求度降低。

〈縮短距離‧尋找替代方案〉

在節能減碳的訴求下,美國使用自行車的比例是增加的,過去五年,銷售量增加百分之五呢!在路上奔馳的汽車,體型漸漸變小,以前那種美國3000cc以上的的大房車,都很少看到。如果有人還在開大房車,大概會引起側目和皺眉吧!油價上漲,年輕人喜歡選擇居住在城市。一方面城市的交通機能會越趨完善,另一方面生活便利與文化設施都可就近獲得滿足。面對能源壓力,新生代為縮短上班距離而調整觀念和行為中。

在二十年前,科學家就預測石油只能再供應五十年。現在石油開採越來越有危機趨勢,物以稀為貴,石油的行情只會漲不會跌,除非我們能找到替代的好方法。短距離移動可以回歸走路和騎腳踏車,在還沒有找出中長距離的最佳運輸工具前
,大家靠自己的能力移動到一個能負擔的距離生活。現在市面上已推出複合動力車;研究太陽能車的團隊加緊努力中;而英國推出世界最節能的汽車,聲稱一加侖汽油可以行駛6603英里,它的車身是採用碳纖維,重量只有三十公斤。明日的生活,全靠今日的努力而定。人類的挑戰,現在才要開始,而美國人要努力調適的工作,還更多呢﹗

作者:陳曼麗
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 / 理事長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 常務董事


★本文已於 2008/10 能源月刊 發表

陽光國會這麼難嗎?

立法院第七屆委員上任,國人懷抱著很大的希望,希望建立一個陽光透明的國會。但是立法委員的綠卡和雙重國籍的問題,以及最近顏清標立委被判刑的情形,令人對國會的羅生門和陰暗面,產生很多不安的因素。

公民對國會議員的制衡,在投票當天到達一個最高點,成王敗寇,一翻兩瞪眼。投票前,他對你打躬作揖;當選後,他已經是老神在在,不再繼續受制於你,因為他知道:選民是鬆散的!

對於國會的監督工程,歷來學者做得最多。要知道對於這些擁有權利和基層實力的國會大人們,如果不能拿出明確的證據,他們豈會心服口服呢!國會議員每天陷在權利的拉鋸中,身經百戰,早就練成金剛不敗之身,所以監督的工作是非常艱鉅的。

如果艱鉅的工作都不去做,豈不是正中那些「利委」的歡心。以小博大,不就是公民運動的精神嗎?只要說的有理,擴大宣傳,弄得選民皆知,讓他在競選連任時,路上大小石頭一堆又一堆,坎坎坷坷,步步難行,連遭對手抨擊,中箭下馬,不無可能。我們可以發揮螞蟻雄兵的力量,在選區告訴選民,他們選出來的最高民意代表在立法院的表現究竟如何?立委的自吹自擂,在公正評比後,高低立見。

我們希望台灣有好的立法委員,問政專業又認真,替人民看管荷包,提升人民福祉。這樣的立委也應該受到肯定,得到好評價,才是百姓之福。公民監督的力量要形成,需要很多雙眼睛,我們可以化繁為簡,看看這些立委們是否認真開會,準時出席,在國會殿堂是否言之有物。

我最近聽到一個笑話,某位立委詢問:「奈米」那麼好的米,為什麼不拿去賣?
問者振振有詞,請問你要如何回答呢?

監督國會,資訊是很重要的。老百姓和立委最大的落差,就是資訊不對等。立委們開會,老百姓沒得到允許,是不准去旁聽的,所以你要監督他,是很困難的。有時候可以看看新聞報導,但那已經是經過媒體的剪裁,以致許多立委不斷要爭取在媒體曝光的機會,打架美其名是捍衛,羞辱官員卻說是為民喉舌。扭曲的表演,讓人摸不清楚,只因為選民只看到三分鐘的效果。

如何讓選民能夠在希望關心時,可以毫無困難的得到應得的資訊,讓選民自己來判斷自己選出的立委表現如何,下次還要不要支持他!如果在選民家中的電視上都可以隨意選看立法院質詢的動態,大家就可以隨時監督了,而且對選民自己內行或關心的議題可以立即觀看,監督的力道就會出來了。有人會問,有那麼簡單嗎?其實只要把立法院的閉路電視系統和公共電視或某家電視台連線,就可以達到全民監督了。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到香港看到選民都不去國會旁聽,就是因為在自己家裡就可以看到,跑到國會幹什麼?

我們努力推動資訊公開,就從隨選系統開始。你想要做一個好選民嗎?你想要有一個陽光國會嗎?讓我們一起努力做到第一步吧!

作者:陳曼麗
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 / 理事長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 / 常務理事


★本文已於 2008/6/30 Taiwan News 週刊發表

台灣婦女運動再出發

自從1982年,婦女新知成立,迄今已經26年。婦女運動從小眾到大眾,每一次選舉,每一位候選人無不把婦女政見明確列出,以示對婦女的重視。經歷解嚴,經歷政黨輪替,台灣民主應該已經上軌道,但是最近我深深感到對婦女運動的憂心。

首先,是在尤美女被立法院封殺擔任監察委員事件。我們都知道尤美女是正直勇敢的女性律師,投入婦女運動,她真是擔任監察委員的不二人選。卻因為莫須有的說詞,就在國民黨佔多數的立法院,被拉下馬。媒體報導,是有色彩因素影響。

其次,是在前幾天,「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發起評鑑立法委員的活動。在某些立法委員和媒體操弄下,竟有「綠軍外圍團體來做評鑑,當然不公正」的說法出現。這種貼標籤的行為,傷害台灣的公民運動。

早期,國民黨執政時,很忌諱人民提出不一樣的聲音。這種挑戰「父權」的威嚴,是非常受到譴責的。婦女要求人權、工作權、健康權、參政權,國民黨的反應是緩慢的。相對地,在野的民進黨表現得非常積極,總是積極接觸,將民間的訴求納入他們的政見中。

當第一次政黨輪替,民進黨很快的釋出善意,在參政上,給婦女很大的空間,推出有利婦女的公共政策,甚至請女性擔任副總統,實現兩性共治的政治體系。國民黨還沒有在野的準備,很少邀請婦女團體討論推出進步性的政見。當政治只是政治時,非營利組織能給的政治交換,就非常少了。

其實,在社會運動上是不分藍綠的。婦女團體希望廣納善言,廣為宣傳性別平權的理念,不管是什麼藍的、綠的、黃的、橘的、棕的,都要將婦女權益加以升華。所以,由下而上的民主運動,最受婦女的歡迎,因為在父權的社會裡,婦女都一直在層級比較低的一方。

我希望在政黨二次輪替時,有更多支持國民黨的婦女可以展開監督的力量。監督不是只有外部監督,也可以有內部監督。當我們把票投給一個政黨,支持他,就是希望他能有好的施政表現,就是全民之福。但是在尤美女事件和公督盟事件上,我看到更嚴格的貼標籤文化,使得不同意見的聲音,很困難發出來。

提倡多元文化,增進社會和諧,尊重人權,不管她是本國人、外國人、本省人、外省人,我們都住在台灣,我們還是要以營造台灣這個家為主要考量。台灣是世界的一份子,我們也應該有世界觀,連結世界的進步觀念,引進台灣實施。

展望未來,婦女和其他的社會弱勢團體,應該要更加強論述的能力,也就是要有清楚的核心價值和推動策略。當論述夠清楚時,站在為婦女需求而發聲時,才可以串連更多婦女集結在一起。台灣有很多婦女團體、愛心媽媽、女性勞工、女CEO…..,我們要深入城市鄉間,喚醒更多的性別意識,為這一代和下一代而努力。

綠色,延續經濟的命脈

拼經濟,在現代人的生活裏,經常會聽到的「術語」。

  經濟不斷追求成長,指標不斷提升,其實也帶來物價的高漲。企業家為追求利潤,會降低生產成本,以維繫產業的生存。因此,在全球化帶動之下,我們可以看到提供低工資和低原料成本的國家,漸漸成為世界的工廠。全球化一方面是經濟發展剝削了開發中國家的自然及人力資源,另一方面是遠距運送消耗更多的能源。

【綠色經濟新思維】


近二十年的綠色思潮裏,一直在反醒人類對資源的使用態度,也就形成了綠色消費的動力。綠色消費一定會產生「綠色經濟」。地球的資源,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尤其在這一百年間,人口增加四倍的情況下,如何節約資源,並且物盡其用,以減輕地球的負荷,人類所扮演的角色,益形重要。

  「綠色經濟」就是在創造綠色產品、綠色製程及綠色消費。地球上的人們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一定要學習合理的取用資源。如果大量的開採,大量的耗用,土地來不及孳生人類所需要的原料,資源就會朝向匱乏,甚至消失不見。例如:對於樹木的使用,若沒有節制,則會大量用來造屋、燃柴、紙張...。失去樹木,不但失去原料,也失去「大地之肺」的機能,使得生態受到破壞,氣溫上升。

  最近,有些有遠見的綠色企業,在生產製程中,設計可以使用較少的資源,而製造相同功能的產品。例如:汽車產業減少使用鋼鐵材料,引擎燃料使用氫能源、太陽能等;或是地毯產業可以汰換部分磨損的地毯,回收再加以製成新地毯;或是建造房屋,採用綠建材,並且儘量省水節能,營造生態優質的生活機能。綠色產品所創造的實質潔淨成果就是可以計量的綠色經濟。

  綠色經濟並不是一直在生產製造之間打轉。有些產品使用後,其需要度降低,市場上應有資源循環再利用的機制,讓產品的壽命可以延續再使用。在二手物市場的循環裏,我們見到愛物惜福的消費態度與環保行動。有些書籍、衣服、傢俱不斷地流通;高價位的汽車、房屋也在二手市場裏產生商機;甚至古董傢俱、手飾都是數百年的二手物,年代愈久愈值錢呢!

【綠色消費新商機】

  綠色產品會延展出綠色商機,當我們在行銷產品時,我們就在對目標客戶群做教育宣導,使消費者更能認識產品所帶來的綠色效益。

  從前,有人認為環保是一種「理想」,是理想遠大的有志之士才會做的事。但是,現在在全球面臨氣候變化,溫度升高的現象下,颱風頻增,海洋發嘯,冰山溶解,海平面增高,使得小島國家瀕臨土地淹沒的危機。當地球暖化,受影響的不止是島國,對於大陸國家沙漠化的現象,又何嘗未受到威脅。環境保護,綠色行動,業已成為最熱門的工作。諾貝爾和平獎在2004年及2007年,都頒發給環保工作堅持者,就是對環保行動的肯定及獎勵。

  對於消費者的教育永不嫌多。教育,就是生活價值觀的轉變。透過行銷的手段,使教育轉化為一般民眾的語言。「小即是美」、「少就是多」、「簡約的完美」、「樂活的生活」,現在的行銷哲學,不再是大量促銷,而是在理想的實踐上呈現自我及社群的品味。當某人手上提著幾個裏面裝著物品的塑膠袋,你會了解,他/她的行為很不環保,居然沒有自備購物袋。世界的消費行為在轉變,台灣處在資訊的尖端,很快引入風行全球的「環保風」,帶入更多的綠色商機。

【提升綠色生產力】

  綠色產品的研發,結出綠色產品的果實。綠色生產可以是工業產品,也可以是商業服務。最近,在音樂界,我們就看到了偶像歌手王力宏的CD是採環保包裝,歌曲中也有環保創作,甚至在行銷中帶動使用「環保筷」的風潮。

  生產力是一個團隊的組合,在團隊中只要有人堅持並且說服一起工作的夥伴,整個力量就會散發出來。綠色的產品有其支持群眾,而且在環境危機的壓力下,人數只會增加,不會減少。這是消費力影響生產力,生產力帶動消費力的交叉循環動態經濟。

  北歐是我們認為生活優質、產品優越的地方。由於他們天寒地凍的環境,資源不足,使得北歐人的產品使用非常節約,也因為如此,他們對產品的規格要求就非常高標準。因此,他們能設計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而創造最符合人性的產品。高品質的產品,得到全世界的讚賞,反而可以賣得高價,得到應有的報酬。

  台灣在亞洲國家中,同樣是資源有限的地區。我們能夠創造的空間,不應侷限在滿足這一代的需求,也要努力為下一代儲蓄永續生存的環境資本。這就是我們在發展綠色經濟、綠色消費以及綠色行銷的行動基礎。綠色,是大地欣欣向榮的色彩。在土地上長滿綠色的生機,才能源源不斷地發展永續的環境。

淺談企業社會責任

企業是以營利為目的。當我們說到一家公司很好時,大都以這家公司產品優良,市場銷售情況良好,股價節節高昇,負責人正派,公司繳稅很多,對員工提供很好的福利,甚至品牌國際知名。但是隨著社會觀念改變,企業能賺錢,不僅僅是消費者的付出,也是整個社會提供足夠的資源,才可以賺得利潤。

「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不應該是一個口號,也應該是一個落實的行動。近年來,國際上提倡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就是提醒企業要回饋社會,而這個回饋不是一種施捨憐憫,而是一個責任。所以每年企業在做年度報告時,除了列出財務報表,還要提出為這個社會做了哪些有利益的事。企業的付出會影響社會,社會也會影響到企業。

有一個國際環保公司生產地毯,他們發現經常走動的區塊,地毯容易磨損;但其他區塊卻還可以使用。如果,要換整張地毯,就必須整個淘汰,非常消耗社會資源。於是,他們提供一塊塊的拼裝地毯,磨壞了可以替換;地毯材料還可以再生再製成新地毯,資源一點也不會浪費。

產品本身就能夠提供社會良性循環,當然是非常受到肯定的。然而,企業若撥出一定比例回到社會,以自有盈餘來協助非營利組織,發展社會互相幫助和提升的工作,就會形成另一種循環,變成伙伴關係。企業本來就是以營利為目的,賺錢是天經地義的邏輯,但若是自己賺得飽飽的,只有股東分紅受益,可能造成貧富懸殊的社會,反而可能會發生社會問題。

有些人沒有能力賺錢,並不是那個人懶惰。可能是他的身體先天或後天受到傷害,無法正常工作。例如:「喜憨兒」出生就有異狀,他們也不是自願要成為這樣子。當台灣成立「喜憨兒基金會」想要自立自強,製作麵包糕點,自己販售。美國花旗銀行以企業社會責任的精神來幫助他們,透過公益捐款和無息貸款使「喜憨兒基金會」有一個初創的資源,來幫助更多的「喜憨兒」。

台灣企業這幾年接受國際潮流的影響,不再只是幫助貧困的個案改善生活,而是更提出支持長遠的計畫,改善社會人文環境及自然生態的下滑。為了抗暖化,台積電公司興建台灣第一座綠色廠房,外圍種植兩萬棵植物,每年可吸收四千多噸的二氧化碳,降低氣候溫度。和泰汽車公司為加強道路安全,提供子女獎學金給三年無肇事記錄的優良駕駛。這些企業的成果受到社會的讚揚,他們就會更願意投入社會的關懷,幫助社會變得更美好。

企業受到鼓勵,美好的事情就會不斷的發生。台積電的員工,在假日到台中科博館擔任解說員,將科學知識,傳達給民眾。如果一個企業都認養一個非營利組織,投入財力和人力協助,非營利組織將他們要做的工作更加發揚光大,就必能提升社會的水平。

台灣自從解除戒嚴之後,非營利團體蓬勃發展,紛紛關注到弱勢族群。早期雛妓議題,近期國際人口販運議題,都是阻止弱勢人口繼續被欺負的黑暗面。單親家庭需要協助,不是只有經濟的弱化,可能還有子女照顧的窘迫,或是個人精神的無助。企業如果在組織內照顧員工和關心他的家庭,提供員工托兒設備,聘請合格的幼教老師,就會減少社會問題產生。在企業之外,如能長久關懷單親子女的教養,提供書籍和讀書空間,甚至獎助學金,都能在社會責任上發揮功效。孩子是國家社會未來的希望,照顧需要照顧的孩子,使他們不會失去人生的方向。

企業的社會責任可以創造雙贏,甚至三贏。企業將部分盈餘以責任的心態照顧社會,不論是維護一座公園或照顧一條街道的樹木,社區都將因而受益。空氣品質好,居民身體健康,精神愉快,也可以減少健保費的支出。居民因為感受到企業的社會責任,對企業有信任感,採購物品,也以該企業產品為優先,增加競爭力。

現在的行銷策略,不能再自謀其利益,也要為社會創造利基,讓員工們能受到優質企業文化的影響,達到公司治理的目標。社會不斷在進化,企業本身的存在價值不斷提升,將內部控管和外部加持結合在一起,彼此形成社會網絡。企業就像人一樣,不能離世而獨立,只有自己好,別人不好,走出企業,仍會碰到不良份子的干擾。台灣企業要盡到社會責任,給社會熱情的回報,走到國際上,都會使人欽佩敬重。


★本文已於 2008/03/20 中山教育基金會 刊物發表

夏季節能大作戰

今年的夏天來的特別早!

五月份馬團隊一上任,立即宣布節能減碳的作為。非必要場合,不必穿西裝打領帶,輕裝即可。首長坐車,大車換小車。氣候暖化,現正熱門,許多人都可以說出一套道理,但是不可以說的多、做的少!這是全民的工作,而非只是少數人的任務。

在1985年,全球發生能源危機,當時夜晚的霓虹燈,在晚上11點就要熄滅,以減少能源的浪費。當台灣消極的實施省電措施,德國已經積極著手研發新的能源替代品,現在已經看出有遠見的國家,如何在危機中產生轉機。經過20年,各國都要向德國接洽太陽能和風能的技術。她的鄰近國家,也早做準備,以全球來說,歐盟國家是因應得最好的。

現在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多電器用品。家家戶戶都有電燈、電視、冰箱、冷氣機、洗衣機、電鍋、音響等,這幾年電腦使用普及,它的周邊設備也都要用到電力。所以,即使我們省電再省電,電力的消耗一直降低的有限。

〈省電要樂活有創意〉

善於腦筋急轉彎的人類,正努力運用智慧找出應對能源節省的策略。消極的是節約原則,找出替代品,能省就省。有很多男性用刮鬍刀是電動的,而最好的「無電」刮鬍刀,在省電的要求下,可能又會捲土重來,大量回到消費市場。LED燈具,正在設計量產中,一切要回歸省電原則,因為電費就要上漲,不省不行了。回歸價格因素,以價制量,便宜的電費時代,即將結束。人類會回到儉樸生活,儉樸也可以很快活,就是一種「樂活」。

週末假日,我的朋友帶孩子上圖書館看書,既可以享受公共資源,又可以增廣知識,還可以培養親子關係,一舉好幾得。有些年輕的學子說,她們會約到一個同學家讀書,開一台冷氣,好幾個人共享,也是省電妙招。傍晚時洗澡,儲水塔被太陽曬了一整天,流出來的水是溫暖的,洗澡剛好,不冷不熱。洗完澡,全身涼涼的,被風吹得很舒服,燥熱消除。

省電哲學,人人各有心得。有個朋友用太陽能來煮飯,早上10點開始煮,兩個鐘頭就有飯可以吃了。煮一次吃兩頓,還可以利用太陽公公,幫忙煮綠豆湯,夏天解熱真舒暢。在美洲、非洲都有一些人利用太陽能炊食,台灣正處北回歸線,天時地利都非常合適。全家一起用太陽能來煮東西吃,動手做太陽能悶燒鍋,不但可以觀察陽光的照射角度,還可以用到保存熱能的方法,也是一種科學的實做。

〈油價上漲應變之道出爐〉

面對石油價格上揚,以前汽車加油一公升19元,現在漲到35元,幾乎快要一倍。搭捷運和公車的人數,在今年五月底油價上漲之際,突然增加20%,人們調節生活替代工具的速度,非常快速,不要輕忽人民的判斷力。不管用何種心態面對油價上漲,政策以價制量,強迫大家節約能源使用,都是要受到肯定的。

節能抗暖化,減少碳足跡。現在騎腳踏車上班上學的人增多了,在政府還沒有規劃完善的自行車道之前,各自畫出自己的最佳路線,在小巷大街中穿梭。有的朋友,原本住在台北,每日到竹科上班,現在在新竹租房子,每月房租比汽油便宜。還有人開始搭高鐵或火車通勤,如果客運接駁系統更順暢的話,很多人是不想自己再開車了。共乘(Car Pool)現在也很流行,同路線的同事,以前各走各的路,現在輪流開車,也增加同事情誼。計畫比不上變化,油價一上漲,各種生活的對策都出來了,看起來只有更節約,而不會更浪費。

英國倫敦在節能減碳方面,也有很好的經驗,可供參考。政府端出開車進城要收費的政策,改搭地鐵公車的市民,馬上增加38%,塞車減少30%,市區空氣品質顯著改善。英國的建築師在設計建造房屋時,全都符合採光通風良好,省電設施一流。為減少物料浪費,使用在地材料,木材以可以重複再利用,少用水泥,少產生二氧化碳。

英國比較冷,熱季只有三、四週,家家戶戶不裝冷氣,汽車也沒有冷氣。很熱的時候,就去度假,生活順著氣候而行,皆大歡喜。甚至,還有社區造鎮,運用再生能源,供應社區熱水和暖氣。連英國這麼冷的地方,都要用小風車、太陽能板發電,台灣比起他們,真是太幸運了!

台灣在近20年,環境知識增加很多,但在執行面,一直強差人意。有些人不喜歡改變既有的生活形態,如今在環境和經濟雙重壓力下,不得不接受事實。當氣候變遷越來越劇烈,我們的應變力要更增強。今年六月,雲林、彰化、屏東相繼發生豪大雨,台北菜價高漲一倍。可見氣候的影響,不是局部的,而是全面的。我們不能置身氣候變遷之事外,相反的,我們還要運用在地資源,好好發揮創意,使生活既不降低品質,又能顧及節能效益。節能是一件長久的任務,習慣成自然。利用太陽能,趁這個機會,養好習慣,讓生活就是要節能吧﹗

展開和平與自由的對話:呼應西藏婦女的祈求

在2008年中國即將舉辦世界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前夕,西藏卻發生被中共鎮壓的不幸事件。而此事件中,在中國刻意封鎖下,傷亡人數不可確知。惟知死傷者多數是藏人,少數是漢人。當我們在媒體上看到三十多位西藏流亡婦女,在印度首都新德里搖著西藏雪山獅子旗,向中國大使館祈求和平,相信全世界都對西藏激起同情之心。

婦女在不穩定的局勢中,容易受到迫害。在兩軍戰爭裡,絕大多數都是男性在外衝鋒陷陣,若有傷亡,婦女被迫要擔起家中重擔,原本是兩性合作的情況變成女性單挑,負擔加倍。在此次西藏事件中據估計已超過百人死亡,換句話說,已有上百個家庭正遭受巨變。妻子失去丈夫,母親失去兒子,孩子失去父親,而這個悲劇仍在西藏持續上演中。

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人民解放軍就進入西藏,雖於1951年5
月簽訂了「十七條協議」,但仍動盪不安。直到1959年3月10日拉薩發生和平起義,也成為西藏抗暴之起始日,迄今已逾四十九年。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也已流亡在外同等的時間。

和平是普世認同的核心價值,人和人要和平共處,種族和種族間也要和平共存。西藏信奉佛教長達兩千多年的歷史,達賴喇嘛現是藏傳佛教的導師,並曾得到諾貝爾和平獎。以此國際聲譽卻不見容於中國,反而處處受到打壓,被污衊為西藏獨立運動的策劃煽動者。中國的說詞受到全世界的質疑,於是中國鎮壓西藏的行動,無一日終止。

在奧運即將舉行的同時,中國受到世人的矚目,但其環境污染和西藏抗暴的嚴重,也攤放在眾人眼前。現在已有部分國家正嚴格思考:是否要抵制2008年在中國所舉行的奧運?

當全世界都從二次世界大戰的陰影中,引領走向和平,尊重當地族群的意願,建構自己的家園。聯合國自1945年成立,創始會員過只有51個,經過六十三年,現在全球的國家數已增加到193個之多,可見國家是不斷切分的。西藏和中國,語言、族群、信仰、文化皆不相同,在中共的壓迫下,爭取自由自主皆不可得。中國應該改弦易策,以武力鎮壓治理西藏,終究得不到民心,反而封閉溝通協商的機制。在外交上,各國同情西藏,經常給予更多的政治庇護和更高的尊崇。

台灣是亞洲民主聖地。在今年政黨二次輪替的選舉中,更受到肯定。台灣支持和平自由的信念已經成熟,在西藏的自由呼聲中,兩位總統候選人在競選期間也明白表達反對中共鎮壓的手段。現在朝野,不分藍綠、族群、性別、年齡都能聲援西藏和平運動。

台灣解除戒嚴二十一年,婦女在民主和人權的思潮中,更能對比「有」和「無」之間的差異度。尤其最近幾年,性別工作平等法、性別平等教育法、性騷擾防治法,在婦女努力爭取之下通過,顧及性別議題的完整,使台灣名列亞洲數一數二的地位。女性要支持女性的人權,而戰爭暴亂卻是婦女人權的擊傷力,呼應西藏婦女的和平主張,使西藏的孩子、父母、妻子都能擁有平和、健康與安全的生活。

台灣婦女不希望孩子只是屬於母親的。孩子要父母共同灌溉成長,社會也把孩子視為未來的樑柱。孩子在還沒有成熟之前,任何人都不能剝奪孩子的幸福權利。
西藏的經歷會讓台灣警惕,面對戰爭的陰暗,我們也正尋求光明的智慧到來。
在遙遠的西藏,宏鐘般的祈福念咒,不就是追求更大的福報?中國在破四舊的文化大革命後,我不知道他們是否能理解佛教因果循環的道理?台灣宗教自由化的程度,或許也是可以給中國更大的啟發﹗

沒有人希望戰爭,但往往是主其事者或掌權者要發動戰爭,以鞏固自己的權勢。在上位者若不能以人民的利益為依歸,反而造成人民更大的痛苦。達賴喇嘛已經向中國領導人表達為了實現和平與穩定而共同配合的意願,以扭轉目前惡化的情勢。我們也希望中國能為了和平而展開和解的曙光,儘速做出和談的動作。慈悲,沒有敵人。婦女期待大大的慈悲,能帶來大大的和平,使西藏更幸福。

★本文已於2008/4/6 台灣和平草根聯盟 刊物發表

青年人:立足台灣,放眼世界

在全球化的帶動下,世界已經變得越來越靠近。每天早上我們吃的麵包,麵粉原料可能來自美國;奇異果可能來自紐西蘭。穿著泰國製的運動鞋,搭乘來自捷克的公車。打開電腦,肯亞、印尼、日本、巴西的新聞接踵而來;電視更是無遠弗屆提供五花八門的節目。世界就在我們的眼前,生活裡衣食住行育樂,全都和世界相連結。

台灣自有資源有限,人口密度高,進口物品的趨勢,越來越普遍。就連石油、煤礦、天然氣、核能,這些能源也有97%來自國外﹗身為年輕的一代,對於台灣的過去來不及參與,但是對台灣的未來卻少不了少年人的聲音。

全球化使得大企業市場佔有率越來越強,當絕大部分國家都買得到可口可樂、麥當勞、耐吉運動鞋、豐田汽車,很多人開始反省:這是好的嗎?因此,在相對全球化的一方,就產生了「在地化」的論點。

台灣有什麼呢?我們可以產生在地化的元素在哪裡?我們該如何與眾不同?大家開始找我們自己的出路了﹗

尋找在地化是一種趨勢。台灣雖然是小島,但農業得天獨厚,氣候溫和,雨水豐沛,四季水果蔬菜,香甜多汁,種類眾多。在小小的土地上,卻拔起4000公尺的高山;四周環海,台澎金馬各有風貌。族群多元,社區凝聚,文化豐富,科技進步。這樣的台灣特色,值得向外國推薦,吸引觀光,發展產業。

年輕人認識台灣,從身邊做起。把自己的體驗,深深思索:我們還能怎樣做,使台灣變得更好?當個人有所體會,付出關懷,心得會增加,自己也就成長了。台灣的教育,近幾年朝向多元方向,不再是死讀課本教材就好,而是創造性思考,連結時代的脈動。當我看到電影「練習曲」,年輕人騎腳踏車環島,接觸台灣人情土地;又看到有大學生不花一分錢,環島一周,勇於接觸陌生人,相信台灣好心人士很多,會伸出助人之手。我想年輕的生命就在勇於創造,接受挑戰,產生信心。

世界並不全然美好,但是我們也要學習承擔:相信別人能走過來,自己也一定做得到。如果自己做不好,就要學習和別人合作,產生一加一大於一的力量。人和人之間要合作,社群和社群也要合作。最近20年,台灣開始重視原住民、身心障礙者、老人、小孩、婦女、勞工、新移民等的社會福利和人權待遇。有能力的人,不斷提供資源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民間社團組織發揮非營利的精神,共同呈獻公益的力量,彰顯台灣攜手共度難關的真心。

年輕人要有樂觀的心情,對自己有信心。走訪他國,接觸不同的文化洗禮,學習尊重別人的思考和做事情的方法。我們要鼓勵年輕人多多和國際友人接觸,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人很多,地球有65億人口,有緣能相聚,真要感激有好因緣。接觸的管道,由年輕人最擅長的網路系統、旅遊、參加國際研討會、打工、求學,都是很好的方式。我在美國唸書時,在圖書館打工,我的老闆不會盯我工作有沒有摸魚,他只要看我的績效,就知道我有沒有認真工作。週末時,經常邀大家去海邊公園烤肉、打排球,吃的東西非常簡單,主要就是聯誼玩耍。工作時努力工作,休閒時就真正休閒。老美很注重私人時間和空間,沒有先約定,不要隨便跑去別人家。

交流,就是從語言開始。為了和國際友人溝通,年輕人要加強自己的語言能力。語言不是只有英文,能說日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都是很棒的。今年,「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組團去香港拜會立法會,他們的官方語言只有廣東話和英文,我們聽不懂廣東話,只好聽從耳機傳來的英文翻譯,才能瞭解他們說什麼。有一次去韓國,同團有一位女生聽得懂韓國話,而她卻是第一次到韓國,打聽之下,原來她是看韓劇學來的,令人佩服。同樣在看韓劇,用心的人就會有多一重的收穫。

在國際關心的事物上,年輕人要多做功課。近幾年在國際議題上,抗暖化、生物多樣性、永續發展、性別主流化、人口販運、和平非戰……,都受到特別的討論。台灣有些工作推動的不錯,有些還需要加強。年輕人如果有興趣,可以找一個項目,深入研究,未來國際交流才會有深入的討論空間。不論個人的興趣是什麼,在國際上都可以找到同好。互相切磋,彼此勉勵,也可以拉近國家的界線,使地球村的概念得以成形。全球性的思考,草根性的行動,都是提醒年輕人,要腳踏實地,從根做起,在地耕耘,全球連結。

現在打基礎,為明天做準備,未來才會有高品質的生活。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任務,只有做好準備,當挑戰來臨,我們才可迎上前去。以前的道路,前輩已付出努力,未來就要交棒給年輕人了﹗認同台灣,肯定台灣,當國際互動時,才不會讓自己淹沒在巨大的洪流裡,踩不到根與土地。

健康城市 我的家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暮歸的老牛是我同伴,藍天配朵夕陽在胸膛,還有一支短笛隱約在吹響。」最近我的心裡常常迴盪著以前聽過的一曲旋律,呼應著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追求怡然自得,周遭環境舒適,是現代人的夢想。看似簡單,實則不易。台灣人口在1949年時,只有7,396,931人,在2007年底已有22,958,360人,在58個歲月中,人口增加三倍多。

人口增加,所需消費的糧食、住宅、交通、教育等都產生競爭的關係,當資源都向城市集中時,人口也湧入城市。所以,城市的廢棄物增加,住宅成本變貴,交通擁擠,人的壓力增大。1970年時,基本工資每月是600元,現在基本工資是17,280元,可見物價是不斷上揚,工資一直在後面追趕,追求經濟成長,是許多人的目標,同時,也成為一些人的夢魘。我們的錢賺得多了,但我們也付出很多的代價。

曾經,有一位富翁,搭乘飛機到一個乾淨又美麗的湖邊釣魚。他碰到另一位釣魚人。富翁炫耀他賺了很多錢,釣魚人問他,賺那麼多錢做什麼?富翁說:「我可以到美麗的湖邊來釣魚。」釣魚人說:「你賺了很多錢才可以來這裡釣魚,而我每天都在這裡享受釣魚啊!」所以,保持環境的美好,是一種無價的財富,只要不弄髒它,它就是永恆永續的存在。

因為人口變多了,乾淨美麗又舒適的環境,反而需要我們付出很大的努力,才得以維護。

垃圾跑出來了,污染大地,大家都想把它變不見。住家附近如果有很多的垃圾堆,蒼蠅老鼠就會孳長出來,疾病擴散,人就容易生病。有些人會用很毒的藥去殺死蚊蠅蟑螂老鼠,但是,若垃圾不好好處理,用再多毒藥,也是沒有用的。正本清源,我們還是要去減少垃圾的產生。

於是,我們注意到很多人都開始作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廚餘回收。還可以使用的東西,不要把它當作垃圾,詢問左鄰右舍,有沒有需要它。或者,可以在社區裡設一個二手物的交流中心,把別人家的舊愛,當作自己的新歡,帶回家好好疼惜使用;也可以定期舉辦跳蚤市場的活動,讓大家一起來尋寶。

其實,最重要的還是要叮嚀:源頭減量。在源頭不要買進那麼多物品,既減少製造垃圾,又可以不要花那麼多錢,一舉兩得,何樂不為?不要看到便宜貨,就想買,請先想一想:我真的需要它嗎?有需要的東西才買,買了以後要珍惜,「物盡其用」不是口號,而是一種智慧的行動。澳洲及紐西蘭,最近十年,推動「零垃圾」政策,全世界都把「零垃圾」作為健康城市的最高目標。

城市要健康,一定要有很多動物植物住在一起。以前,我們只是以人為思考的重點,現在追求生活、生產、生態的環境,就是要考慮美麗共生。這世界如果只有人,就太無趣了。我們要儘量保留動物棲息的家,讓水質乾淨,魚蝦就可以生長;水質若不乾淨,水裡只有細菌。

要讓水乾淨,污水就不要亂倒。所以,城市裡住家的浴室、廚房、洗衣槽裡的水,最好能循環再使用,讓洗米水拿來澆花、洗衣水來擦地、洗澡水來沖馬桶。大家都省水節水又珍水,水也不會水量不足,讓大家都缺水。

森林是水的故鄉。為了把水保存在大地,讓水來蘊育生命,我們更要善待樹木。樹是很多動物的家,猴子在樹上跳來跳去,小鳥在樹梢築巢,蜥蜴在樹洞休息。大樹庇蔭大風大雨,讓樹下的小草可以生長茂盛,成為更多昆蟲的天堂;樹葉進行光合作用,給我們大量的氧氣,吸收二氧化碳。CO2減少也是京都議定書對抗氣候變化的指標。

如果在城市中建立一條樹路,猴子松鼠就會從山上的森林跑到城市的綠林來玩,讓孩子在住家附近的公園就可以觀察到快樂的動物嬉戲;而不是跑到動物園裡,看被關在牢籠裡的動物,無精打采的生活。

會善待動植物的城市,一定會友善所有住在這個城市的每一個人。不論他是男人、女人、老人、小孩、身心障礙的人。人們辛勤努力工作,不就是要追求自己幸福、家人快樂、社區舒適、社會安定?這樣的生活空間需要每一個住在這裡的人相互配合支援。有能力付出的人,要不吝於伸出自己的手,去扶持需要幫助的人,例如走路行動不便的老人、孕婦、使用輪椅柺杖的人,更棒的作法,是修正我們的政策,使之通行無阻。

友善的城市,要考慮對本國人友善,對外國人也要友善,有些人娶了外國人作太太,這個「外籍新娘」,就成為我們的一份子,不論她會不會說我們的話,我們都應該協助她成為新台灣人;甚至尊重她母國的文化,請她帶來台灣,豐富我們的視野。2003年開始,婦女團體認為我們叫嫁到台灣很多年的人,還稱呼「外籍新娘」很不禮貌,現已改稱「外籍配偶」或「新住民」。

台灣人種,原本多元,從荷蘭人來台之前,便已有原住民,後又有不同的人,從不同的地方進駐。台灣可以被稱為「種族多元」的地方,我們有緣在此落腳生根,是我們的福氣,我們一定要珍惜安居樂業的情境,不要惡鬥,破壞安定,讓人從心眼裡不健康。

1996年開始,彭婉如、白曉燕事件發生,讓城市治安亮起紅燈,城市治安頓成焦點。對於無自衛能力的孩童,更應加以保護,因此,動員社區居民,改善社區治安死角,以孩童及婦女的眼光來檢視,務必使得居民沒有恐懼,可以安心行走,在家也不用擔心小偷強盜。眾人心理皆安心,城市才可能有健康。

在邱小妹妹被父親捶打、娃娃車悶死幼兒事件,凸顯孩子要健康長大,大人要多用心。目前台灣少子化的現象,讓政府非常擔心人口老化,但是對於已經出生的台灣之子,我們都不能保障他們健康長大,又怎麼能稱我們的城市是健康的呢?

在禮運大同篇中,明確訓示我們:幼有所長,壯有所用,老有所終,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當我們要營造一個健康的城市,必須在環境健康、治安健康、福利健康、兒童健康,讓每一個環節都扣得緊密。然而這一切的持續發展,都必須靠現階段存活的每一個人,貢獻出自己的關懷雙手。讓我們手手相連,同心協力,來建造美麗健康的城市,而這個城市就是我們居住的幸福快樂的家園。

從婦女的家務工作談起

每年母親節的前一個月,蛋糕店、百貨公司、餐廳飯店、甚至便利商店,開始不斷地提醒:母親節到了。長久以來,婦女最被歌功頌德的角色,就是母親。女性從小就被教育要成為賢妻良母。但是,婦女隨著時代的改變,有些新的思維漸漸被喚醒,婦女也開始思索:女性存在的權益。

一百年前,有階級封建思想。有錢人家的婦女,有家僕伺候,家務都是下人打理;一般平民婦女,在家操持家務。六十年前,台灣婦女在增產報國的觀念下,每個婦女平均生下七個孩子。當「兩個孩子恰恰好」的政策推行時,絕大多數婦女已經每日忙於孩子和公婆之間,分身乏術。婦女身份證上經常被註記的職業都是「家管」--家庭管理。

婦女在就學比例攀升、受教育程度提高、家用品電氣化設備功能增加、經濟自主性升高、以及分擔家中經濟角色的情況下,女性專責在家的人數漸漸減少。根據主計處資料,2005年台灣女性勞動力參與率已達481%,在2529歲的女性參與比例達到高峰,高達777%。但是,結婚生子之後,約有三分之一的女性會辭去工作,其中只有25%會再回到勞動市場。

台灣婦女因為照顧孩子和家人而離開職場,每天幾乎是24小時待命,除了睡覺時間,隨時都會有家務工作跑出來。家庭主婦經常說:「我每天在家工作,付出都沒人看到,但是家裡一亂,大家都看到了。」當孩子還小時,媽媽就像個大跟班,隨時伺候;孩子上學後,如果有參加補習活動,接接送送,也是忙碌不已。如果家中有一位需要長期照顧的人,家庭主婦幾乎不得出門,守在家裡,家務好像無止無盡。有些人覺得做家庭主婦沒有成就感;有些家庭主婦認為孩子先生的成就,就是她們最大的成就。

家庭主婦長時間工作的代價。英國曾經換算家庭主婦的操持家務工作量,應獲得近三萬英鎊的報酬,高於英國人一般平均收入。美國也曾經研究,一位母親每星期平均做家務92小時,若這些工作都交給專業人士來完成,一年約需支付14萬美元。台灣家庭主婦的勞動價值,皆未納入國民所得,但在「家務有給」的原則下,得到丈夫一半的薪水,應是可以接受的。畢竟夫妻共同撐起一個家,有人在家工作,才使得另一個人可以出外安心工作,付出應該是相等受到肯定的。

一般而言,家中若無其他幫手,家庭主婦要出外上班賺錢,是很難的。如果有經濟需求,婦女要一邊工作,一邊操持家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蠟燭兩頭燒」,倍加辛苦。現在受到「家務分工」觀念的影響,有一些男士會幫忙做家事。經統計,75%女性平日要負擔做家事、照顧家人、及教養子女的工作,而男性只有313%。可見家務工作還是落在女性身上,男性要加油了。

有些女性在傳統之外,想經營不一樣的人生。於是,現今當我們在談台灣的家庭形式,發現不再只有傳統的一種:家裡有爸爸、媽媽、孩子,反而已經邁向「多元家庭」的時代。最明顯的情形,可能我們身邊就有「一個人」的家,獨立自主的單身族,自己過自己的生活。台灣女性結婚越來越晚,平均初婚年齡是27歲,而15歲以上有31%是未婚的。單身族比例高,在家務付出的時間就比較少,如果她是經常外食,可能家務時間只佔1小時,簡單整理後,如沒人給她弄亂,家裡就可以維持一定的乾淨程度。對於雙薪卻沒有子女的夫婦,經常被稱為「頂客族」。兩個人的家,家務工作相對單純,如果溝通良好,家務分工情形也較普遍。

家務處理不只是勞動的部分,勞心的工作也是很多的。除了一般家務工作外,有些異常狀況,家庭主婦也要參與處理,例如到戶政事務所辦手續、家族聚會、陪同看病、銀行資金調度、婚喪喜慶協助、孩子學校義工……,雜務也是很多的。曾經聽到一位家庭主婦說:「大家以為我很閒,什麼事都丟給我,其實我很忙的。」

一個對家人沒有愛心的人,是做不出來家務工作的好品質。

「歡喜做,甘願受。」我們一般對無私和樂於奉獻的婦女,都給予高度肯定。然而隨的時代變化,女性家務承擔的角色和期待,也會有所變化。我們可以再一起思索,家務工作分擔,只能歸給女性嗎?進入性別平等的時代,轉變觀念,讓婦女可以活的更有自信,也更會喜歡規劃自主的人生。

★本文 2008/05 已於「女宣雜誌」發表

2008年4月14日 星期一

展開和平與自由的對話:呼應西藏婦女的祈求

在2008年中國即將舉辦世界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前夕,西藏卻發生被中共鎮壓的不幸事件。而此事件中,在中國刻意封鎖下,傷亡人數不可確知。惟知死傷者多數是藏人,少數是漢人。當我們在媒體上看到三十多位西藏流亡婦女,在印度首都新德里搖著西藏雪山獅子旗,向中國大使館祈求和平,相信全世界都對西藏激起同情之心。

婦女在不穩定的局勢中,容易受到迫害。在兩軍戰爭裡,絕大多數都是男性在外衝鋒陷陣,若有傷亡,婦女被迫要擔起家中重擔,原本是兩性合作的情況變成女性單挑,負擔加倍。在此次西藏事件中據估計已超過百人死亡,換句話說,已有上百個家庭正遭受巨變。妻子失去丈夫,母親失去兒子,孩子失去父親,而這個悲劇仍在西藏持續上演中。

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人民解放軍就進入西藏,雖於1951年5
月簽訂了「十七條協議」,但仍動盪不安。直到1959年3月10日拉薩發生和平起義,也成為西藏抗暴之起始日,迄今已逾四十九年。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也已流亡在外同等的時間。

和平是普世認同的核心價值,人和人要和平共處,種族和種族間也要和平共存。西藏信奉佛教長達兩千多年的歷史,達賴喇嘛現是藏傳佛教的導師,並曾得到諾貝爾和平獎。以此國際聲譽卻不見容於中國,反而處處受到打壓,被污衊為西藏獨立運動的策劃煽動者。中國的說詞受到全世界的質疑,於是中國鎮壓西藏的行動,無一日終止。

在奧運即將舉行的同時,中國受到世人的矚目,但其環境污染和西藏抗暴的嚴重,也攤放在眾人眼前。現在已有部分國家正嚴格思考:是否要抵制2008年在中國所舉行的奧運?

當全世界都從二次世界大戰的陰影中,引領走向和平,尊重當地族群的意願,建構自己的家園。聯合國自1945年成立,創始會員過只有51個,經過六十三年,現在全球的國家數已增加到193個之多,可見國家是不斷切分的。西藏和中國,語言、族群、信仰、文化皆不相同,在中共的壓迫下,爭取自由自主皆不可得。中國應該改弦易策,以武力鎮壓治理西藏,終究得不到民心,反而封閉溝通協商的機制。在外交上,各國同情西藏,經常給予更多的政治庇護和更高的尊崇。

台灣是亞洲民主聖地。在今年政黨二次輪替的選舉中,更受到肯定。台灣支持和平自由的信念已經成熟,在西藏的自由呼聲中,兩位總統候選人在競選期間也明白表達反對中共鎮壓的手段。現在朝野,不分藍綠、族群、性別、年齡都能聲援西藏和平運動。

台灣解除戒嚴二十一年,婦女在民主和人權的思潮中,更能對比「有」和「無」之間的差異度。尤其最近幾年,性別工作平等法、性別平等教育法、性騷擾防治法,在婦女努力爭取之下通過,顧及性別議題的完整,使台灣名列亞洲數一數二的地位。女性要支持女性的人權,而戰爭暴亂卻是婦女人權的擊傷力,呼應西藏婦女的和平主張,使西藏的孩子、父母、妻子都能擁有平和、健康與安全的生活。

台灣婦女不希望孩子只是屬於母親的。孩子要父母共同灌溉成長,社會也把孩子視為未來的樑柱。孩子在還沒有成熟之前,任何人都不能剝奪孩子的幸福權利。
西藏的經歷會讓台灣警惕,面對戰爭的陰暗,我們也正尋求光明的智慧到來。
在遙遠的西藏,宏鐘般的祈福念咒,不就是追求更大的福報?中國在破四舊的文化大革命後,我不知道他們是否能理解佛教因果循環的道理?台灣宗教自由化的程度,或許也是可以給中國更大的啟發﹗

沒有人希望戰爭,但往往是主其事者或掌權者要發動戰爭,以鞏固自己的權勢。在上位者若不能以人民的利益為依歸,反而造成人民更大的痛苦。達賴喇嘛已經向中國領導人表達為了實現和平與穩定而共同配合的意願,以扭轉目前惡化的情勢。我們也希望中國能為了和平而展開和解的曙光,儘速做出和談的動作。慈悲,沒有敵人。婦女期待大大的慈悲,能帶來大大的和平,使西藏更幸福。

窗外有藍天

今〈2008〉年的地球日,由美國發起「天空請願書」( Sky Petition),請關心地球的公民,都向國會議員請命,請他們對於溫室氣體排放加以控管,以遏止全球暖化。

從1970年開始,地球日的活動就在全世界各國熱情串連,由民間團體發起,其後政府和企業相繼加入。三十八年來,大家特別在4月22日進行地球保護的行動。我們希望每一天都是地球日,讓美好的行動天天都發生!

地球環境在工業大革命之後,大量開採和長距離運輸,使得資源和能源不斷消耗, 同時產生污染。瑞秋卡森女士在1962年發表「寂靜的春天」,對環境受到汙染,以致鳥群動物不再鳴叫,春天變得安靜無聲。在地球日活動發起後,人類的反省力量產生變化;近四十年,數億人們積極投入,從地球可持續發展的角度,想為現代和未來的子孫,留下一片生存的美麗空間,尊重生命與萬物共同生活。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權利擁有天空。白天望著清澈藍天,晚上享受繁星滿天。不論我們是貧窮或富貴,不論我們是在台灣或美國,我們都擁有同樣的一片天空。然而,現在,當我們仰望天空,天空仍然是一片蔚藍嗎?在地球很多角落,工業的汙染、汽機車排放的廢氣、露天的燃燒,都把我們的天空弄髒了。污濛濛的灰天,遮蔽我們的雙眼,也遮蔽我們的心靈,使人都陰沉起來。

恢復天空的美麗,讓每一個在天空下的人,充滿快樂的富足。西雅圖酋長說,「誰能購買我們的天空呢?」他們應該屬於我們的子子孫孫,我們只是替他們看守而已啊﹗望著窗外,我摸不到天,但我知道這片藍天現在是屬於我﹗今年國際地球日發起團體呼籲:為了拯救我們的天空,請大家在地球日的這一天,穿上藍藍的天空色,共同宣示自己的決心。希望你能共同加入保護天空的行動喔!

喜歡嘗試的女人

生命沒有對錯,只是一個過程。
而我,還滿喜歡我的過程。
年過五十,卻沒察覺已經到人生中場,還想繼續好玩下去。

我是很平凡的女性,一路上讀書、工作、結婚、生小孩。沒想到婚姻裡跌一跤,卻讓我卸下家庭的負擔,走入非營利組織—主婦聯盟,從此就展開了一場環保、婦女、消費、教育的豐富之旅。

我從沒想過我可以擔任領導人,雖然讀書時曾做過班長,但我想應該是我很乖巧的緣故。我喜歡說我是主婦聯盟栽培的,她們給我機會寫稿、去參加會議、去討論法案、去主持街頭運動、還派我去演講宣導。漸漸地,我就從小義工長成大義工了。我發現我以前所學到的會計、法律、英文,都派的上用場。但是我還要學習社會的議題,所以生活很充實。

我想沒有人像我,年紀三十七,還可以去美國讀書。國外的經驗,使我更自主獨立,再享受學生的生活。人生不就是一連串的挑戰,迎向前去,雖然過程中有挫折,但是天生樂觀平和的個性,總想別人過得去,我也可以過得去。於是,一關接著一關,人生的麻煩事就變少了。生命變得很輕盈,隨處流動,隨遇而安。

現在我在十一個團體擔任理監事,大家都知道我有一點忙,所以對我的要求不多,我量力而為的付出,他們也都能體諒。我喜歡在民間團體參與,在資源很少的情況下,為了理想,提升社會品質而努力,我看到很多蠟燭,在角落發光。聚集很多光線,世界就亮起來,心裡暖暖的。人所要的不多,一間小屋,可以遮風避雨,擁有一杯咖啡,一首好歌,一本好書,一個好友,一群家人,生活還是很快樂的。人失去一點點,所獲得的更多。我享受不圓滿的人生,知足常樂。

天天開心過生活,每天和很多人合作,完成了一些事。我喜歡受人利用,表示自己還有用。自從擔任過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的董事長之後,別人就發現我可以做組織的負責人,於是我現在被選為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的理事長和台灣綠黨的共同召集人。「勇於開口,敏於行動,樂於承擔。」是我在主婦聯盟學到的座右銘。我喜歡接受挑戰,去嘗試新的體驗,人生就是這樣,充滿驚喜,不是嗎?﹗

淺談企業社會責任

企業是以營利為目的。當我們說到一家公司很好時,大都以這家公司產品優良,市場銷售情況良好,股價節節高昇,負責人正派,公司繳稅很多,對員工提供很好的福利,甚至品牌國際知名。但是隨著社會觀念改變,企業能賺錢,不僅僅是消費者的付出,也是整個社會提供足夠的資源,才可以賺得利潤。

「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不應該是一個口號,也應該是一個落實的行動。近年來,國際上提倡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就是提醒企業要回饋社會,而這個回饋不是一種施捨憐憫,而是一個責任。所以每年企業在做年度報告時,除了列出財務報表,還要提出為這個社會做了哪些有利益的事。企業的付出會影響社會,社會也會影響到企業。

有一個國際環保公司生產地毯,他們發現經常走動的區塊,地毯容易磨損;但其他區塊卻還可以使用。如果,要換整張地毯,就必須整個淘汰,非常消耗社會資源。於是,他們提供一塊塊的拼裝地毯,磨壞了可以替換;地毯材料還可以再生再製成新地毯,資源一點也不會浪費。

產品本身就能夠提供社會良性循環,當然是非常受到肯定的。然而,企業若撥出一定比例回到社會,以自有盈餘來協助非營利組織,發展社會互相幫助和提升的工作,就會形成另一種循環,變成伙伴關係。企業本來就是以營利為目的,賺錢是天經地義的邏輯,但若是自己賺得飽飽的,只有股東分紅受益,可能造成貧富懸殊的社會,反而可能會發生社會問題。

有些人沒有能力賺錢,並不是那個人懶惰。可能是他的身體先天或後天受到傷害,無法正常工作。例如:「喜憨兒」出生就有異狀,他們也不是自願要成為這樣子。當台灣成立「喜憨兒基金會」想要自立自強,製作麵包糕點,自己販售。美國花旗銀行以企業社會責任的精神來幫助他們,透過公益捐款和無息貸款使「喜憨兒基金會」有一個初創的資源,來幫助更多的「喜憨兒」。

台灣企業這幾年接受國際潮流的影響,不再只是幫助貧困的個案改善生活,而是更提出支持長遠的計畫,改善社會人文環境及自然生態的下滑。為了抗暖化,台積電公司興建台灣第一座綠色廠房,外圍種植兩萬棵植物,每年可吸收四千多噸的二氧化碳,降低氣候溫度。和泰汽車公司為加強道路安全,提供子女獎學金給三年無肇事記錄的優良駕駛。這些企業的成果受到社會的讚揚,他們就會更願意投入社會的關懷,幫助社會變得更美好。

企業受到鼓勵,美好的事情就會不斷的發生。台積電的員工,在假日到台中科博館擔任解說員,將科學知識,傳達給民眾。如果一個企業都認養一個非營利組織,投入財力和人力協助,非營利組織將他們要做的工作更加發揚光大,就必能提升社會的水平。

台灣自從解除戒嚴之後,非營利團體蓬勃發展,紛紛關注到弱勢族群。早期雛妓議題,近期國際人口販運議題,都是阻止弱勢人口繼續被欺負的黑暗面。單親家庭需要協助,不是只有經濟的弱化,可能還有子女照顧的窘迫,或是個人精神的無助。企業如果在組織內照顧員工和關心他的家庭,提供員工托兒設備,聘請合格的幼教老師,就會減少社會問題產生。在企業之外,如能長久關懷單親子女的教養,提供書籍和讀書空間,甚至獎助學金,都能在社會責任上發揮功效。孩子是國家社會未來的希望,照顧需要照顧的孩子,使他們不會失去人生的方向。

企業的社會責任可以創造雙贏,甚至三贏。企業將部分盈餘以責任的心態照顧社會,不論是維護一座公園或照顧一條街道的樹木,社區都將因而受益。空氣品質好,居民身體健康,精神愉快,也可以減少健保費的支出。居民因為感受到企業的社會責任,對企業有信任感,採購物品,也以該企業產品為優先,增加競爭力。

現在的行銷策略,不能再自謀其利益,也要為社會創造利基,讓員工們能受到優質企業文化的影響,達到公司治理的目標。社會不斷在進化,企業本身的存在價值不斷提升,將內部控管和外部加持結合在一起,彼此形成社會網絡。企業就像人一樣,不能離世而獨立,只有自己好,別人不好,走出企業,仍會碰到不良份子的干擾。台灣企業要盡到社會責任,給社會熱情的回報,走到國際上,都會使人欽佩敬重。

蘇花高的危機與轉機

2008年總統大選前不到二十天,環保署又投下了一顆手榴彈,決議蘇花高環境影響評估有條件過關,讓關心蘇花高的人士一陣錯愕﹗後來因為傅崐萁立委在立法院點名環評委員偷渡及圖利財團,令環評委員大為光火,決定無限期擱置蘇花高案。

3月3日蘇花高第四次專案小組審查會場外,環保署另設旁聽室,裡面贊成和反對的人馬,壁壘分明。在只能各派十名代表發言的情況下,贊成派裡的縣議員、業者輪番上陣,口才便捷,有人強勢,有人軟調。反對派裡年輕人居多,再加上環保團體代表;會後我聽說,有些人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陣仗,有點心驚膽跳。

蘇花高計畫於1999年9月15日送環評說明書到環保署審查;2002年12月24日行政院核定建設計畫;2003年12月12日行政院函示暫緩動工;2005年12月27日逾環評法三年應開發期限;2006年另送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至環評委員會。經歷九年時光,來來回回的討論,參與的人士,進進出出,台面上可能有上千之多,台面下更不可記數。畢竟我們只有一個花蓮,蘇花之間的生態應如何維護?花蓮整體規劃方向如何?此事不但花蓮人關心,全台灣的環保團體都關切。

在最近蘇花高議題上,欣喜很多年輕人、企業家、文化人都進來一起投入。在我參加「全國青年環境論壇」會議中,年輕人用年輕的方法來整合後續策略,包括全國環境行事曆、全國環境青年智庫、環境影響評估實證研究團隊、環保旅行看環島風景,鼓勵年輕人就是要有反叛的精神,有些事情現在不做,以後永遠不會做了。

有人說現在年輕人是草莓族,承擔不了責任,一捏就壞。但是我接觸到的年輕人卻非常積極認真,努力尋求突破,不被舊框架束縛。生活就是真正去接觸,觸動的那一個時間點,變化就產生了。蘇花高就像一個觸媒,年輕人就在這件事上要投入熱情,每個人都可以去深入體會這其中的變化和成長。整個社會就因新的元素進來,產生新的效果。量變會影響質變,質變也會影響量變的。

台灣不是只有蘇花高議題。最近幾年,樂生古蹟保存、松菸大巨蛋興建、中部科學園區、台塑大煉鋼廠、澎湖博弈特區設立等等事件,年輕人的身影不斷跰出來,接棒傳承的力量,就像漣漪一圈圈擴大。

環境的破壞,產業的發展,都影響我們下一代的未來。與其等待大人們構築一個大人想望的世界,為什麼不讓年輕人自己來築出他們的天堂?我看到年輕人懷抱堅持自己的想法,即便蘇花高的結局不是自己所想要的,但「我曾經努力過,我無遺憾﹗」年輕不就是這樣揮灑人生?朝著目標理想前進,結果如何,不努力怎麼會知道呢?在蘇花高的道路上,我看到危機,也看到轉機﹗

(2008/3/24 立報)

一次性用品減量,你會嗎?

台灣推動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已經超過二十年了。國人幾乎都已經會把家庭、學校、辦公室的垃圾做分類。就因為大家都必須配合垃圾強制分三類,所以台灣家戶垃圾量比起二十年前約減少了一半。

有時候聽到別人抱怨,台灣人垃圾分類做得不夠徹底,打開垃圾桶檢查,就會發現仍然有人把可以回收的資源放錯到一般垃圾桶裡了。即便是這樣,有人不好好做,但是我們仍然創造了資源回收系統,提供清潔工、資源回收商、再生再製處理廠員工的就業機會,以及材料重複循環使用的機制,一年資源回收發放的基金約有五十億元呢﹗

有一次聽到環保署的長官很得意的宣布:台灣一年回收50億支保特瓶。這就表示一年大家使用了50億支保特瓶,平均每人使用了21.7支。保特瓶是石化製品,原料本身就是大地珍貴的資源,提煉製造過程會產生二氧化碳,運送途中也是消耗能源的。所以一年50億支的回收成績,我們是要高興?還是難過呢?

保特瓶如果只是裝水的容器,我們可否帶自己的水壺、水杯、水瓶?現在一瓶600cc的飲用水可以賣到28元,比起汽油都貴呢﹗站在經濟的角度,實在很不划算﹗如果站在環保的立場,更是不值得鼓勵﹗

我們生活中充斥太多的一次性用品,除了保特瓶外,免洗便當盒、免洗筷、擦手紙、廚房紙巾、飯店牙刷、輕便雨衣等應該都是屬於一次性的產品。我們原來使用的習慣產品被淘汰了嗎?非也。我們仍然可以看到很多人使用不銹鋼便當盒、自備筷子、手帕、抹布、自備旅行用刷牙膏、機車雨衣。少數人求得一時方便,卻留給多數人分擔後果。台灣的垃圾山會長得這麼快,一次性產品的貢獻應該算是最多的。

近二十年來,因為環境的壓力擴大,全球各國不但要求大家一同維護這一代的利益,也要謹守下一代的利益。永續發展或可持續發展的精神和原則,是當下生活者要努力來遵奉的行為。資源消耗越快,物以稀為貴,物價就會節節上揚;而除了陽光之外,沒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以前我們說陽光、空氣、水,是萬物都需要的基本元素。現在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我們,已經瞭解:乾淨的空氣和水是多麼的昂貴,有限的資源是多麼的珍貴。我們應該以產品能多次使用為常態,一次使用者為特例。

我們認為還來得及扭轉使用物品的習慣,只要從心裡轉變,一念之間,也可以轉變到行為。以前,因為不瞭解垃圾問題,買東西、拿塑膠袋,一點都不手軟,總認為是個人的行為。看到街頭巷尾的垃圾堆,蟑螂老鼠亂竄,也以為台灣就是這樣積習難改。而今,生活裡注意要用環保杯,帶環保筷,提環保袋。甚至出門旅行,自備盥洗用具,帶一雙拖鞋;這樣也能讓飯店減少一些垃圾。近幾年環保風氣漸起,如果我們要在飯店多住幾天,為了避免使用一次就清洗的水資源和能源浪費,很多人都會要求飯店不要每天換床單、毛巾。綠色的風潮已經漸漸流行起來了﹗

改變,就從小地方開始。你有攜帶手帕的習慣嗎?試試看,帶一條手帕在身上。洗手後擦擦手,吃過東西擦擦嘴。回家用肥皂洗手時,順便洗洗手帕,既省水又乾淨。小時候,老師要做晨間檢查,就是要檢查是不是有帶手帕、衛生紙、杯子。那時候不懂,原來老師就是要我們隨身攜帶這些用品,擦汗、上廁所、喝水都很方便。環保行動家不是只有女生,現在如果看到男性拿出手帕、筷子來,就覺得他好有品質喔﹗

減少使用一次性產品的習慣,並不難。檢視有哪些東西,在你手上用過一次就要丟掉,而那些東西是你經常要使用的,甚至一星期要用好幾次,就請你趕快準備一個可以重複使用又能代表你的品味的樣式用品,讓自己開心,也讓地球開心。

2008年1月31日 星期四

鼠年,數不盡的幸福

老鼠可能是生命力最強的動物。君不見很多人絞盡腦汁,要除之而後快,但是牠們還是四處可見。

華人把鼠排為十二生肖的第一名,在過年時「黃金鼠」也是受到大家歡迎的。美國人創造出「米老鼠」更是風行世界,創造歡樂的笑聲。在性別平等下,不是只有「米奇」,還有「米妮」。

進入2008年,我們看到台灣和美國大選,環境議題仍然不是主要訴求。當大家都在追求經濟發展,我們也要規劃一下,創造出「環境經濟」--能滿足生活需求,又不會帶來環境傷害。摒除多餘的負擔,回歸綠色生活。

以前我們說「勤儉」、「儉樸」,現在我們說「綠色」、「樂活」。隨著時代的演進,用語雖有不同,但是其精神是一貫的。我期待年輕人能創造新時代的用語,能激勵大家來展開環保行動。
去年的努力,有些已經有好結果。透過彼此的合作,真誠的付出,彼此產生信賴;即便是有些挫折,但也是一個學習和經驗成長的機會。凡事努力,凡事用心,凡事包容。不要只檢討別人,更要真正面對自己。感動的力量能耕耘幸福,在鼠年,我也祝福每一個人能擁有無盡的幸福。

2008年1月11日 星期五

5%的迷思

這次立法委員選舉,小黨不但在區域選得辛苦,在不分區選得更辛苦。因為小黨要衝破5%的門檻,才能取得分配席次的資格。

如果這次選舉有一千萬有效票,小黨要得票超過50萬票,才能分到一個席次。如果是平均分配不分區立法委員34個席位,一個席位只要超過29萬4118票就可以分得一席。所以小黨就要比其他大黨的候選人多拼出20萬5882票才能當選。這真是很不公平的選舉﹗

平時大黨就已經佔滿資源。當選舉的遊戲規則〈即選舉罷免法〉是由他們制訂時,他們只會圖謀自己的勝戰,把小黨掐得死死的,讓小黨困難重重,難以出線。這就是政治的全謀盤算﹗5%的門檻,讓大家看得到,卻吃不到﹗

德國兩票制,門檻只設定在2%。這就是鼓勵小黨參政,落實民主精神。

台灣新成立的小黨,過去來不及參與制訂選舉罷免辦法,現在只能跟在後面拼命往前跑。別人跑29公里,小黨就要跑50公里。好累喔﹗

這次選舉,不論結果如何,我們都應該將遊戲規則好好檢討一番。在來不及檢討修訂之前,選民們可不可能支持小黨?多挹注21萬票給小黨?讓小黨可以帶進更多元的聲音,進入立法院,讓兩大黨能重視多元的選民意見,實行真正的「民主」。

2008年1月10日 星期四

好友書函往返紀錄--選舉篇

Sent: Thursday, January 10, 2008 6:13 PMSubject:
Re [婦女班] 記得去投票

謝謝淑慧
綠黨經費較不足,所以沒做廣告。
在10個有綠黨參選區域立委的選區,會插一些旗子,但可能不插太多。
綠黨這次是用網路、社團人脈、新聞造勢、騎腳踏車的方式參選,
這樣比較省錢。 大黨有政黨補助款,依得票多少而定。

如果今年政黨可以過5%的門檻,
每票每一年可以領到50元政黨補助款, 所以四年就可以得到200元。
兩大黨收到補助款都是以億來計算的。
如果選舉花費很多錢,選後都要還的。用什麼方法還,就不得而知了。
所以綠黨主張--公費選舉﹗
選舉不用花大錢,選後就比較不會護航或分贓。

台灣現在政治會這麼亂,某種情況而言,應該是選舉太花錢了。
利益糾葛不清,彼此互相綁架,人民真的搞不清楚,
只好棄守讓他們繼續玩下去。

政治是眾人之事。有位教授說:權力,應該是人民給你服務的機會。
當爭得權力時,應當要能體會到服務的意義。 我就是願意去嘗試,
因為我看到台灣有很多NGO真的做很多事,
提倡很多觀念,這就是向上提升的力量。
所以我還是對台灣很有信心的﹗ 如果我這次這樣選舉能成功,
很多NGO的人就會認真想參選之路,進入議會去做改變。

感謝大家的鼓勵,這是一次難得的參選經驗,
綠黨團隊中有文宣高手、部落客群策略專家、輔選大臣,
大家共同的努力,結果就看1/12囉。> 選舉就是要選票,
所以只好再拜託你們運用人脈,繼續拉票囉﹗

Lucky Seven!

曼麗


**************************************************
Sent: Thursday, January 10, 2008 10:46 AM>
Subject: 記得去投票

曼麗 & Dear all:
我是政治冷感族,但今年已積極為曼麗拉票,
且開始注意選舉消息了,發現參與的政黨還真不少.
可是紅黨也出來電視廣告了,惟市面上獨不見綠黨標語,
或電視,報紙廣告?很急.說真的,
好多人不知道有綠黨這個政黨 (如曼麗未參選,我也不知道).

另選舉只剩一天,除了拉票外,我們還能幫曼麗做什麼?
(其實很早即想問,只是最近比較忙一點,
擔心實際上幫不上忙反而不好意思,所以不敢問太多)
            淑慧 97.01.10 

*******************************************************
Sent: Wednesday, January 09, 2008 6:29 PM
Subject: [婦女班] Re: [婦女班] 記得去投票

謝謝慧慧
我明天早上8:00會去公館捷運站發文宣
看起來選舉很辛苦
但我用輕鬆的心情,積極的參與,不論結果如何,
我還是站在監督的這一邊
附上昨天寫的一篇文章, 投稿給中時,今天未見刊登
寄給你們看一下吧

曼麗

************************************************************
Sent: Wednesday, January 09, 2008 5:59 PM
Subject: [婦女班] 記得去投票

姊妹們,
我在英國的時候, 讀到一段有趣的俗諺,當時只是覺得有趣,
偶而也講給朋友當笑話聽。但是現在,
我想用這段話讓大家思考一下, 也許你會想改變.....
「If you do not agree with them, you can beat them.
If you could not beat them, join them, then beat them!」
用我的解釋就是, 「對於你不認同的、或你反對的,
你可以試著擊敗他、贏過他, 但是如果你一時無法擊敗對方,
那就加入他們,然後再擊敗他!」
(但是千萬別「打」人喔...orz)

重點是當大家都生活在同一個體制內、
或說是同一個遊戲規則內的時候,
只有遵守遊戲規則的人,才有權利能改變遊戲規則!
我相信有很多人是用失望或放棄的態度在看國家、社會,
但是不怕得罪人地坦白說,我認為這些人可能也為國家、
社會的沉淪「有所貢獻」!

放大整個環境來看,如果你希望有改變,
但卻自廢於制度之外, 就算整日、整年地禱告、祈求,
也不可能一覺醒來就有國泰民安、富足完滿的生活,
有一個不得不的無奈,就是我們真的都在這個體制內,

雖然你可能看不到、感受不到,但是,真的,
你的生活起居沒有一樣是脫離這個體制 的!
所以請不要再說這不關你的事了!
如何讓惡性循環可以趨向良性競爭
(我是說「趨向」,因為我也不是天真的笨蛋),
是需要你我的改變,加上時間的醞釀,
縱然不一定馬上看到成果,但是我相信有努力終究會有改變,
而不努力是一定沒有結果的!請相信自己的小小力量!
就像曼麗說的,要從自己開始!我就很相信自己的力量喔!

慧慧
(歡迎轉寄)

********************************************************
以下是轉寄文章

記得走到投票所冷冷的選舉,缺乏熱情的政治。
你可能正在猶豫,今天該不該去投票?
告訴你一則故事。美國總統布希2004選連任時,
支持度雖只有二十,他的競選團隊洞 悉美國政治弱點,
認定只要動員政治及宗教的右派選民,布希必定贏。
這套選戰策略後來被稱為「布希主義」,
它的核心概念就是看準美國知識份子的弱 點,讀書人、臭老九、
愛批評、自命清高,橫豎是一群不會去投票的冷漠選民。
布希陣營計算美國極端右派選民約有18%至22%,
如果成功再動員宗教極端右派份子,在美國這類選民約佔7%至8%,
合起來超過25%選民,四分之一選民投給布希,
布希就成了全世界最強大國家最有權力的人。

最精算的政治哲學
布希的算盤基礎在於美國有50%以上 的選民長期不投票,
而且知識水平愈高的選民,愈不屑或懶得投票,投票率愈低。
他把那些長期在《紐時》、CNN、
《華郵》批 判他的專欄作家看成廢物;
這些人及閱讀他們專欄的人都 是無意義的美國公民。
美國 每年投票率不到45%或50%,因此一場全世界最重要的大選,
只要獲得願意去投票人 口的一半以上,就當選了;
哪怕那些選民只佔全美四分之一。
於是2004年布希打破了美國的政治傳統,
把美國大選搞的很像拉丁美洲第三世界國家 的競選。
訴求反恐愛國主義、反墮胎、及減稅……,
那些傳統歐美國家競選中的經濟或外交政策辯論不見了,
一夕之間美國快成反同志、反AIDS、反墮胎三K黨的天下。
狂熱的政治與宗教主義,淹沒西方民主政治特有的理性主義,
他們自動捐錢,當義工,投票當日帶著教友們去投票。
住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附近的教授與外交官冷冷看著這一切,
當時還有一位我熟識的 美國戰略專家嘲諷,
「美國人是如此一群大笨蛋嗎?」
選舉結果,布希居然以佔全國人口總數27%選票當選了。
布希主義成了最精算的政治 哲學,它像一套新型的達爾文概念,
源自對無競爭能力者的輕蔑;西方自盧梭以來的 文明反省與價值,
在這一套政治? 晾陞D義下,全然消失。直至今年11月期中選舉,
美國把伊拉克等問題再拖了兩年,布希主義才在選戰中挫拜。

四年任期審判制度
民主政治是人類政治演化最符合開放與尊重的制度,
它依賴許多體系運作,其中最重 要的就是人民投票。
我在政治圈裡很久,政治的確總令人幻滅的很快,
但我想告訴大家,政治追求的不是 絕對的聖人或真理,
它找的是better, 是我四年後可以換掉你的任期審判制度;
不是 best。 候選人不夠令你滿意,或?F黨使你失望,
都不足作為你不投票的理由。
布希主義是個 活生生的教訓;政治上愈冷靜理性的選民,
雖是穩定社會的支柱, 但他們習慣性在選 票中缺席。
於是我們等同把國家的決定權,
交給極端的選民與工於此種計算的政客。
不要等答案出來後,才後悔今天你為什麼不去投票。
對政治愈理性愈有理想的人,愈 應該在今天記得走到投票所。

政黨票請投七號綠黨~來自各界的支持

【來自婦團的支持】
Happy New year!
親愛的朋友:新年好!

我們的好姐妹,
也是長期為台灣婦女、環保盡心盡力的民間尖兵---陳曼麗,
因為堅持一貫社會運動的理念,
已經披上戰袍,
代表綠黨參加此次立法委員的選舉!

鼓勵婦女參與公共事務是婦運的一向主張,
尤其對優秀的女性,
大家更是不分黨派地勇於舉才。

由於選制的改變,
婦女的參政之路已經越來越見辛苦,
這次有多位分屬不同政黨的優秀姐妹不畏艱難挺身而出,
如民進黨的黃淑英、楊芳婉;台聯的李安妮、賴幸媛,
我們在此都給予最大的肯定與祝福!

然而內舉不避親,
在此特別還要推薦的是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的理事長陳曼麗!
她列名綠黨不分區立委名單的第一名,
優秀自然不在話下。

依照新的選舉辦法,
如果此次綠黨獲得全國5%門檻選票的支持,
這第一席次就能順利當選。
大家只要僅僅酌支政黨票一票,
不但讓曼麗可以到立法院為婦女、環保做更多折衝,
而且也代表了:
我們共同為台灣的社運爭取到一個有利的發言位置,
我們共同為台灣的政治保留了一個可以調度的自由空間!

因此,
懇請大家惠賜您寶貴的政黨一票,
支持曼麗,也支持我粗體們自己!
元月12日一定要去投下這關鍵政黨票。
並且採取行動,多多宣傳與拉票,
唯有5%的意志,才能創造台灣2008值得稱頌的歷史!!

您的好姐妹:
尤美女、王介言、王瓊枝、何碧珍、何秀鏡、林書怡
范雲、紀惠容、陳明秀、曾昭媛、楊文理

共同請託

﹡﹡﹡﹡﹡﹡﹡﹡﹡﹡﹡﹡﹡﹡﹡﹡﹡﹡﹡﹡﹡﹡﹡﹡﹡﹡﹡﹡﹡﹡﹡

各位朋友,
距離1月12日立委投票日僅剩幾天,
期待陽光進國會,立法院不被兩大政黨獨霸、繼續亂搞。

【踏實為台灣工作--改革第一線挺綠黨】連署聲明
過去十數年來,綠黨的成員在台灣許多場域,寂寞地為台灣的環境正義與社會公平辛苦付出。而環境保護以及社會正義,是當今所有進步社會共同擁抱的重要價值。而綠黨十數年無怨無悔的付出,也延續了台灣社會消逝中的理想主義和價值政治。我們呼籲台灣社會珍惜這個力量,同時也利用這次選舉讓這個力量得以成長,不再寂寞。
這次立委選舉,兩大黨所提出的不分區候選人多為元老級政治人物。他們多年的從政經歷,清楚顯示了他們的立場和問政方式。他們未來在立法院的表現,和過去應不會有太大的差別。可是,我們要讓現狀維持下去嗎?
我們為什麼不將手中的第二張「政黨票」投給綠黨,讓進步價值有機會進入立法院發聲?未來的立法院因為人數減半,立委的權力將更為擴大。我們為什麼不讓多年來守護進步價值的綠黨,有機會進入立法院來監督他們?
目前得票過5%的政黨,每一年可以從每一張「政黨票」中獲得50元的「政黨補助金」。目前民進黨獲得的政黨補助金是一年1億7300萬,國民黨是1億5900萬。兩黨共獲得3億3200萬的補助;4年總共將是13億2800萬。這些錢都來自我們辛苦工作所繳的稅金。如果我們覺得不合理,我們為什麼不將「政黨票」投給默默工作,不但缺掌聲、缺關懷、更缺經費的綠黨?
每一個社會的進步,都來自其公民願意為理想和價值付出心力。當台灣在許多領域都在落後其他亞洲國家的時候,我們更應該對願意為理想付出、踏實地為台灣工作的人,提供我們的關懷和協助。我們相信,我們今天的關懷將有助於台灣社會明天的進步。
環保並不是台灣唯一的難題;可是如果我們願意關懷綠黨,其他領域的理想主義者必將得到莫大的鼓勵。我們期待,當台灣社會普遍對政治灰心失望的時候,它仍然願意關懷為價值理念付出的年輕人,樂意看到價值政治在台灣的成長。過去,他們如此努力;台灣的未來,他們如此掛心;而現在,他們卻這樣的困頓。
我們呼籲台灣社會珍視他們的努力,也給他們溫暖和鼓勵。

〔來自各領域的改革實踐者,共同推薦綠黨。推動台灣兩性平權二十餘載的婦女新知基金會,更首次破例於董事會中通過支持綠黨]

連署人
吳乃德(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林生祥(音樂工作者/金曲獎得主)范 雲(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長)曾昭媛(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吳音寧(作家)黃文雄(前台灣人權促進會會長/前國策顧問)紀惠容(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畢恆達(台大城鄉所教授)
.......
(完整名單請見綠黨網站,連署仍在進行中,如果您想要連署,請至這裡留言:http://gptaiwan.blogspot.com/2008/01/blog-post_04.html
◎如果這是您第一次聽到「綠黨」,可以先看看這支「為甚麼要支持綠黨?」的七分鐘短片:http://blog.roodo.com/wobblies/archives/4585517.html

◎這次綠黨政見與參選人介紹:http://gptaiwan.blogspot.com/2007/12/blog-post_30.html

◎最新出爐的綠黨競選歌曲(網友阿亮熱情創作):http://gptaiwan.blogspot.com/2007/12/blog-post_9489.html

◎如果您想進一步瞭解綠黨,請到「陽光進國會」網站,包含了從政綱到網友自發支持行動的各項資訊:http://gptaiwan.blogspot.com/


﹡﹡﹡﹡﹡﹡﹡﹡﹡﹡﹡﹡﹡﹡﹡﹡﹡﹡﹡﹡﹡﹡﹡﹡﹡﹡﹡﹡﹡﹡﹡

【吳乃德教授 記者會發言稿】

讓價值理念在台灣政治中成長:為什麼政黨票投綠黨?
民主社會中的政治,有兩種型態。第一種型態的政治是將政治工作當成一個職業,以政治為生。第二種型態是將政治當成實現某種社會理念、或價值的工作。對他們來說,政治不是個人職業和生活來源的寄託,而是完成某種價值理念的途徑。在座很多人,都是第二種政治工作的實踐者。

在民主社會中,第一種政治型態必然是主流。必然獲得社會和媒體最大的關注,而且也必然擁有最多的資源。這是民主社會的常態。我們當然不能說,從事第一種政治型態工作的人,完全只考慮到個人的權力和政治位置,完全不顧社會公益。有些職業政治人物雖然是依賴政治維生,可是仍然會掛念某些價值。如果民意和他們所信奉的價值理念有所衝突,他們會很努力、也很謹慎地在兩者之間求得平衡。 只是在許多時候,可能因為歷史因素,也可能因為某一社會特殊的文化環境,使得大多數第一類型的職業政治人物,不但失去了價值信念,甚至對該社會當前的重大難題失去興趣、漠不關心。這是非常危險的現象。 我個人覺得,我們正是處在這樣一個階段中。檢視兩個主要政黨的立法委員候選人,想到是這些人要決定台灣的未來,許多人都會非常擔心。

在這樣的階段中,我們特別需要第二種型態的政治、以價值理念作指引的政治。當我們觀察先進民主國家的政治品質的時候,雖然羨慕,卻經常遺忘了他們是如何達到這樣的地步。在這裡,我想和各位分享一個我非常喜歡的故事。 這個故事發生在1890到1920整整的一個世代之間。地點是全美國,尤其是都會地區。這個故事一般稱為「進步主義」運動。故事的背景是美國民主的危機。危機的來源是急速工業化所造成的大量歐洲移民、階級衝突、童工的使用、婦女的覺醒、政治的腐敗等。而故事的主角則是許許多多的平凡的學者、律師、小商人、婦女、勞工、農民,以及新聞記者。(新聞記者報導資本家如何收買議員,如何和政黨惡棍合作操縱提名,都直接導致了對利益團體遊說、政治獻金、和初選等的法律規範。) 眾多像這樣的平凡人、自主的公民,在民主的危機中,經過一個世代的努力,重新規劃了美國的民主體制,包括市長和聯邦參議員直選、婦女的權益、限制工作時數,強制義務教育,教育內容的改革,公共事業(鐵路、電力、和電話等)收費標準的規定,甚至牛奶的品質也受到嚴格的規範。這些改革重新創造了美國民主的面貌,也重新界定了「公共」和「私人」之間的界線。例如廢止童工,「你的小孩不再是你的小孩,他們是未來文明的種子。」一個運動參與者在推動禁止童工法案的時候這樣說道。 我們所熟知的許多美國的民主制度,都是在這個時候建立的。而推動者卻是許許多多和我們一樣的平凡人。「人類史上很少有任何社會的公民,能像他們那樣開創性地、全盤地、同時那樣和平地重新思考他們自己的社會及其限制。」

這是公民社會、第二類型的政治,發展的最高階段。當然,並不是每一個社會,在每一個危機中,都有幸見證這種巨大的公民動員。 可是這個故事至少啟發我們:公民的價值信念,如果集合起來,可以獲得多麼巨大的成就。前提是:有人願意投入,而且社會也願意支持他們。綠黨的成員、和在座的許多朋友,過去幾年都不計代價地投入這個以價值為指引的政治工作。可是,他們的聲音到目前為止,仍然非常微弱。如果台灣社會願意在這個時候支持他們,我相信將來會有更多的人投入價值政治的工作,台灣也會很不一樣。在目前這個時刻,台灣政治非常需要願意踏實地為台灣工作的人,如果我們真正愛台灣、關心台灣的未來,我們或許應該考慮給他們更大的支持。

﹡﹡﹡﹡﹡﹡﹡﹡﹡﹡﹡﹡﹡﹡﹡﹡﹡﹡﹡﹡﹡﹡﹡﹡﹡﹡﹡﹡﹡﹡﹡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長范雲 記者會書面發言稿】

呼籲所有關心性別、環境以及受雇者權益的公民,用選票投資綠黨的成長,就是投資我們下一代的未來!

我投身婦女與性別平權改革議題的這幾年中,愈來愈發現,台灣最重要的第一線改革戰場──立法院,已經成為保守反動力量的大本營。除了媒體上看得到的性別岐視語言外,更令人憂心的是,在我們所關切的社會改革法案上,例如政府性別專責機構的設立、女性與雙薪父母平等就業所需要的育嬰津貼,都因為缺少足夠有理念的立委,最後淪為兩黨密室協商失敗的祭品。

這次的第二張政黨票,讓我們覺得,這個困局,終於有被打開得可能。綠黨不管在區域或不分區所推出的名單,都是長年在性別、環保議題與受雇者權益這些進步社會議題上有理念、有戰鬥力的改革工作者。我呼籲所有關心下一代的未來的公民,支持這個能帶領台灣討論進步價值的小型政黨。您只要用手上的一張選票,投資他們的成長,就是為我們的下一代投資打造一個更適合人居住的環境!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長 范雲 僅代表婦女新知基金會發言 2008.1.4

﹡﹡﹡﹡﹡﹡﹡﹡﹡﹡﹡﹡﹡﹡﹡﹡﹡﹡﹡﹡﹡﹡﹡﹡﹡﹡﹡﹡﹡﹡﹡

【台大法律系教授顏厥安 記者會書面發言稿】

憲政環保 票投綠黨

今年的立法委員選舉,因為修憲,第一次採用了一票選人,一票選黨的「兩票制」。筆者不是中選會,不需要在此宣傳解說兩票制,只想從臺灣的政黨政治現狀以及民主憲政的動態均衡觀點,提出我的主張。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政黨票一定要投給國、民兩大黨之外的第三勢力(尤其是新興小黨),而當中最佳的選擇,我認為是綠黨。我的想法分享如下。

首先,第一票區域立委的選票,與各區域選區之候選「人」的關係比較高,不但各選區的差異很大,各有具體的狀況,而且牽涉到個人的特色優劣,無法一概而論,每一位公民應該自行判斷。我個人所在北市偏南某選區,正好綠黨候選人明顯優於兩大黨以及其他候選人,雖然單一選區下,大黨有優勢,但我還是選擇投給綠黨候選人。這也是單一選區兩票制下不得不接受的現實。不過我必須指出,選罷法強迫小黨一定要提名十席以上區域立委參選,才能取得政黨比例參選的資格,是一個大黨聯手下明顯違憲的卑劣規定。受害的也絕不僅是小黨,還包括公民的參政權。但是這個清除違憲法律垃圾的憲政環保工作,恐怕也只能等到選後再來努力。

其次,由於國民黨與民進黨的不分區政黨提名名單,實在慘不忍睹,除了少數作為樣版的人物外,充滿備受爭議的政客,甚至被告。因此我認為把政黨票投給兩大黨之外的政黨,無論如何是比較有意義的。我不認為隨口說「超越藍綠」是有意義的。正好相反,我覺得藍綠分裂是難以迴避的基本政治問題。但是我也不認為所有問題都可以簡單地以藍綠「化約」。那麼既然在現有憲政體制中,總統大選有難以避免的藍綠化約性,那國會選舉中的政黨票,就是少數可以對政客與大黨們釋放比較「複雜」訊息(環保、租稅正義、社會安全等)的重要管道。因此能有更多的自主公民等以政黨票支持兩大之外的第三勢力,是相當重要的一步。

第三,很多人認為反正這些小黨都跨不過五趴門檻,或認為兩大陣營不會理會這些訊息,因此投給小黨是「浪費」,但是我不這樣想。因為透過累積所有小黨之政黨票數量,不論是五萬,十萬,還是五十萬,都可以對票票計較的總統大選兩大陣營,釋放出不得不重視的訊號。相反的,如果政黨票還是投給大黨,那群政客們只會毫無感覺地「笑納」,而不會對既有的分贓結構有任何反省檢討,這種投票才會造成真正浪費。唯有當公民不自我放棄,拒絕被大黨綁「票」時,民主政治才會有點前途。

第四,而在選擇這些小黨的時候,我個人認為可以考慮下列標準:一,不是既有大黨的外圍勢力(新黨有此嫌疑);二,不是擺明了要分利益、包工程(無黨聯盟有此嫌疑);三,不是趕搭政黨票便車,找媒體明星造勢,實質上路線投機的「集團」(有些新的政黨有此嫌疑);四,有堅持長久的政策理念方向,並且最好是在本次選舉之前,實際上已經實踐奮鬥了多年的政黨。

台聯在與民進黨鬧翻後,大概已經不是其外圍勢力了。但畢竟其「左轉」來的急促,因此雖然政黨名單尚可,但是一時難以令人信任。所以看來看去,大概只有綠黨,是唯一可以認真考慮的政黨票支持對象。前述所舉標準,其實都是一個良性政黨本來就該有的低標,遺憾的是,竟然只有綠黨及格。綠黨實質理念核心的環保與社會正義路線,不需在此多言。其重要成員多年來的持續努力不懈,也與近年來的藍綠惡鬥以及這次的政黨票無關。本次選後,大概也會繼續奮鬥下去。

第五,有偏綠營的朋友認為,要用更多的民進黨席次,去制衡可能會過半的國民黨。但是經驗清楚顯示,曾經是國會最大黨的民進黨立院狀態,似乎對學習國民黨瓜分利益的興趣遠高過改革。如果再實際看看其政黨名單,就知道還不如讓其少個幾席,看看是否能提醒謝長廷陣營,早點走出深綠教條老梗,回溯黨外七八零年代的精神(其中環保與社會正義都是主軸),也許勝算更大。

這次綠黨或小黨的努力,當然無法立刻撼動兩大黨的地盤,但是就像是做環保,本來就是每一個人有意識地自發從「手邊」做起。與其失敗主義,犬儒地躲在家中抱怨,不如就簡簡單單地走進投票所,把第一次領到的政黨票,投給綠黨。憲政民主的環保,就由大家從手邊做起囉。

﹡﹡﹡﹡﹡﹡﹡﹡﹡﹡﹡﹡﹡﹡﹡﹡﹡﹡﹡﹡﹡﹡﹡﹡﹡﹡﹡﹡﹡﹡﹡

【一個大學教授在BLOG談支持綠黨+德國綠黨經驗】
http://www.wretch.cc/blog/songgen&article_id=26966857

政黨票為什麼要投給七號綠黨?我的德國經驗談
新世代的集體認同,當自由,平等、民主的籌碼被大型人民政黨玩光後,剩下來的,就是現代化的修補,文化的,人際的,社會共同的,都是台灣要修補的內容,綠黨的主張,是環境的主張,而對待環境的態度能夠比過去更高度的顧慮,我們似乎才可以期待,未來的人民,能夠在此類態度與行為上,重新找到彼此的相互依賴的歸屬,有歸屬,有彼此的新認同,對於人與人來說,才會讓人覺得這個社會值得支持,值得活下去。所以說,這個綠色,因為是對環境的敏感的對待,對環境的態度能夠如此敏感,未來共和國的主人的行為,才有集體的規範。如果說,年輕的世代能夠如此,這個世界除了拼那一種剝奪式的經濟外還有文化與環境的經濟值得我們努力而且可以承諾,所以,要投綠黨。我在德國的時候,1984年到1996年,是保守黨基督民主黨CDU長期執政期,從到的第一天到回家的那一天,一直都是Helmut Kohl當總理。那時後,從70年代的社會運動轉過來的力量,已經從體制外(ausser parlamentarischerbewegung)轉換到體制內,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綠黨與社會民主黨(SPD) 在黑森邦的聯合執政。在Hessen邦與SPD聯合執政,不久之後,單一選區兩票制,綠黨超過5%門檻,進入到德國議會。柯爾下台後,德國綠黨的Oskar Fischer就進入執政團隊中,當起了部長,我記得應該是外交部長。之前他在Hessen是環保處長。從70年轉過來的綠黨,原來是有路線之爭,此路線之爭,到今天應該還存在。最明顯的就是堅持社會主義路線,要改革社會,必須要推翻資本主義的路線,另外就是修正的,以環境保護作為一種團體認同的主張。這個以環境保護為前提的,修正性的社會改革主張,的確能夠得到戰後世代比較多數的認同,所以逐漸的在議會民主的政黨權力分配中,可以在兩個大黨的細縫中逐漸擴大其位置與空間。綠黨進入聯邦議會中,幫忙立了許多對環境有顧慮的法案,這不消說外,在地方,特別是在我所讀書的大學城Freiburg 後來真的選上了一個市長,Dr.Dieter Salemon.對於這一個綠黨的市長,我有一面之緣。從好朋友處,也聽到對他的讚賞,說他是F城非常受到歡迎的人物。年輕的市長,彬彬有禮,少了過往環境保護那一種替天行道,悲天憫人的剛烈2003年與台南縣長去參觀Freiburg的生態社區時,在市政廳幫忙做翻譯。當時我也自我介紹,說我是Freiburg大學德文系畢業的,指導教授是誰等等。當然,介紹自己的指導教授是很重要的。因為我的指導教授,就是綠黨的發起人之一,從68年學運開始,一直就是站在反德國市場經濟的模式,來對抗當權者的。我想,因為這個原因,Dieter Salemon市長對我的印象好像很深刻。我從我指導教授學到馬克斯的社會文化觀點,心理分析的文化觀點,從社會學指導教授學到文明進程理論,這一些都是我今天能夠維繫自己存在價值的抗體知識。去年我提了一個國科會的研究案,研究的學們是外文學門,雖然審案的德國教授很欣賞,但是後來還是沒有得到國科會補助。那一個研究,很有創意,但是看來外文學門的幕後黑手們,無法認同這一類異質性高的文學研究─從德國戰後世代文化認同,來觀察德國環境保護意識。研究的動機在於,我的指導教授那一個世代的德國人,為了要與上一代撇清文化關係,甚至再選擇就讀的系所上,都與自己父兄有所不同。例如拒絕讀醫學院,而去讀沒有什麼前途的文史哲學。這一些在學生運動的時候,以馬克斯做為理論導師,在街頭上反對越南戰爭,反對伊朗的巴勒維國王來反訪,反對政府的市場經濟,後來也造就了SPD的70年代執政,而SPD的執政,便有一連串高等教育改革措施,對後來影響,甚至影響到我身上的,就是為了要去造福弱勢的工人子弟的免學費措施,包括外籍學生的免學費,都是那時候社會力量的展現所改變的結果。如果沒有這一連串的高等教育改革,我這一個花蓮出生的窮小子,大概這一輩子不會有機會讀書,讀完博士,而且還是讀那一個沒有辦法被市場所用的德國文學博士。 今年我50歲了。回想我活過的半世紀,原來自己的命運,並不是自然與運氣,真實的情形是,在那一連串歷史發生的結果,而所謂的歷史,也不能歸納成為「事在人為」,如果是人為,那人為,其實是糾結在一大堆人的行動意圖之中,最後自己成為意圖。社會運動的結果,成為後來社會發展的條件,才讓未來有可能打開大門。一開始的時候,老德國人似乎沒有什麼人會想要認同綠黨,但是隨著年輕世代的成熟與老化,權力的鐘擺,逐漸的擺向這一些對抗既有體制的綠黨。以永續發展做為人類下一代能夠生存下去,取代階級鬥爭,綠黨成功的在德國,也讓戰後的世代,不見得一定要朝向市場經濟的發展方向作為自己唯一僅有的人生價值。從社會公平正義的主張,發展到環境保護,讓集體認同從經濟成長轉換成為環境保護,成為新的集體文化,德國綠黨也寫下人類治理社會的一類新理性。經濟、環境、文化,三生一體的主張,讓德國許多的工業逐漸與環境文化成本結合,成為新的市場需求。像豐田汽車的油電車就是德國的發明,但是被日本量產。德國IBA魯爾的工業區的轉型,廢水處理的技術,去污的技術,太陽能的科技,低能源的住宅,都是典範的設置。

其中一篇回應:
1994到1999我在德國東南小城Bayreuth唸書,體會了紅綠聯盟上台執政的風潮。做為實驗室和森林兩頭跑的生態學學生,我沒有太多如松根老師的社會學素養與體驗,但有一回電視螢幕傳來的,屬於綠黨的環境部長Jürgen Trittin 自己一人拎著公事包從月台跳上火車的影像,卻讓我印象深刻,至今難忘。同樣讓我印象深刻的政務官形象,是我在1993年為了考DAAD獎學金進到中央聯合辦公大樓,看到的一幕。壯碩的吳伯雄部長下了黑頭轎車昂首闊步在前,拎著公事包的是跟在後面的隨扈。德國綠黨在聯合執政期間的成就,如去核電、自然保護法、排放交易、生態稅等,讓優異的體制架構驅使德國的風力與太陽能發電達到世界尖端。這些連反對黨都豎起拇指的傲人成績,讓Trittin獲得德國近代最優秀的環境部長的讚譽。根據Marburg大學社會學教授的研究(Die Zeit, 2005/9/15),63%的德國民眾認為德國政府應該為環境保護做更多的事。那樣的人民那樣的綠黨和那樣的環境部長,共同成就了我們稱羨的德國。而台灣呢?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日前公佈的,高達九成三的支持蘇花高的民調結果,恰恰為台灣2000年開始的綠色執政,下了一個最佳的註腳,如果不是墓誌銘的話。綠黨在台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希望這次是個好的開始。

張世杰 於 January 7, 2008 11:30 AM 回應

2008年1月7日 星期一

我們愛地球─422主婦聯盟環境學習中心開幕

前 言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即將來臨,由於地球人口急遽增加,如何獲取潔淨充足的水資源,已成為各國努力的目標。地球日總部將「生命之水」( Water for Life)訂為2003、2004年地球日的主題,希望集地球人智慧,謀求如何合理分配水資源,制訂正確用水政策,改善水質,開發新的水資源管理方式等議題的解決策略。為台灣環境永續發展,主婦聯盟基金會於422當天創設國內第一個環境學習中心,邀你共襄盛舉。


每次討論環境問題如何解決或如何提升環境素養的話題,幾幾乎每個人的矛頭都會指向環境教育。
  環境教育如果生根於我們的生活文化之中,每位國民自然就不願意做出隨地丟垃圾或煙蒂的行為,也不會亂摘樹枝花草,更不會去炸河川裡的魚蝦。「保護環境」不是一句口號,在老師或父母監督之下才做,而應該是從內心自發性的懷有環境關懷,瞭解環境與我們如何息息相關,而再也不願去做任何傷害環境的動作。甚至更進一步,探討出如何解決環境的危機。
  環境就是我們的生活空間。個人的生活空間,可以包括家、學校、辦公室,但是,我們也要去買東西、去運動、去旅遊,於是,我們的生活空間就會擴大到商店、菜市場、百貨公司、公園、河濱、山巔、海岸。我們所處的生活環境,滿意嗎?是誰造成現在環境的樣子?我們還能夠為環境做什麼呢?
  地球是人類居住的最大環境空間,不只是人類,還有數不清的動物、植物、微生物共同居住。我們有緣才能生在同一個時代,住在同一片土地。在地球形成的過程中,直到五百多萬年前,原始人類首次出現,到現在地球上同時居住65億的人類。您可以想像65億分之一是什麼樣的感覺嗎?我們個人在地球上實在是非常非常渺小的。在每年的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請共同為地球來祈禱,祈禱她永遠健康平安美麗。除了祈禱,我們能不能為地球做一些事呢?為地球做事,是為環境做事,也就是為我們自己做事,因為我們都是地球村裡的一份子!
  做一個地球村的村民,我們知道,個人的力量有限,所以我們要結合起來一起做。我們也知道,個人所知有限,所以我們要一起來學習,學習怎麼做才能對環境最好!
  17年前,一群主婦創辦了主婦聯盟,從生活裡出發,努力推動垃圾減量,保護山林河川,尊重自然生命,疼惜腳下土地,追求個人健康,也期望台灣美麗。在今(2004)年的地球日,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的成員們共同推出「主婦聯盟環境學習中心」,將這17年來所凝結眾多關心台灣,胸懷地球的努力,呈現出主婦聯盟的訴求。主婦聯盟將營造一個屬於民間環境學習的基地,邀請家長、老師帶著孩子一起來體驗生活裡的環境議題,並可以立即產生行動的力量。
  在4月22日當天,除了導覽「主婦聯盟環境學習中心」之外,我們邀請大家一起欣賞「綠色地球我的家」影片,並開放「地球公民論壇」,互相交流分享行動經驗,交換二手物品資源再利用,以及品嚐健康安全食品。未來,我們會提供更多環境情境教育解說,提供學校戶外教學與社會民眾親子共學的活動。
  請與主婦聯盟一起愛護地球!展開保護地球的行動!

建立志工的歸屬感─志工經營與組織發展

台灣長期都有一群樂善好施及樂於助人的人存在,施恩不忘報,做好事積德積福。這應該算是早期從事社會公益的起始,但是,這種規模都不是很大,可能只是個人行為,受惠者以身邊熟人或鄉里民眾居多。

  唯自民主運動蓬勃發展以來,許多人自動自發投注到社會改革的行列,不但出力,甚至還出錢。於是台灣的志工氣勢興盛起來,不論認識與否,大家從政治、宗教、婦女、殘障、消費、教育、生態,一波又一波有理念的人,以志工行動展現支持的態度。


為什麼有人要做志工?
  志工,也有人稱為義工,基本上不是以工作勞務來換取金錢報酬的人。在經濟掛帥的現代社會,估計在台灣約有二百萬人在擔任志工,年資從一年到七十年都有。經過十多年的觀察,我歸納做志工的理由如下:

歡喜做:做自己愛做的事,不計較報酬。
要奉獻:奉獻自己,提供能力給社會。
價值觀:生命中有不同的價值觀,肯定自己的價值。
有夢想:有夢最美,想要達到理想。
有力氣:行有餘力,想為他人做些事。
找同伴:物以類聚,找到志同道合一起做事的朋友,有力量,不孤單。
做中學:知所不足,想要學習提升自己。

創造志工、組織、社會三贏
  組織需要志工,志工加入團體組織,可以滿足個人的需求與被需要。組織可以結合眾人之力,做更多的事。社會可以注入更多良善的改革動力及活力,達到整體提升的效應。透過團體中的志工經營可以創造志工、團體、社會三贏的局面。

  民間團體組織最大的資產是──人。團體是人形成的,人是群體性動物,集合人的智力與能力,共同完成一件工作,會達到單打獨鬥所不能之成果。組織應該鼓勵志工發揮所長,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拿出志工的拿手好戲,奉獻給一起工作的伙伴,同時,也是奉獻給組織團體、給社會。

  志工在投入事務的過程中,知所不足,組織應安排學習的機會,學習的對象可從組織內部資深志工或由組織外部邀請專家提供學習內容,學無止境,教學相長。

  志工付出的層次,可以分為兩個部分:達到組織的需要和創造組織的需要。民間社團有既定的工作方向,因此,新加盟的志工,先奉獻自己的時間及專長,在組織內幫忙。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互動及了解後,志工可以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在組織內創造組織的需要。

  例如,在主婦聯盟中,原本只有環境保護、婦女、教育三個委員會,但陸續加入不同背景的成員後,組織增加自然步道、消費品質委員會,甚至在台中成立工作室。民間組織比較靈活,可以因人而結合,因人而設事。社會因為有人在倡導理想的願景,視野變寬,再加上志工投入執行的工作,奉獻熱情而使整個社會提升起來。


組織與志工結成夥伴關係
  組織目標要清楚,才能吸引志同道合的人來支持或參與。目標明確,執行不會有偏差,工作方向也會落實。

  以志工為主的民間團體,要開放志工參與的大門,創造合作思考的團隊文化,讓每個個體在組織內都有存在的空間,鼓勵志工透過參與來了解、認同組織,進而在組織內共同決策、分工執行,在組織外延伸到自己的社區或學校,推廣組織的理念與做法。組織與志工,彼此是伙伴關係,而非上下關係,當志工到外部延伸推廣時,組織與志工建立支援系統,彼此資源可以共享,共組策略聯盟。

  民間組織的資源,原本就不富裕,學習組織間資源共享,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即使是組織樹大要分枝,組織內的小團體要各自再獨立成為另一個組織,這些資源仍可繼續保留在社會,並不會因分開而減少力量,反而因靈活創造而更具開創的新格局。組織間因議題或工作任務產生的合作關係,萌生策略聯盟。策略聯盟在營利組織中運作比較成熟,而在非營利組織中,以議題結盟的例子較為多見。因此,在議題屬性類似的組織中,常可看到同樣面孔的志工穿梭其中,跨組織參與的情形,頗為普遍。

  非營利組織的大小,不是以人數多寡來做判斷。我在2001年到香港參加「環保組織與環保新聞會議」時,就有人提到,不同組織有不同的宗旨及目標,如果組織要達到這個目標,只要五個人就夠了,那麼組織就以五個人的規模來經營,不一定要擴大到五十個人。組織若有需要志工,再敞開志工的大門,否則人多也不一定就能成事。

  以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為例,由於推動生活環保、婦女成長、子女教育、綠色消費、共同購買等方向,需要很多人響應,因此,需要很多志工協助推動。有些志工比較有時間參與,有些志工階段性參加,因此,透過下列方式,主婦聯盟建立志工與組織間的互動:

一、發行會訊:每個月出版一次「主婦聯盟」會訊,報導組織內現在正在進行和近期將要發生的工作。透過會訊,可以讓沒時間經常參加會內活動的人了解組織的動態。

二、舉辦會友茶會:每二個月舉行一次「會友茶會」,主動邀請最近二個月加入組織的會友參加,介紹會友認識組織的沿革及組織最近在做什麼,鼓勵多多參與委員會或小組討論,成為志工。這個活動也歡迎久疏於聯絡的老會友一起參加,一起了解組織最近的動態。

三、鼓勵參加委員會:委員會每週都有固定會議時間,關心相同議題或活動的人,可以集合在一起,共同討論研究環保、婦女、教育、消費方面的資訊與行動。

四、 固定演講進修活動:透過邀請專家演講,分享領域內的專業訊息,擴大視野,累積志工功力。

五、系列課程研習:規劃室內或室外的研習活動。以有系統的研習,培養人才共同關心與推動,並投身社會工作。

六、協助舉辦活動:當組織有需要對外宣導,舉辦相關活動時,需要人手幫忙。由於志工曾參與討論,他/她會衡量及允諾活動時來協助,使活動進行順利。

七、提供志工服務:提供圖書資料及其他社團活動訊息,使志工可以得到更多的相關資訊。志工也可以在組織開放的時間,自由進出組織,主動幫忙資料整理。


組織要讓志工有歸屬感
  志工初到組織,除非有熟人的帶領,否則一定會有陌生的感覺。從接觸中熟悉組織的運作,志工會衡量自己能奉獻到什麼程度。組織應有好的文化,使志工有歸屬感,願意投入組織。

一、參與管道通暢(參與感):組織內的事物,開放讓志工參與,志工會認為自己對組織有用。志工所做的工作或所提出的建議,能有充分討論,共同思考,參與執行,可使志工願意投入。若有所不足,需要安排進修,志工也能參與進修成長。

1.固定會議:每週固定的會議,集合志工,共同討論議題或即將展開的行動工作內容,並且分工執行。

2.建立聯絡網:透過電話聯繫,可以平時互相問候,緊急時,可以有系統聯絡到志工。

3.進修活動:安排適當的室內室外的研習參觀活動,擴大視野,累積志工的功力。


邀請專人演講,分享領域內專業訊息。
系列課程研習,有系統地培育人才。
二、共同達到目標(成就感):由於志工的參與,而使目標容易達成,志工就會有成就感。組織的工作目標清楚,志工也能確知是否達成目標。

三、組織肯定態度(肯定感):組織對於志工的參與,一定要給予尊重、鼓勵及肯定。組織對志工的肯定,會使志工知道他/她的付出,有受到重視,肯定個人的存在價值,就願意繼續奉獻。志工雖是不求回報的付出,甘願受,歡喜做,但組織在人情或感情上應要給予肯定。

四、柔性情感交誼(人性感):人是感情的動物,志工一起做事,一起成長,培養出工作默契之外,偶爾也要有聯誼的活動。組織可以舉辦喝茶、聚餐、登山、親密營等聯誼活動,放下工作,輕鬆一下。女性團體喜歡做事,但不喜歡硬梆梆做事,應有人性的安排。組織除了理性,也要有人性才好。


志工在組織參與的程度分類
  組織需要很多志工來共同經營,有些組織的志工是徵選而來的,例如國家公園、動物園、植物園。但在非政府組織中,志工參與的熱情,不應被打斷,因此,組織對志工幾乎是來者不拒。組織也希望在志工中產生接棒人,鼓勵志工熱情參與,凝聚組織是屬於大家的信念,才能產生願意接棒的人才。依在組織參與程度的區分,大概可分為四大類型:

一、支持贊助型──支持組織的存在,以實質金錢贊助,但無暇參加組織活動、經營管理工作。

二、參加活動型──呼朋引伴來參加組織所規劃的活動,使活動達到目標。同時,在活動當場,也分擔部份任務,承擔分工合作的角色。

三、設計規劃型──能針對組織的需求,提出構想、策劃、設計、討論、執行的志工,對組織積極投入。

四、思考決策型──能對組織的未來有長遠思考,擔當決策任務。一般而言,這類志工人數不會太多,但一定是長期參與組織,了解組織,也願意承擔組織的責任。


組織對志工的回饋
  組織是人的結合,為凝聚人氣,應有一些經營管理上的規劃。組織應清楚志工要什麼,他/她可能只是要透過組織去完成一個目標。有時,志工只求利他,不求利己,因此跟他/她說回饋,他/她可能覺得不重要;但是對於有些其他的人,些許回饋,他/她們會覺得比較舒服。因此,組織要了解志工要什麼;志工要清楚組織資源的有限性,回饋只是一份心意。組織可以邀請志工共同討論,制定志工回饋辦法。回饋的方式可分為有形和無形:


有形的回饋:組織依能力及需求來決定回饋原則或辦法,使志工有實質的收穫。
無形的回饋:組織內的領導人或志工間彼此要給予肯定、鼓勵、打氣。

結語
  台灣非營利組織由於人力財力不足,一般較難聘請到充足的人力,因此,仰仗志工之處甚多。組織發展需要集結志工之力,志工靠組織也能完成較多的目標,這就是「水幫魚,魚幫水」的結合。不論志工在組織內幫忙出力大小,志工都應受到組織重視。組織因有不同的人、不同的主張、不同的決策、不同的走向,會有不同的發展,組織不會一成不變,現在台灣民間組織變動就很快速。組織的變動,可能會流失一部分志工,也可能會再進來一批志工。結合有志一同的工作夥伴,共同經營組織,共同改善生活環境,自己受益且會促進社會善良發展,對萬物生態都會有萬代福祉。

(本文為91年12月19日台北市政府志願服務與婦女組織研討會書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