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4日 星期一

連結你我他,一起救地球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在1989年正式立案,我們有四件寶貝,流傳至今,大家還是津津樂道。


〈四個寶貝的使命〉

第一件就是董陽孜女士的墨寶,她親筆提下「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成為我們的招牌。在主婦聯盟的刊物、名片、信封信紙、網站上,都可以看到她蒼勁俊美的書法。在當時,聽說她的潤筆費是一字一萬元。我們有幸得到董陽孜大書法家的情義相挺,真是難得之至。很多人覺得,在字體上就顯現出來我們的氣度,堅持而不流俗。

第二件就是漫畫家魚夫,他畫下「主婦聯盟照顧受傷的地球」,活潑生動,意義非凡。我們經常在演講中突顯這幅大作,這般使命與期許,讓大家烙在心裡,不敢忘記。地球至今受到的傷害巨大,主婦聯盟的成員,念茲在茲,就是希望讓地球恢復生機,永保安康。

第三件就是我們的LOGO標誌。看起來是一個娃娃頭,細看是一顆地球,裡面有一張溫和的笑臉。這是陳裕琪的弟弟陳建銘創作的,當時他才22歲。我們都很喜歡這個娃娃頭,在媽媽的腦袋裡,想的還是地球,微微的笑容,充滿信心和希望。

第四件就是我們的會歌—「世界在陽光中醒來」。這首歌的作詞人是晏若仁,作曲人是鄭捷任,他曾得過金曲獎最佳作曲獎。每次有週年慶活動、董監事交接、歡迎新會友,大家都要唱一遍。它不是流行歌,但就是主婦聯盟人人都會哼唱的一首歌。我們年年愛唱,流傳既深且久。

〈連結,讓我們有力量〉

近幾年,氣候變化速度之快,台灣洪水、旱災、土石流、淹滅村落,災難頻頻。連結社區、學校、企業、政府都堅持維護好山好水。我們讓環境保護的聲音不斷被聽見,讓受傷的土地復原,切斷不法的利益,做出這一代的努力,免得子孫面對破碎的山河,更是無力可解。棲地破壞,生命將會瀕臨消失。

主婦聯盟的傳承,就像我們擁有共同的記憶和符號,走到哪裡,帶到哪理。組織,擁有很大的宏願和目標,站到組織裡,我們都是一顆小螺絲,奉獻自己的力量,也感受到別人的力量。連結,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但連結在一起,從點到線,從線到面,就連成一個網,我們就是要這個力量,一種朝目標前進的力量。

從過去到現在,主婦聯盟一直是可以和其他民間社團連結的團體。我們相信:利己能利他,利他也能利己。自己就是社會的一份子,當我們做好後,社會就會有善的因子在擴散。即使是一個主婦,都能對社會有貢獻,其他自認有能力的人,不是能有更大的貢獻嗎?既然我們是做社會向上提升的事,就不要怕困難,找出可行的方法,一直做下去!

〈合作,結合更多人參與〉

主婦聯盟有一群人,喜歡跟別人合作。因為知道合作是最能形成改造共同的力量,所以,很多議題上,都能看到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的參與。但又考量人力有限,所以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自我檢討,參與的程度到哪裡。基本上,連署從寬,行動則採選擇性上街頭。

近來,社會運動的趨勢,漸漸有跨越社團的合作。例如婦女團體會和勞工團體、社福團體、醫療衛生團體、教育團體、原住民團體、新移民團體一起合作,因為發現彼此有交集部分,可以一起倡議或爭取。環境議題,亦是如此。環境和教育、環境和消費、環境和農業、環境和經濟、環境和健康、環境和人權、環境和性別、環境和和平,許多面向被提出來。環境議題不再是單一議題,而是跨越原有框架,彼此合作,彼此加持。所以在主婦聯盟裡,就需要各種領域的人才,使構思事物時,思維更寬廣,方法更多元。

地球是65億人的家,台灣是地球村的一份子。主婦聯盟希望能夠結合更多人,一起來保護地球,保護台灣。主婦聯盟說:參與是一條長長的河。河流是不能間斷的,河流裡要有許多水,水流要乾淨清澈,灌溉入田園,才能長出健康安全的果實。讓我們一起合作,保留美好的家園,傳給後代子孫!

(本文刊登於2010年9月 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 第84期綠主張期刊)

農民集結保護農地

驚動社會的「台灣人民挺農村,717農民夜宿凱道」活動,終於讓政府高層重視。這一波運動,在農民怒吼得不到政府善意回應,終於走到總統府,從卑微到高調,農民跨出自己的農地,伸張自己的權益。


台灣土地很小,土地不會再長,所以在人增多的情況,土地越顯得珍貴。農地的使用,許多人虎視眈眈。早期,農地只限於自耕農才可以買賣,現在消除禁令,任何人都可以買農地,於是農地上不見農作物,反倒長出很多房子。

對於世世代代珍惜農地的農人,捨不得把祖傳土地賣掉,離開農業,我們心存感激。農民日出而做,日正當中,仍在田裡辛勤耕種。尤其,當大家一窩風的種植相同產品,豐收時,價格下滑,農民望田興嘆。在風不調,雨不順的時機,受到天災影響,沒有收成可賣,望天欲哭無淚。這種辛苦,農家子弟最是瞭解,即使非農家出身,經由報導,也是感同身受。目前台灣自有農產品只有百分之三十,大多數農產品是由國外供給,本土農民農地保護,益發珍貴。對於政府的農業政策,大家都是經常關切討論。

在氣候變遷極端化情形下,台灣的農業安全,連結著二千三百萬人的命脈,關心在地食物的需求與供應,近距離消費,也是一種綠色消費!

但是政府始終向財團靠攏,用盡手段,逼迫農民讓出土地。有些軟弱的農民,屈於官府,拿錢走人;但有些把土地看成性命的農人,不願賣地,就遭政府貼標籤,說他們是價格談不攏。有幾次,我在政府和農民的溝通會議上,看到農民說:「我們就是要我們的土地,你們不要再來跟我們談價錢了。我們不賣地!」這麼明顯的表達,政府為財團,仍然步步相逼,使得農民不得不上「總統府」告狀。

政府派怪手,破壞農地,剷除即將收成的農作物,在現今社會,透過網路傳播,激起人民憤怒。尤其是年輕一代的網路族群,一聲號召,一呼百應,在網路上分工,在網路上募款,於是有些人就這樣群集到凱達格蘭大道來關心打氣!在現場,看到數十位年輕人,利用網路,直接發消息。以致農委會主委、行政院長都出面安撫農民,苗栗縣長道歉三次,農民仍不滿意。後續可能還會升高,因為不是只有苗栗,其他的地方農民,也有類似情況,要求政府要好好處理。

政府有權徵收人民土地嗎?按照「土地徵收條例」指出國家因公益需要,限制在國防、交通、公用、水利、公共衛生、環境保護、公共建築等等,絕無為私人企業而徵收。但現在的種種作為,矛頭都指向政府為私人財團而徵收。打著為人民,實際為財團,更令人為農民叫屈。

當沈默的農民不再沈默,當年輕人不再冷漠,當人民逐漸聚集,為弱勢發聲。我們可以感到民主的可貴,人人都可以捍衛自己的權利。台灣的希望在哪裡?在人民聚起,為土地而奮戰,希望就在那裡出現!

(本文刊登2010/07/26 台灣立報)

女性與環境的長期運動~主婦聯盟董事長就任感言

主婦聯盟已經成立23年了。以主婦的觀點,倡議和主導環境議題,但並不特別強調是女性主義。


我原來也是認為,環境是所有人都要來保護的工作,並不需要去強調男性和女性的區別。唯在過去六年,積極參與婦女團體的運作,開啟了我對性別不同的眼界,我發現以女性思考為出發點,確實是有不同的。

女性會從生活細節去思考問題,從家庭看到社區,也看到國家政策的方向。而且因為沒有利益糾葛,女性發聲經常是理直氣壯的。家庭主婦裡,有些正在操持家務,為家人健康照顧,為自己生活舒適品質努力,所以提出的建議是有人性關懷面,也是切入大眾的生活面。有些家庭主婦是上班族,工作家庭兩頭燒,更可以看到國家的社會政策的不足,讓女人更辛苦。

有想法且有自信的女性,會拋出自己的意見,投身進來一起工作,改變一點是一點。經過二十年,看到環境的改變。但是現在的環境議題比以前更深沈,因為它影響的是下一代的健康和生存條件。環境影響是長遠的,氣候變化、空氣污濁、水質污染、農地污染、油輪漏油,都需要長期投入復健,有不幸的污染地區,傷害母體,也傷害孩子。三十年前米糠油事件的受害者,就是明確的例子。

誰會倒楣?誰會幸運避開?如果不是細微關懷和堅持努力,問題如何能解決?女性看起來是從生活經驗角度,但每個人的幸福不就是為追求更好的生活嗎?什麼是幸福的生活呢?女性已經知道金錢占的份量是微小的,社區的潔淨、安全、健康才是真實的。雖然是一個小心願,卻需要整個社會都是潔淨、安全、健康的狀況,女人才能安心。

1995年,聯合國世界婦女大會就提出女性議題的12大領域,其中之一就是環境。這是重要的里程碑!我認為主婦聯盟可以將女性和環境議題結合得很好,激起更多的女性,一起來關懷環境,而且提出女性觀點的環境訴求。台灣女性受到高等教育的比例,已經大幅提升,受到良好教育,就要實現對社會的責任。我一直信奉主婦聯盟所主張「勇於開口、敏於行動、樂於承擔」,這次有機會再來承擔兩年董事長的責任,應該也是我對組織和社會的承諾吧!


(本文刊登於2010/08/01出版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第240期會訊)

兩個世界?三個世界?平等與歧視!~〈她們,和她們的希望故事〉 推薦序

有時候,我會知道我的身邊有兩個世界:一個是衣食無憂,一路平順;另一個是勞碌奔波,翻轉困難。兩個世界的人,有時會互相流動,有些交集,但是有些卻會互相看不到,就像兩條平行線。
〈女人的幸與不幸〉
在婦女議題上,尤其明顯。有些女人會認為,男女沒有不平等!女性沒有被歧視,身邊的人都疼她;那些處境不順的人,是因為命不好,自甘墮落,不夠優秀。
並不是所有的女人都有女性意識,有人在不平等的環境待久了,就會習慣了。
這可能就是一種「性別盲」吧!
還好的是,在世界上有很多人已經打開「性別的眼睛」,看到男女的不公平對待,甚至是歧視!出生時是女嬰,就不被好好疼惜,甚至被墮掉了。女性不需要被栽培受教育。女性被毆打,是女性該打。女性可以被賣作養女。女性要承擔所有家務。女性沒有自由,受父兄管教。女性沒有婚姻自主。女性要傳宗接代。女人不能不守婦道,而婦道是由男人制訂的。
現代的台灣人,可能覺得不可思議。其實,那個世界離我們不遠,在我們身邊的媽媽和阿嬤,可能就是受到委屈的人。她們常說:「我就是欠栽培!」她們覺得,現代女性的處境,已經好很多了。但是現代的女性有現代的難處,物價不斷攀高,賺的錢卻無法養活自己。女性工資較低。小孩沒人帶,又請不起保母,只好離職。工作壓力大,蠟燭兩頭燒。

透過婦女團體不斷要求呼籲,台灣才走到現在這樣的發展,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需要持續關注。因為看到了女性的弱勢情形,就希望受壓迫的女性能站出來,為自己努力,也希望有能力的女性,能伸出手,拉別人一把!
〈第三個世界在煎熬〉
在國際上,還有很多國家,女人更受到歧視,被販運去賣淫,無法逃跑,甚至受毒品控制。如果家族間產生糾紛,就強暴對手的女兒,以羞辱對手。戰爭時,讓女人出外取水,遭到敵軍強暴,已是正常現象。這是非常殘酷的事實!

透過〈她們,和她們的希望故事〉這本書,我們看到另一個世界的女人受到怎樣的對待。故事一個接一個,場景一國換一國,比較起來,那是女性嚴重遭受歧視的血淚。絕大部分的女性,翻身是困難的。但是在貧瘠的土地上,我們又看到幾個發芽開花的例子,努力掙脫社會的桎梏,長出自己的樣子。她們還繼續奮鬥不懈,發出光芒!國際間互相連結,將一個個努力連結在一起,互相激勵,讓人看到希望。

女人不應天生受到歧視,有問題的是那沒有平等意識的社會,以及在體制羽翼下獲得既得利益的人,他們不願放手,希望繼續奴役女人,壓榨女人。

要使女人站起來,就要讓女人有機會受教育,這是非常重要的!蓋學校,鼓勵家長讓女兒上學,賦予女人更大的視野,讓她們在沙漠中看出一條路,可以往前走。給她一條魚,不如教她釣魚。女人有了能力,她不會只顧自己,她會幫助她能幫助的人。
〈婦女議題轉到性別議題〉

婦女議題全球化----在1975年,聯合國召開第一次世界婦女大會,讓女性可以公開討論自己的議題,提出婦女十年,以保障女性,消除歧視。1979年,制訂「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 (Convention on the Elimination of All Forms of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 CEDAW)。1995年,在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提出「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以要求各國在制訂政策及方案時,要先統計、分析,才能正確制訂及編列預算,並且要做性別影響評估。對制訂和執行政策的人都要有性別意識培力,在各級教育學習的機制裡,也要放入性別平等教育。

女性占世界人口的一半,要撐起半邊天,就不要讓女人弱化。將性別議題取代婦女議題。婦女問題是社會結構問題,改變社會結構,才能使任一性別,都能平等享有更多的自主選擇和自由,才能達到人類發展的真正目的。

在本書裡,提供很多正向的思考和行動,只要願意,不論男女,每個人都可以開始著手做些事。幫助女人,不見得代表忽略男性。性別真正的平等,會是彼此關係舒服。委屈不能求全,委屈也不能持久,那會造成憂鬱,甚至崩潰。放下歧視,接納平等,張開性別的眼睛,看看這個世界,那裡還需要幫助。給一段鼓勵的話語,贊助推動性別平等的團體,讓大家多一分力量,能做多一分工作,也會幫世界減少歧視。

防災避災,與女人何關?

今年的颱風季節又要來了!經歷去年的88水災,有人開始擔心,今年的颱風還會那麼嚴重嗎?我相信,這個答案,連總統也不知道。


〈颱風每年來台灣〉
去年莫拉克颱風要來台灣的時候,很多人心裡是高興的,因為,氣象報告:這是一個中度颱風。在當時台灣是處於缺水狀態,許多水庫,儲水已不足,所以有一個颱風來,總會讓旱象解除。而且,這是中度颱風,不是強烈颱風,在防災心理的準備上,很多人是輕鬆的。又逢父親節,家族餐宴慰勞父親,處處皆是。

萬萬沒想到的情況是:莫拉克颱風帶來驚人雨量,兩天內下了3000公釐的雨水。這就像一個大臉盆不停的倒水,源源不斷。山崩、土石流、基地沖刷、屋倒、路斷、家園毀了、村莊也被淹沒了、500條人命不見了。這樣的結果,震驚世界。各方踴躍捐錢,政府編列1200億元預算善後。總的結果是,善後工程浩大,經歷一年,尚未完成。聯合國已將台灣列為氣候變遷劇烈下,第一波值得觀察的地方,台灣會不會成為第一波環境難民?全世界都在看!

台灣位處太平洋颶風往北移動的重要路線。以前平均有三到四個會登陸台灣,近十年,已經增加到六到七個。颱風數量增加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因為氣候變遷,所帶來的氣候極端變化,才是令人擔心的。氣候極端化,每一次颱風來都有可能帶來大量水氣,颱風走後,沒水變乾旱。在台灣山高且河川陡峻的地勢下,大雨帶來河川水湍急,若宣洩不及,只好亂竄。脆弱敏感地帶,首遭其鋒,千軍萬水所經之處,房屋應聲而倒,橋斷路毀。
〈台灣何處是安全地帶?〉

經歷88水災的考驗,證明台灣環境的脆弱。台灣何處是安全的地帶?以地質學來說,台灣是一塊年輕的海島,還沒長的夠堅硬。有人估計,如果莫拉克颱風是衝擊台灣北部,其災難將更甚於南部數倍。我們的公共工程,是否經得起這樣的雨量衝擊?河流宣洩是否來得及?河水與海水交界之處,鹹海是否能短時間內消化溶合這些淡水?是否會倒灌回來?

以往,台灣女性不喜歡研習土木、工程、物理、化學、氣象等理工科學,所以對環境硬體的變化,反應較慢。這是一種性別教育和文化的失衡!有人認為,女性學科學會像男人婆,沒有女人味。社會上對女性的期待,也是受保護的對象,女人要被保護,才是女人。身處現代社會,每個人都要有自主能力,能夠獨立處理自己的事務,自助然後人助。面對每年都會造訪台灣的颱風,我們對它並不陌生,我們應該知道如何跟它相處。女人在這方面的學習,可能要加快腳步,最好能夠救自己,有能力再去救別人,而不是坐在那裡等候國軍或公益團體的搭救。

妳知道,你家附近有幾條河川,它們的安全水位為何?如果河川水位到達警戒高度,地下室就危險,要先移除地下室的物品或車輛。妳有收聽或收看氣象資訊的習慣嗎?平時多累積資料,需要用到時,就不會手忙腳亂。氣象資料能滿足妳的需求嗎?解讀的方法,會不會產生疑惑?最近有人提醒氣象局,對於非氣象系統的民眾,在訊息告知時,應更人性化,提出針對男性、女性、高齡長者、兒童、或原住民都聽得懂的話語,才能滿足社會大眾的需求。專業,也應要有平民化、口語化的溝通方式,才是有用的社會資訊。

〈女性也要學習防災避災〉

如果佔人口一半的女性都能知道如何防災避災,當大災難來臨時,井然有序,不慌不忙,從容以對。防災教育要紮根,平時就要有準備,災難來臨時就不會手忙腳亂。

小時候,我們在學校都要學習空襲警報的應對行動。因為是小學生,所以學習比較簡單的就地躲避。大家迅速把椅子搬到桌子上,人就蹲在桌子下,用手把眼睛和耳朵摀住,還要把嘴巴微微張開,這樣炸彈在附近爆破時,就不會震傷到個人身體。這種學習,學一次就不會忘記,老師還每學期訓練,要忘記也難。颱風每年都要來台灣,我們有這樣的訓練和叮嚀嗎?如果沒有操作過,恐怕都很不實在,無法落實防災避災。

在颱風來前,家裡有沒有準備電池和收音機?以防停電時,資訊斷線。手電筒是否有電池?以免晚上要找東西時找不到。家裡食物和乾淨水夠不夠?避免幾天災情,自己無法自保。若有意外,可以求何方協助,電話是何號碼?如何說清楚災難情況。有關這類資訊,有沒有傳遞到每一個人民手上,讓大家不會慌亂。如果真要緊及疏散,身份證、健保卡、提款卡,有沒有放在「隨身包」裡?高血壓藥,有沒有放在一起?

〈我們要成為「災難處理高手」〉

針對不同性別年齡的需求,是否有準備和提供物資。在921大地震時,深入災區,居民說衣服寄來太多了。小孩需要奶粉,女人需要衛生棉,我們趕快向外界調度。這次88水災,有很多受災處,但災民發言者都是男性,比較少聽到女性的聲音。在原住民部落,災後有些地方果樹沒被沖毀,他們說我們有種水蜜桃,但是銷不出去。

面對每年的風災、水災、旱災,不論是住在都會區或是郊區,甚至部落,我們都要規劃一套套可以操作的防災避災指南,讓台灣每個人都是「災難處理高手」,當然女人也要是「高手」才行喔!

(本文刊登於2010年7.8月份 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台北婦女中心 女人紀事第67期 )

環境棲地破壞了,後代漸漸減少

台灣的人口減少,2009年約有35萬人參加大學甄選入學;同年國小一年級新生入學,約21萬人,可見學生數已經減少很多了。未來大學可能不用考,用申請就可以入學。2009年,台灣出生嬰兒19.1萬人,到達新低。台灣的新生兒一年年減少,讓政府非常緊張。台灣已經成為全世界出生率最低的國家!這會造成新人少、老人多的現象,台灣的勞力和生產力變低的趨勢,將有養不起的未來的隱憂。


〈自然環境破壞影響受孕〉
人類是地球生物的一種。我們在生物界會看到生物瀕臨危機變化步驟,起初是數量變少,後來僅有珍稀存活,再來就是滅種。每年在生物界滅絕的生物,優勝劣敗,數量繁多。但近百年來,消失數量驚人,所以「生物多樣性」不斷被要求,就是希望地上保有多樣生物,互為依存,不要消失太快。
生物會消失,主要是棲地遭受破壞。如果一片濕地,孕育萬種生物,當濕地遭到填平,鋪上水泥或柏油,物種就不見了。如果棲地受到污染,食物鏈不再供應,生物也會消失。如果棲地受到短期壓力,可能洪水、可能乾旱,物種也會無法生存。所以要等到棲地恢復,少數存活的生命,再努力繁殖,再恢復生物族群。這個過程,如以大自然演替來說,可能要花費一段時間。如果是大破壞,需要恢復的時間就要非常長久。
台灣最近幾年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遭受到很大的壓力,我認為這是新生命無法增加的原因。
台灣這些年自然環境破壞嚴重。從去年88水災的例子,土移水淹,大家深切感受到大地的威力。一次水災,一次乾旱,讓土地收成不好,生命就會顯得脆弱。再加上水質遭受污染,河川裡大量的化學合成洗潔劑,農藥殘留,近又發現藥品的抗生素成分增多。此讓大家每天飲用的水質不佳,累積在人體內的污染數量增加,以致莫名其妙的生病,讓人身體健康風險增加不少。有人研究,環境因子帶來的精蟲數減少,也是不孕症的原因之一。
〈社會環境增加年輕人壓力〉
新生兒可能從母親帶來的環境危害因子移轉,日益增加。例如,三十年前,發生在台灣中部的米糠油事件,證明是遭受「多氯氟喃」污染,這是世紀劇毒「戴奧辛」的一種,目前無藥可醫。經過這麼長的時間,第二代出生,調查發現母親身上「多氯氟喃」的成分減少,孩子身上有此成分。這些環境污染的情形,可能造成母親不孕,也可能造成新生代成長過程中的壓力。
社會環境的惡化,使人經濟壓力增加。年輕人落入22K族,就是每個月薪資2萬2千元。因為每個月薪水少,不敢結婚,甚至不敢生孩子,養孩子的負擔沈重。再加上社會治安不佳,父母要拼生計,實在沒有餘力來生養小孩。以致現在新生兒的母親中,三分之一是35歲以上,可見晚婚晚生已是趨勢。如果40歲前未生小孩,越到高齡,越不易受孕。台灣女子單身數增加,甚至有些打定目標,成為不婚族群。有些男人在台灣找不到合適結婚對象,迎娶外籍配偶,導致現在新生兒中有七分之一,其母是外籍配偶。在生態界,會有物種經由鳥類傳遞而移動,跨國婚姻是人口跨國移動的原因之一。
單身人士想要收養小孩,但在認定家庭狀況時,就會被排除。因為一般以為,單身家庭是不正常的家庭,小孩不能在沒有爸爸或媽媽的家庭下長大。其實這些觀念應該受到修正。已結婚的人,可能會因離婚或喪偶變成單親家庭,獨立撫養小孩。但如果單身而有能力照顧小孩者,不能收養小孩,以致未婚懷孕者的小孩就不能出養,選擇墮胎,造成人類新生兒提早夭折。
在現代社會,家的觀念應該是多元的。結婚兩人可以成為一個家,單親也可以成為一個家,單身也可以成為一個家吧!所謂核心、正常、美滿家庭的認定,也要走出傳統的概念,重新定義。如果社會觀念不改,不能在這樣社會環境認可的人,會非常不快樂。不快樂的人,怎會想要擁有健康快樂的下一代呢?生命的延續,是要充滿希望的,如果失望大於希望,下一代就會出不來。


(本文刊登於2010/07/08 大紀元日報)

向上推政策,向下做行動

1987年初,徐慎恕大姊在她家的客廳,邀幾個女人談到要為台灣做一點事,在場的人紛紛同意,慎恕姐提出要給這群女人取一個名字,過程中有人提及日本推動環保多年的團體「主婦連」,所從事的改革議題非常接近,於是「主婦聯盟」這個名號就這樣出現了。(其後,台灣許多民間團體紛紛效法採用「聯盟」這個集合式的名號,作為團體的單位名稱。)當時還在戒嚴時期,慎恕說,第一波行動就是去抗議美式漢堡在台灣賣得太貴,幾乎比在美國的價錢貴一倍以上。慎恕回憶當時的情景,去抗議的女人都刻意穿得很漂亮,就是不要讓商家認為:妳們就是吃不起。


〈改變主婦形象,照亮台灣〉
麥當勞事件,打響了主婦聯盟的知名度。尤其在戒嚴時期,這群主婦的行為,讓媒體非常驚豔,怎麼有女人跳出來做這種事,家庭主婦不是非常溫柔的女人嗎?怎麼敢在國際大企業前展開抗議行動。慎恕說,我就是要主婦們走出傳統的形象,不是只在家裡,還要出來參與社會改造。
慎恕在她住的社區 --「舟山路台大宿舍區」,和王保子一起推動垃圾分類,資源回收。保子女士是日本人,從日本蒐集很多資料。保子說,「我原來也不懂垃圾分類,但是台灣要推動,我就請我在日本的姊姊幫忙寄資料到台灣。」做事認真的保子,在舟山路30巷,挨家挨戶宣導,請大家做起垃圾分類。每個週末,巷子口就有一群人要求居民把垃圾拿出來做分類。
我們這群加入主婦聯盟的成員,有時就去現場,幫忙整理資源物品。這種「垃圾變黃金」的經驗,後來就被整理出一套論述和作法,到處去跟社區和學校遊說,希望一起來推動。我們稱自己是「環保媽媽」,後來媒體也這樣叫我們!於是只要跟垃圾和資源回收的相關議題,不論是公聽會,還是法規政策討論,主婦聯盟從不缺席。有時未被通知去開會,當我們知道了,就發新聞稿或是召開記者會,表達主婦聯盟的聲音。在解除戒嚴之後,報紙張數份量增加,主婦聯盟經常見報。
〈集資百萬成立自己的組織〉
主婦聯盟不是只關心環境,為了讓婦女能接觸更多議題,每週都舉辦演講活動,希望婦女成長。關懷的議題包括家長的參與,孩子在學校的受教環境,及社會安全環境,促成每天的活力,都非常吸引民眾來參加。「孩子,當心色狼」就是非常轟動的小冊,一本十元,很多人都來認購或贊助印刷。慢慢地開始有人願意捐款給主婦聯盟了!主婦聯盟這一群媽媽,開始籌備一個屬於自己的立案團體(當時因遲遲無法正式立案,而委身於「新環境基金會」底下),目標是成立基金會。當時成立基金會需要一百萬元基金。於是有人拿出三萬,有人拿出兩萬,終於湊得一百萬基金,在1989年3月,正式註冊為「財團法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成立董事會。第一屆董事長為陳秀惠,副董事長為王保子(保子為草創期的核心幹部,卻因為日本籍而不能擔任董事長),秘書長為陳來紅,執行秘書為陳裕琪。現在這筆基金還在主婦聯盟的帳戶裡。
組織成立,大家非常投入,後來這群人不但是工作的伙伴,在社會運動的道路上並肩同行,秀惠姐就說:「我們是有革命情感的人!」確實,因為大家是一起長大,所以對彼此都很熟悉,有事一起做,有責一起擔。這群主婦,常常衣袖捲起來就開始做事,所以大家很難在主婦聯盟裡看到穿金帶銀的女人。


「勇於開口,敏於行動,樂於承擔」,是主婦聯盟的信念。「我們要健康,台灣要美麗」,也就成為主婦聯盟的目標。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陸續成立六個委員會,包括:環境保護、婦女成長、教育、消費品質、自然步道、會訊編輯。後來,陸續催生成立「台北市家長協會」、「自然步道協會」、「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樹大就要分枝,一路看著主婦聯盟長大的陳玉峰老師就說:「主婦聯盟應該要多多生孩子!」我想對於成立團體,是彼此可以獨立自主,又可以分工合作的,成為擴散的力量,到處開枝散葉。
〈認真的女人最美麗〉
主婦聯盟的知識基礎是靠很多人幫忙的。以前,我們要開記者會,不會發通知,新聞稿也寫得不太好。有些媒體人,就義務教導這群女人怎麼收集記者名單,用「倒三角形」方式寫新聞稿,最重要的放在前面,再接續精彩內容,如此一來,如果編輯台版面不夠要刪字,前面的重點就不會被刪掉了。然後,我們學會遊行、靜坐、抗議行動,都要有標語,有畫面。很多老師都喜歡到主婦聯盟來跟這群媽媽上課,他們說,看到一雙雙認真的眼睛,就覺得這群人很有向上的心 — 認真的女人最美麗!
主婦聯盟有時是像媽媽一般,非常和善,走到社區、學校、辦公室宣揚環保、消費、婦女、教育的重要,並且邀請大家一起來保護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但是,有時卻非常堅定的站出來,強勢的為社會和環境不公不義的事件表達意見。有一個來訪問主婦聯盟的大學生跟我說,「你們很符合媽媽的角色,有時溫柔嘮叨,有時又強力保護家人,不願家人受到傷害!」
其實主婦聯盟裡也有大約一成的男性會友,他們認同這個組織,早期還有人問:你們主婦聯盟要不要改名啊?男性參與感覺怪怪的。現在說這種話的人減少了,「主婦聯盟」已經是一個品牌,而且是一個優良的品牌,她已經在社會上建立了自己的形象。而且主婦聯盟的英文名稱是Homemakers Union,這還滿中性的,誰說照顧環境一定是女人的事,男性也不可袖手旁觀啊!


〈維護婦女學習決策的空間〉
但是主婦聯盟還是有一些「婦女意識」,希望這個團體能夠給女性機會,讓女性學習表達自己的意見,而且大聲說出來,不害羞,不害怕。如果男性的意見太強勢,女性就會沈默不語。所以我們要求讓女人來學習做決定,彼此透過溝通合作思考,共同選擇最佳方案,學習成長。主婦聯盟基金會的董監事一定是由女性擔任。從開始到現在,23年過去了,主婦聯盟這個組織,最少給台灣社會培養了十位的女性領導人。她們本來都是一般鄰家女生,透過自我挑戰和磨練,勇敢站到台前,逐漸嶄露頭角,受到肯定。


主婦聯盟是有推動環境政策經驗的團體。經過長期投入「垃圾分類、資源回收」、「自備環保購物袋、水杯、隨餐包」、「廚餘回收,做堆肥」、「使用再生紙,少砍森林」、「愛森林,就從擦屁股開始」、「建立資源循環型社會,使用二手物品」、「愛惜在地資源,鼓勵在地消費,支持小農」、「節約能源,拒絕污染產業」等等活動,主婦聯盟一步步追求環保、健康、安全的目標,始終沒改變。

大約在二十年前,有一件令人印象深刻的環境政策。環保團體因為證明了「鉛」對人體有極大負面影響,因而積極推動將「有鉛汽油」改為「無鉛汽油」。當時碰到反對的阻力包括汽車製造商和計程車司機。汽車業者不想變更流程,計程車業者擔心無鉛汽油會讓汽車跑起來沒力。但是透過環保團體的努力,政府終於要將所有的汽油改為「無鉛汽油」,但是要有五年的落日條款,讓業者調整。這件事,雖然不是主婦聯盟獨力完成,卻是其中一個主力團體。所以我們相信:我們是在做對的事,任何橫在面前的難題都是可以克服的!

〈拿出強項來做事,讓環境變好〉

一路走來,主婦聯盟不太主動爭取外在的獎勵,但是在2005年我們得到「國家永續獎」,2007年我們也獲頒「總統文化獎」,除了獎座榮耀外,還有一百萬元獎金。這都是對主婦聯盟基金會的肯定。經歷這些年的努力,我們看到伙伴臉上的風霜,髮上的銀白,但大家依然熱情,我常說:「我們都忙得沒時間老了!」

對於年輕人的期待,我們寄予厚望。但是年輕人要肯堅持主婦聯盟的精神,使之發揚光大,願意攜手同行才是最重要的。拿出自己的強項來做事,每個人都能有付出,有收穫。眼見環境意識提升,但在氣候變遷的危機中,我們又看到台灣環境的脆弱,甚至強勢的產業界仍然污染環境。看起來台灣下一代,要背負的環境壓力,有過之而無不及。

代代相傳,讓台灣環境更好,每一個人都要多做一點。個人能力有限,但如果能溝通合作,有力出力,有錢出錢,讓想做事的人,能追尋著夢想往前行。主婦聯盟這一群人,曾編織一個夢,希望台灣垃圾減少,大街小巷都沒垃圾堆。現在台灣垃圾廠的垃圾都不夠燒了。面對一波波的目標,我們希望有更多男男女女的「主婦」,捲起袖子,想做就去做,不要期待別人做,自己卻沒有行動力。不管是什麼年齡,環境災難一來,誰都不能置身事外。

曾有人樂觀地說,如果台灣環境變好,主婦聯盟可以關門。如果真的有那ㄧ天到來,我們就一起興高采烈地把主婦聯盟關掉,見證一個污染時代的結束!好期待那ㄧ天能趕快到來!

(本文刊登於2010年7月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 第82期綠主張期刊)

2010年9月24日 星期五

張曉風現象

只要是有一顆敏感的心,對環境的變化都會察覺。1962年,美國瑞秋卡森女士寫下〈寂靜的春天〉,喚醒世人注意,環境變壞,蟲鳴鳥叫不在,春天變得何其沈靜。此後,引發一連串的環境效應,包括當時的甘迺迪總統成立一個審查小組,研究殺蟲劑問題。
台灣的春天,在都會區裡,也是越來越沈靜了。人工建設,水泥森林都無法吸引動物駐足。土壤污染,無法提供動物的食材,動物不能在都市存活繁衍。居住在都市的人民,心情無法舒展,只好沈迷在電視、電腦、DVD的方盒子裡,尋找那一抹自然。
都市的綠肺,不是一株樹,一排樹,而是一片高高低低,有喬木、有灌木、有草類、有蕨類、還有水生植物。生態提供多樣的動物棲息,所以在自然界的食物鏈裡,互相供給,也互相維持生命。當生態棲地受到破壞,敏感的動物,就回逃離。要成就一個生態系,需要很長的時間;糟蹋生態系,以人類的力量,ㄧ天就夠了!
台北市四面環山,生態系豐富,孕育繽紛生命,也確定台北人的多元價值文化。芝山岩、軍艦岩、五指山系,紛紛備受保護維持,但比起185公頃的202兵工廠,其面積之大,是大安森林公園的七倍,而其淺山生態系卻是大安森林公園所無可比擬的。不幸的是這片美女地,卻被富商和大學究相重,希望能闢建為生技園區。今年五月間,在張曉風女士跪下磕頭,請求保留,成為台北的肺葉,我們看到保護環境不再是環境運動者的責任,現已經擴散到其他社會階層!
從〈地毯的那一端〉開始,我以為張曉風是屬於文學的,看到她洗鍊文字,關懷人間的情感,溫暖冰冷的心。但她現今大動作的為環境發聲,震撼所有人的眼睛,堅定的神情,令人動容。當環境破壞不斷發生,眼見已淹到脖子,市民再不站出來,就會連這一點,也就失去了!
這會是新一波的全民運動嗎?只要是家園附近的生態環境將要遭到破壞,就會有人站出來為環境請命。那麼,台灣的環境就有救了,對於不應當的開發,不能無限上綱,予取予求。
其實,環境傷害不斷發生,但沒有像張曉風這樣的「名人」加持,很多地方是搏不到版面,受不到大眾的矚目,所以都是靠小人物的自力救濟,走到哪算到哪。看看堅持到最後的是誰?在環境運動裡,往往看到當事者還在那裡,首長和承辦人已經換過十數個了。所以比「氣」長,好像是環境運動裡的常態,眼見他上台,又見他下台,事情就要來來回回,一次又一次請求。請求到最高階,萬眾所望,就是總統,如果連總統都沒辦法,事情就癱一半了。

張曉風現象,讓我們看到環境保育的一片藍天!
(本文刊登於2010/05/24 台灣立報)

創造100萬人的奇蹟,讓人民直接公投美牛案

最近,我拿公民投票連署的文件,請朋友連署。朋友說,不是已經簽過了嗎?為什麼還要再簽一次?

我就要跟她解釋,第一次簽名,是為了「提案人數」,要達到最近一次總統、副總統選舉,選舉人總數千分之五以上,所以第一個階段,我們都是「提案人」。提案人數已經經過「審議委員會」審核完成符合規定,我們向「中央選舉委員會」領取「連署人」名冊格式,自行印製,徵求連署。因此現在是第二個階段,「連署人數」要增加十倍,即應達提案時最近一次總統、副總統選舉,選舉人總數百分之五以上。

如果我們這群「提案人」在六個月內,未向「中央選舉委員會」提出足額的「連署人」,即視為「放棄連署」。如果放棄連署,「原提案人」在三年內,不得就同一事項重行提出。所以,我們現在進行的第二階段,尋求「連署人」連署任務,就顯的分外重要,否則就功虧一簣了!

〈主權在民,行使直接民權〉
中華民國成立九十二年後,才由總統在92年12月31日公布「公民投票法」。依據憲法主權在民的原則,為確保國民行使直接民權,制訂「公民投票法」。公民投票包括「全國性」及「地方性」。
在去(98)年9月26日澎湖縣舉辦公民投票,決定澎湖要不要興建賭場?其結果是「反對」!這是一次「地方性」的公民投票!而這次由消費者文教基金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董氏基金會共同發起公民投票運動,要求:【否決衛生署在98年11月開放美國30月齡以下帶骨牛肉、絞肉、牛內臟、牛脊髓之政策,重啟「美國牛肉輸台議定書」談判】。因為這是關係到全國人民的健康和環境維護,是全國性議題,所以串連的是「全國性公民投票」。
其實這條全國性公民投票之路,走起來非常艱辛!
在第一階段「提案人」人數要達到最近一次總統副總統選舉,「選舉人總數」千分之五以上。以2008年總統的「選舉人總數」1732萬人換算,「提案人」要達8.66萬人以上,為了防止有人重複填寫,或填寫資料不完整的份數,連署人數衝到12萬人,才能在第一階段安全過關。目前我們知道,第二階段「連署人數」要達「選舉人總數」百分之五以上。換句話說,就是要有86.6萬公民的連署,所以民間團體都動員起來,積極推動連署工作,就怕在六個月內(即今年8月)無法達成目標。為了避免意外被刪除,甚至還要加碼衝到100萬人,才保險!


在台灣,公民投票是很嚴格的。我們要是中華民國年滿二十歲的國民,不能有受禁治產宣告,還要在中華民國繼續居住六個月以上,才能成為「提案人」、「連署人」、「投票權人」。戶政機關會根據戶籍登記資料,去查對「提案人」、「連署人」名冊。除了查對是否有禁治產宣告和居住滿六個月之外,還要看三個重點:(一)姓名和戶籍地址是否書寫錯誤或不明?(二)是否沒有填具本人國民身份證統一編號或有錯誤不明?(三)是否有偽造情事?如有以上各款,就會被刪除名單。


(公民投票法刁難公民)
如果一切都順利,公投結果要通過,依據公投法第30條,還需有兩個條件:一是去參加投票的人數要達「全體投票人數」的二分之一以上;另一是「有效投票數」要超過二分之一同意。換句話說,就是投票率要高於百分之五十,同意的人數也要超過百分之五十。其實,這比立委選舉還難!就最近一次98年立法委員補選投票率:桃園縣38%、台中縣45%、台東縣39%。難怪有人說,這是一部離譜又弔詭的公民投票法!


98年的澎湖博弈公投,走的是偏門。依照98年1月在立法院修正通過的「離島建設條例」第10-1條:「…其公民投票案投票結果,應經有效投票數超過二分之一同意,投票人數不受縣(市)投票權人總數二分之一以上之限制。」這『不受縣(市)投票權人總數二分之一以上之限制』,就開了一個大門:澎湖公投投票率42.16%,根本沒達到73,651投票權人總數二分之一。但是,有31,054張有效投票數,其中17,359票反對,比贊成多了3,962票,所以澎湖公投結果就可算數!

公民投票法在「選舉人總數」、「投票權人總數」與「有效投票數」之間要好好再思考。以2008年總統大選,選舉人總數1732萬人,總投票數1322萬人,有效票1310萬人,即可知其差異度是很大的。提案人比例千分之五,連署人比例百分之五,門檻真是很高。公民投票的通過,受不受「投票權人總數」二分之一以上之限制,影響也是很關鍵的!

有人曾說,台灣的公民投票法是「鳥籠公投法」,就是標準訂得太高了,擺明就是讓民間團體根本就達不到。無論如何,我們還是要努力,看看能不能創造另一個「台灣奇蹟」!100萬人的目標,就靠大家一起來努力了!


(本文刊登於2010年5月 台灣主婦生活消費合作社 第80期 綠主張月刊)

國會的低碳責任

        全球氣候變化忽冷忽熱,忽洪忽旱,使得地球災難四起。有人說台灣會是氣候惡化的第一波難民。台灣四面環海,海平面上升,臨海地區將被淹沒;地質鬆軟,大雨夾著土石流動,家園耕地遭殃;水資源不平均,旱象頻傳。全世界碰到的問題,台灣在地球的運轉中,一一浮現災難。去年的88風災,今年還會再重演嗎?答案應該是肯定的。
        在這樣嚴峻的氣候變化中,我們欣見學界、企業界、媒體界、非營利組織不斷站出來呼籲,大家要正視氣候所影響的國家競爭力。這個競爭力不是只有經濟層面,也會影響人民視野提升,面對危機處理的能力。有高警覺性的人民,才會有高應變的國家。
        立法院是國家最高的民意機關,代表人民關心的議題,都要在國會殿堂討論。甚至影響行政部門,在政策和預算中,有其面對台灣長治久安的目標執行力道。一次風災損失千億元,台灣能經得起幾次考驗?一波未平,一波恐又興起。未雨綢繆,速速共謀對策,在立法院搭起一個平台,邀集各方人士,不同性別,不同年齡,共同討論,尋求可以施力的有效合理作為。
        台灣在2006年已經被評為全世界排名第22位的「高碳國家」,面對國際「低碳要求」,台灣責無旁貸,要有全球責任。在低碳社會的趨勢下,國會應該扮演更積極的角色,甚至可以安排一個會期,以「低碳」為主要議題,檢視台灣的「低碳」作為是否足夠。透過氣候變遷,世界「低碳」議題已經到我們的眼前,要說看不見,恐怕也難!

(本文刊登於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 2010/04 國會監督第102期雙週刊)

2010年3月8日 星期一

台灣性別平等發展成效

台灣婦女團體自從解除戒嚴以來,開始如雨後春筍般,在各地冒出頭來。1987年迄今,台灣各種女人參與的領域逐漸大,女人關心的不只是洗衣、燒飯、帶孩子,不只是希望成為好女兒、好媽媽、好媳婦、好婆婆。女人走出家門,開始進入職場工作,進入社區服務,參與政策事務討論,讓台灣各種成果都有女性的身影。

經過婦女團體的努力,從1997年開始,政府設立「行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引進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的觀念和作法,在政府機關進行性別統計、性別分析、制訂政策、編列預算、影響評估。從2009年起,政府的計畫都要做性別影響評估,針對不同的性別提出策略方案。

在官方的各種委員會都有「單一性別比例,不得低於三分之一」規定,保障男女都有機會可以參加政府事務的討論,決議過程都有女性的意見。行政院已有八成的委員會落實執行,沒有落實的主要原因是女性在該領域人才不足,找不出適當的女性參與。所以,在教育系統,當學生選擇科系研讀時,即要鼓勵女性選擇進入一向以男性為主體的理工科學領域,栽培更多女性人才。同時進行社會觀念倡導,女性不要有刻板印象,侷限自己的學習和成就的空間。

台灣女性參與勞動比例,只有49%。女性25歲到29歲是就業高峰年齡。其後大約有兩成女性因結婚生子,而離開職場,因為二度就業比較困難,所以台灣女性在結婚後,都在事業與家庭中掙扎。女性希望可以在職場中獲得成就感和經濟獨立,所以對於社會的公共照顧政策非常需求。女性期待不是因為傳統照顧家人的因素,而被迫走回家庭。

台灣女性接受大學教育比例和男性相當,但在碩士博士的人數,約為男性的三分之一和二分之一,可見女性在更高學歷的期許上,有待突破。接受好教育,卻沒有足夠的就業機會,目前台灣失業率超過5%。高學歷、高失業率、低薪資的現象,是年輕女性的困境,有待新產業開發就業機會。近期,台灣女性自行創業比例增高,政府有提供低利貸款和創業能力培訓,鼓勵從微型企業開始,開創女性的事業潛能。

台灣現在生育率不到1%,在全世界排名最低。政府鼓勵婦女生育,但婦女團體要求,在職場環境、子女托育、家庭照顧責任,都能有更友善的社會條件,讓女性願意享受生兒育女的快樂,而非獨立面對困難,反而增加不婚不生的比例。

台灣女性在各年齡都有不同的需求,透過公共事務討論,女性拋出問題,並共商解決方法,整個過程都是一種成長。女性要努力牽手合作,更能表現自己的能力,共創兩性和諧平等的社會。


(本文提供中央廣播電台使用  2010/03/08

女性對氣候變遷的影響力~-- 推動變革的潛力股

氣候變遷的威力影響每一個人,藍色星球的平均溫度節節上升。然而,氣候變遷所令人擔心的不是只有溫度升高而已,而是氣候急遽變化,所帶來的風災、水災、旱災、以及物種的消失。在2009年哥本哈根會議所主張:「未來人類生存,必須將溫度控制在關鍵2度C之內」,那是指全球平均溫度而言,現在很多地方已經呈現溫度高高低低的變化。
氣候變化影響全球
溫度忽高忽低,對於有錢的人而言,可以躲進有空調設備的建築物裡,消熱解寒。或是穿上保暖禦寒大衣,或到不同的地方避暑避寒。但對於沒有相當條件的人,就沒有抵禦的本錢,只能自力救濟,自己和天氣抗衡。氣候極端變化的受害者,大多是從窮人開始。這個冬天,烏克蘭零下30度C的低溫,五天內凍死181人。各地大雪紛飛,機場關閉,航班取消,公路車禍頻傳。南半球的澳洲酷熱40度C,火災、沙塵暴、熱浪侵襲。氣候影響,除了人類之外,動植物生長環境丕變,動物棲地破壞,植物作息大亂,無法在正常的季節開花結果,造成產量變化。

女性在氣候變化中的調適能力,要比一般人辛苦兩三倍。傳統以來,女性在社會中的角色,幾乎都是家人三餐的提供者、家務清潔的管理者、家人健康的照顧者、以及社區無償勞動的參與者。女性對於決策的參與機會有限,卻對變化的結果必須承擔,而且是沒有辦法逃脫的一群。所以社會上對「模範母親」的讚美,一向是茹苦持家、孝順公婆、子女有成。女性從傳統到現代,社會參與雖有轉變,但目前台灣,女性就業比例不到百分之五十,薪資收入約為男性的七成,即可知女性在社會的角色,仍是在生活中的被支配者。

如果台灣真的成為第一波「氣候難民」,無疑地,台灣女性艱苦的日子即將到來。在環境惡化的情況下,女性更需付出時間和體力,去取得生活的素材,就像非洲女人要走很遠的路,才能取得乾淨的水。在氣候變化裡最重要的指標元素為二氧化碳,其造成者,依2007年分類比例,工業占53.4%,交通運輸占13.8%,住宅占15%,服務業占13.9%,能源工業占2.7%,農業占1.2%。所以,在低碳社會趨勢已是勢在必行的情況下,全球都在推行「低碳城市」,並且要求工業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這都是當務之急。

女性扮演潛力股

許多女性認為自己對於理工科學不熟悉,因此沒察覺到工業、交通、住商環境的變化。其實,女性占人口的一半,對於氣候變化議題,當以國際盛行的「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透過數字統計、研究分析、政策制訂、預算編列,即可獲得社會國家方向的轉變。女性可以在氣候變遷當中扮演潛力股的角色,對政策和行動產生影響力。

首先,女性可以多參加研討會議,廣泛蒐集資料,對於氣候變遷議題展開公民參與的能力。台灣人口占世界0.3%,二氧化碳排放卻占1%,2006年排放2.6億公噸,全球排名第22位。依據科學家提供的資訊,如果依照現在的方式生活而不做努力的話,在2100年地表溫度將會上升1—3.5度C,海平面上升15—95公分,屆時,台灣將會有大片土地淹沒於海水之中。

其次,女性可以多關心社區附近的產業發展情況,是否有高二氧化碳排放產業。目前石化業、鋼鐵業都被列入高耗能、高排放的產業。如果女性對於產業發展有獨立見解,或許可以改變社區的高碳排放。

其三,檢視社區附近公共設施的規劃,對於需修正的部份,提出女性的低碳城市要求。要讓城市的維生功能發揮,城市要提供近距離的生活機能滿足條件,減少長距離的運輸,節省能源消耗。社區的工作機會、就業就學的距離、綠地公園的數量、大眾運輸的方便性等等,都應有女性的建言。女性是天生的生活家,對於環境的敏感度應有良善的意見表達,提升低碳社區品質。

其四,女性可以進行綠色消費,支持節能減碳,排除高耗能高排放的產品。以用電為例,台灣住戶用電1,005萬戶,電力消費395.9億度,占全國電力2,061億度的19.2%,一度電會產生0.625公斤二氧化碳,省電就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依據能源局計算,每人每天省一度電,全國每年可以減少34億度電,相當於2.3座林口火力發電廠的年發電量。同時,可以減少580萬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於打造34座陽明山國家公園所吸收的二氧化碳。台灣女性就業率49%,換句話說,有51%白天在家,如果鼓勵女性在家省電,也可達到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的目的。

其五,女性可以力行低碳生活,在食衣住行育樂方面,進行減碳工作。近十年,女性使用電腦人口增多,電腦開機每小時使用350瓦電力,在待機狀況仍會耗電35瓦,若不使用時要記得完全關機。同樣地,電視、錄放影機、音響,也都要記得完全關機。夏天穿薄一點的衣服,也可以減少開冷氣。室內通風良好,加上綠色植栽,住家的微氣候調整,增加舒適度。源頭減量,積極回收,使物質循環再利用。

其六,女性可以擴大影響力,不斷地去告訴他人。以女性親切善意的態度,普羅化的語言傳遞,令人易懂易學。女性喜歡參加讀書會和社團,這些都可以普及知識的宣導和生活經驗分享。

看重女性的影響力

不論是環境議題或是氣候變化議題,在1992年地球高峰會議(Earth Summit)時,許多人都覺得應該要努力,提出21世紀議程(Agenda 21),好像人類還有時間慢慢解決。2009年,台灣在兩天內累積3000公釐的雨量,所造成的災害,印證台灣環境的脆弱。世界各地的氣候極端變化,也讓人感受到要和時間賽跑的壓力。女性在居安中當思危,奉獻自己的能量,不論是在家中,還是在工作岡位,就是要積極參與行動。

在台灣國家級的環境會議中,女性參與很少,有時連十分之一都不到。有些人說,女性人才不足,所以找不到人參加。進入2010年,女性應積極發聲,漸漸累積自己的實力,從社區、縣市、到中央,都有女性參與。在2008年,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CSW)中,氣候變遷已經成為重要議題;2009年,在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中,女性和永續發展也列入論壇,可見女性的影響力,已經受到重視。台灣在氣候變遷裡,女性不缺席,一起面對未來的挑戰!

★ 本文發表於2010/03/08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所舉辦【婦女與氣候變遷論壇】

媽媽的橡皮擦

可能是媽媽很喜歡讀書,卻因環境關係,不能好好讀書,所以媽媽很注意子女的學校教育。
我記得小一時,我在飯桌上寫功課,媽媽就坐在旁邊。如果我寫字沒寫好,媽媽就拿個橡皮擦,把字擦掉,重寫。那時候,我覺得我的名字很難寫,很討厭爸媽給我取那麼難寫的名字。寫功課不能馬虎,所以只得乖乖的做功課。
媽媽對品德很重視,她經常說:「人窮,志不窮。」所以,清清白白做人,是她對我們的要求。小二時,她在我的鉛筆盒裡發現一個別人的橡皮擦,她認為是我偷別人的。氣得把我的手翻過來,用竹條打我的手背,她要我第二天就把橡皮擦還給同學。橡皮擦是誰的,我已經忘了,但被打手背的經歷彷如昨日。從此,我都不敢隨便拿別人的東西。借東西,媽媽也不同意。她說,「有,就用;沒有,就不要用。」如果真有需要,她會想辦法買給我。
從小在媽媽的志氣下生活,她的身教和言教,深深影響我的行為。我發現,我不太向別人借東西,借了也要趕快還,以免忘記了,被別人誤會,我是貪圖他的東西。
結婚生子後,我喜歡陪小孩做功課。我也學媽媽一樣,坐在小孩嘉嘉身旁,看他寫字。寫得歪歪的,我就用橡皮擦把字擦掉,要他重寫。有ㄧ天,嘉嘉生氣了!我看他氣呼呼的不甘願,只好威逼利誘,希望他好好寫字。

橡皮擦可以把字擦掉重寫,但是,人生卻很難重來。媽媽從小沒父沒母,跟在養母身邊,就怕被嫌棄,所以自我要求很高。她喜歡聽大人說話,別人罵小孩的話,她都牢記在心裡,當作做人處事的教誨。印證媽媽的一生,我才知道,原來,媽媽不希望她的人生,在我們身上重演,所以教訓我們不能不認真,畢竟,人生重寫真是很累的。

2010年2月20日 星期六

美牛案:修法與公投兩回事

台灣公民運動的形式,將轉型為法理辯證。美牛案,將會是一個里程碑!

自民國92年公民投票法通過以來,公民投票都不是由公民主導發動成功。這次美牛案,五個民間團體依照公民投票法第9條提出公民投票案,再依第10條完成公民投票提案人人數及審核,達到全國性公民投票的目的。

9811月,知悉衛生署和美國簽訂「美國牛肉輸台議定書」,全國嘩然。因為美國牛肉在歐洲引起「狂牛症」,人類感染後會得到「新型庫賈氏症」與「牛海綿狀腦症」,以致有些國家抵制美國牛肉進口,尤其在牛隻敏感的高風險部位。而這次台美議定書的簽訂,卻居然忽視國人的健康,接受美國的條件,將高風險的帶骨牛肉、絞肉、牛內臟、牛脊髓開放進口。隨後行政院提出「三管五卡」保證,並且要人民健康自己管理,如果擔心就不要吃的說法。政府離民眾的擔心,真的好遠!

行政院投審會,認定公投案合於規定

即使只有千萬分之一的機率,台灣2300萬人裡,可能會有兩三位會得中。對於得中的人來說,機率是百分之百啊!誰也不希望自己或家人朋友得中,更何況病毒會潛伏人體一段時間才發作。人民處於恐怖的陰影中,官員難道不知道嗎?其實,官員是知道的!所以在第一時間內,台北市、台北縣、宜蘭縣、台中市、台南市、台南縣等,不分藍綠,都跳出來反對。但是議定書已經簽了,怎麼辦呢?

當政府不知如何解套,還在強力遊說老百姓接受時,消費者文教基金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董氏基金會、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等五個團體發起,以公民投票方式來「要求否決衛生署在9811月開放美國30月齡以下帶骨牛肉、絞肉、牛內臟、牛脊髓之政策,重啟『美牛輸台議定書』談判公民投票案」。民間的公民力量集結在一起,串起公民投票運動。

依公投法第10條規定:提案人人數應達提案時最近一次總統、副總統選舉,選舉人數千分之五以上。第一階段完成提案人數13萬人。中選會在981211初審通過:提案人超過提案門檻。行政院公民投票審議委員會在991716票全數通過:重啟『美牛輸台議定書』談判公民投票案,合於規定。第二階段連署人數要達百分之五以上,換句話說,要達到86608人以上,難度增加十倍!這也是公投法要用「技術門檻」箝制人民權利的實踐,難怪有人提議應修改公投法!

立法院修改:食品衛生管理法

行政和立法是分開的!行政部門是一回事,立法部門又是另一回事!

在國民黨和民進黨協商聯手之下,立法院在9915三讀通過「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1條修正案。修正後規定,「有害人體健康之物質,包括雖非疫區而近十年內有發生牛海綿狀腦病或新型庫賈氏症病例之國家或地區牛隻之頭骨、腦、眼睛、脊髓、絞肉、內臟,及其他相關產製品。」不得製造、加工、調配、包裝、運送、貯存、販賣、輸入、輸出、作為贈品或公開陳列。
針對民眾擔憂內臟絞肉等6項高風險部位,修法採明文禁止,其中並未列入帶骨牛肉。此外,條文內有10年限制期間,但只要10年內沒有發生牛海綿狀腦病或新型庫賈氏症病例之國家或地區牛隻,其頭骨、腦、眼睛、脊髓、絞肉、內臟,及其他相關產製品將可進口販賣,此舉將為美國牛開一後門。
附帶決議之一為「本院為確保全民健康並讓消費大眾都能安心,依本次修正條文所定地區或國家所進口之牛肉及其相關產製品應嚴禁30月齡以上牛隻之牛肉及相關製品進口,政府應嚴加確定查察,唯有未滿30月齡牛隻之牛肉及其相關產製品始可進口」。
但民進黨團所提,「基於維護國人健康權益並尊重公民參與政策之權利,在消基會等民間團體所發起之公投案未經全民複決前,帶骨牛肉不得進口」的附帶決議,遭國民黨團反對。
國民黨團也對此提出附帶決議,「國民黨團尊重人民發起公投之權利,未來公投若有結論,政府應依法遵從公投決議」,民進黨團原本投反對票,但經民進黨團要求重付表決後,獲朝野立委全數通過。

直接民意,高於間接民意

在立法院修法,是通過代議政治來決議。人民若有不同意見,可依據主權在民原則,由國民直接行使民權,採用公民投票來決定。所以,在立法院全數表決通過「尊重人民發起公投之權利,未來公投若有結論,政府應依法遵從公投決議」,可見「直接民意」仍高於「間接民意」。這一次,為台灣人的生命安全把關,杜絕「牛海綿狀腦病」或「新型庫賈氏症」的陰影,公民投票還是一條要走的路!
透過公民投票,同時也是人民學習和實踐民主的一環!


(本文刊登於2010/01/13公民監督國會聯盟週報)

美國牛傷台灣心

台灣人最近對美國牛肉很感冒!夾著外交談判,台灣與美國簽訂的「美國牛肉輸台議定書」居然同意帶骨牛肉、絞肉、內臟輸入台灣。當全國人民知道這樣的結果,全面反彈。台北市長郝龍斌、台北縣長周錫偉、台南縣長蘇煥智,不分藍綠,堅持萬萬不可。

台灣人民和土地的保護,政府豈有妥協的空間?政府說:如果你擔心,你可以自行把關,你不要吃就好了!

我有個素食朋友說:「我擔心美國牛骨埋在台灣的土壤裡,污染了台灣土地,養出污染牛、羊、豬,和種出污染稻草、蔬果。」

另一個媽媽說:「我擔心我的孩子吃漢堡時,不知道它的絞肉裡,有沒有帶病原的肉品,混在其中?學校裡的營養午餐,會不會有帶病原的牛肉?誰來檢查呢?」

還有一個媽媽說:「牛內臟的廚餘,要怎麼處理,才能防範污染,可以拿去餵豬嗎?」

台灣人民心中有許多疑惑未解,人民不相信政府有能力把關,可以做到滴水不漏。尤其在談判階段沒有把關,不限制有疑慮的牛肉品進口來台,一旦開放,大門開了,小門就關不起來了!

美國進口牛肉事件,在韓國就有八十萬人民上街頭抗議,韓國總理因而下台,台灣群眾算是手段溫和的。由消費者文教基金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董氏基金會共同發起公民投票運動,要求:否決衛生署在9811月開放美國30月齡以下帶骨牛肉、絞肉、牛內臟、牛脊髓之政策,重啟「美國牛肉輸台議定書」談判。面對攸關台灣的福祉,政府短期操作妥協,一定要護衛美國牛肉商人的利益,台灣人民看在眼裡卻有更多的擔心,到底是誰在保護台灣的利益?

美國牛肉輸往國外,引起英國牛隻「狂牛症」,病發後,短期間內,牛隻無法站起,隨即死亡。經研判,牛骨做成牛骨粉,掺在牛飼料中,牛吃了牛飼料,潛伏一段時間,就會病發。如果是人類輾轉得到「狂牛症」,它的名稱是「新型庫賈氏症」。此病潛伏期間可達十到二十年,病發後,兩週內病人語言遲鈍、無法認人、神經痙攣。研判病人除了飲食引起外,經由輸血,也是可能感染途徑。

台灣資訊發達,透過網路傳遞,每個人在瞬間即可得到狂牛症的資訊,知道其嚴重度。難道政府不知道嗎?所以這次公投所提出來的「30月齡以下帶骨牛肉、絞肉、牛內臟、牛脊髓」,正是引起狂牛症的可能部位。政府公告「美國牛肉及其產品之進口」,就是包括了這些部位,難怪會引起這麼大的反彈聲浪。

政治是妥協的藝術,但是妥協也不能出賣靈魂,出賣台灣人的生命和土地。作為把關家人健康安全飲食的婦女對於食物的來源都是小心翼翼,希望自己和家人健康,如今有高危險產品要進口了,基於商業利益考量,販賣者很可能魚目混珠,甚至不實標貼,採買者如何判斷?政府把關不嚴,又沒有能力一一檢視,要叫百姓自求多福,不要去吃,就可自力救濟,防病上身。這是什麼邏輯?難怪老百姓越來越沒有安全感,危機處處,小心都小心不完了。

某些官員說,已經和美國簽了「議定書」,這是不能反悔的!問題是如果這件事情是這麼重要,為什麼都沒有跟人民積極討論,就先簽下了「議定書」?是政府不「尊重」人民,還是人民不「尊重」政府?在大家都說不可以進口時,政府拿不出更好的方法,只能強調會加強三關或五關的檢驗。以現在台灣的人力和檢驗機器的數量,我認為人民會對檢查制度更不安心。

依照公民投票法的規定:公民投票案的提案人數,應達最近一次總統、副總統選舉的選舉人總數千分之五以上,才能提案。所以這次〈第一階段〉的公民提案人數要超過九萬人,這個目標已經在1117達到104,906提案人了。接下來,審議委員會將於收到公民投票提案後十日內,完成審核。再接下來要進行連署工作〈即第二階段〉,連署人數應達最近一次總統、副總統選舉的選舉人總數百分之五以上,才能成案,交付公民投票。換句話說,第二階段連署人數要增加十倍!

政府應該提供給人民安全、健康、舒適的環境,包括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這是人民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小環境,人民自己照顧,大環境就繳稅委託一群政府官員來照顧。照顧者有沒有體恤關懷老百姓的需求,滿足現代和未來子孫的需求?進口牛肉,那麼重要嗎?只是少數人得利罷了!我們千萬不要賠了夫人又折兵啊!


(本文刊登於2009/12/01 主婦聯盟會訊 236)

推動綠色產品的思維與策略

在八八水災之後,台灣環境的壓力席捲而來,連日山崩、橋斷、水淹、滅村、死亡、失蹤的新聞報導,令人對環境的災難,油生敬畏。台灣面對氣候變遷下的風災水災,首當其衝,不可避免。風水掃蕩後的家園,重建可能尚須十年,但下一個颱風就在台灣身後虎視眈眈,匍匐前進。前有斷垣,後有追兵,痛定思痛,台灣浴火重生,刻不容緩。

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我們要走向地獄,還是走向天堂?這是我們的選擇,危機就是轉機,這也是希望的開始!

台灣長期以來,就是沒有真正重視綠色的推動,為了發展經濟而將環境放在一邊,讓台灣與世界環境脫節。1971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1972年人類與環境會議在瑞典召開,台灣就無緣與會。戒嚴時期,國人對環境保護鮮少聽聞,1987年解除戒嚴後,為了保護森林不再胡亂破壞,民間團體發起搶救森林的運動。呼籲林務局要保護森林,不要砍伐森林。為了讓國人在每一個角落都可以參與保護森林的運動,環保團體推動使用再生紙,在書桌上、馬桶上都可以保護森林,多多使用再生文化紙和再生衛生紙。主婦聯盟喊出口號:「保護森林就從擦屁股開始!」民間的腳步比政府快,接著在政府採購項目裡要求採用再生影印紙。紙張兩面使用,節約用紙。一波波的運動都是有目的性的保護森林,而且不只是保護台灣的森林,也要保護國外的熱帶雨林。

綠色產品時代來臨

有人強調現在是綠色時代來臨,什麼事物都要加上綠色(Green),例如:綠色會計(Green Accounting)、綠建築(Green Building)、綠色消費(Green Consumption)、綠色設計(Green Design)、綠色能源(Green Energy)、綠色食物(Green Food) ……,從AZ,天下無所不綠。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看,綠色思維創新,而且深受重視,廣泛討論,綠色魔力正在全球發燒。從升斗小民的食衣住行,到國家政策前瞻策劃,都不能忽視這一股綠色的力道。

綠色代表欣欣向榮、新鮮清新、生命蓬勃、源源不絕、生生不息。台灣人追求健康的生活,帶動樂活運動,當綠色消費型態的生活方式產生,生產者就開始加快腳步生產綠色產品,提供消費者選擇。或許因為生產綠色產品需要付出比較多的消費單價,但因為消費者會「適量採購」,不見得會付出比較多的消費總額。

這幾年因為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消費者開始選擇有品牌、有標示、有認證的產品。當消費者對產品產生信賴後,他才會安心的消費。從消費端來看生產端,消費者已經建立六個綠色判準(criteria)

第一是原料的取得,是否沒有傷害環境,是否栽種健康。如果稻米生長過程,引進不乾淨的水源,生產出來的米就不健康,消費者會拒絕使用,例如鎘米。如果鴨子吃進不當物質,產出戴奧辛鴨蛋,消費者也會拒絕。

第二是製造過程,是否安全控管,是否使用不當的添加物。最近三聚氰氨添加在奶粉中,造成毒奶事件。兒童玩具含鉛,洗衣粉加磷,白色衣物加螢光劑,造成環境負擔,消費者身體受害。

第三是工廠管理,是否排放污染、消耗能源。對於污染環境的產出物,消費者是非常排斥的,對於石化業、鋼鐵業等監督,一直不敢掉以輕心。製造者如果要消耗許多能源,才能生產,消費者也是要三思的。

第四是運輸是否消耗能源。對於遠距離消耗能源的進口物品,倒不如儘量使用在地產品,能創造在地產業,也是一種在地消費,支持在地產業發展。

第五是使用過程是否安全保證。例如安全帽是否耐撞擊,娃娃推車是否會夾到小孩的手或皮膚。產品的說明及標示,讓消費者看的清楚明白易懂,產品有效期間註記完整,申訴管道暢通,都是能讓消費者安心信賴的服務。

第六是丟棄時是否難以處理。現在資源回收系統已經建立,但若有非資源類物品,就會增加垃圾處理量,甚至會造成傷害,例如石綿瓦。

創造消費、生產、環境、社會的多贏機制

現在消費者的意識和行動已經提升,生產者也要跟進,才不會被消費者淘汰。由於環境議題日漸凸顯,氣候變遷,造成有些地方暖化,有些地方寒化,台灣地區是朝向暖化進行,以致冬天不冷,夏天太熱。台灣科技化發展的方向,家家使用冷氣、電視、錄放影機、音響、電冰箱、電鍋、電風扇、電腦,辦公室的冷氣、照明、電腦、列印機、影印機,使用電力消耗驚人,省電產品有實際上的需求。節能減碳的產品不只能降低地球暖化的速度,也可以實際減少電費開銷。

台灣節能產品有「能源之星標章」、「節能標章」、「環保標章」認證,基本上消費者會儘量採購已經認證的產品,比較有保障。對於台灣最大的買家各級政府和學校,透過綠色採購的要求,這些產品都有不錯的業績。國內的製造商,為了和國際競爭,出口到不同的國家,對於國際規範,逐漸引進國內。歐盟議會及理事會於200576採納「能源使用產品之對環境友善設計指令」即「EuP指令」,提升產品從設計之初,就要有對環境友善的思量。

上帝創造萬物時,讚稱「甚好!」但人不是上帝,我們沒有全能的能力。我們在創造一件物品時,從設計開始就要有全方位的思考:這項產品對人類和環境有何影響。在EuP指令中,明白規定:「進行環保產品設計時,應鑑別產品生命週期各階段之重大環境考量面;應評估各階段之預期能源與資源消耗量、對空氣/水體/土壤之污染物排放量、因為噪音/震動/輻射等所造成之污染、廢棄物之產生量、進行資源/能源回收與再利用之可行性,並將之使用作為設計參數。」如果每件物品都在源頭設計完整周詳思慮,那麼其後的生產、使用、廢棄都被照顧到了!

消費者因為產品設計精良,又對環境友善,使用時沒有負擔,就會欣然選購。消費者如果不放心,在EuP指令中還規範:「製造商應確保可以提供消費者,有關產品永續使用之資訊,在實施措施時,得要求提供其產品生態說明書(Ecological Profile)。」每位生產者也都會是消費者,當全面性規範進行時,大家都遵循此一指令,全民都會受益。指令未來可能會再修訂,如果大家都做到了,規定就可以取消;如果有的人做到了,有的人做不到,就會有制裁出現,以符合公平的原則。

為了創造經濟的奇蹟,人類大量使用環境資源。為了取得燃料能源,全球各地都在挖礦,擷取出醞釀千萬年才形成的煤、石油、天然氣。開採除了讓資源耗竭,也造成土地鬆動,地震風災水患一來,脆弱的環境立即受傷。生活在土地上的人民和生物同樣受到傷害。每次傷害造成,全國付出代價救難,接著物價上漲,經濟節節滑落,少數人受益,多數人受害。

綠色消費中強調適量消費,而且不要消費不需要的物品。設計者和製造者要站在消費端思考:消費者需要什麼?現代人的居家空間都不大,沒有多餘空間來存放物品,所以大量消費已經有些困難,不耐用的產品令人生厭。每週都要丟出一大包垃圾,增加垃圾費用,如果物品又不能分類回收,垃圾包就更大了。所以綠色消費都會要民眾做一個「聰明的消費者」。每位消費者都減少製造垃圾,整個社會可以少建幾座垃圾焚化廠和掩埋場,垃圾處理成本也可以降低。此可謂創造多贏的成效!

建立台灣成為綠色產品大國

台灣在國際社會中,政治外交雖被孤立,但經濟貿易卻非常活絡。當全球颳起環境思維風潮,台灣絕不可以置身事外。從第一次能源危機以來,能源一直都是環境議題的重要主角。台灣能源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從國外進口,我們應該有目標成為國際「節能模範生」。如果政府提出完善節能政策,生產者只生產節能產品,台灣人都用節能產品,台灣不成為節能大國也難!台灣雖是小島國,但一定會成為全世界重視的節能大國!

我們期待從教育著手,從國小開始,小學生都知道能源缺乏的現實面,他在教室和家裡就會落實隨手關燈,不用冷氣,儘量使用自然風和自然光。等到孩子漸漸長大,增強他的辨識能力,學習各國優質的規範,甚至精研環保產品的設計和製造,從生活到事業都可以和綠色生產結合在一起。脫離生活的設計只能束之高閣,甚至在驚呼之後,就沒有下文,其實它已經被淘汰了!

現代人說要落實永續發展的精神,我們知道在地球人口節節高升的現實面上,有其資源不足的困境。回到珍惜資源的態度,實踐綠色生活、綠色生產、綠色消費、綠色產品、綠色包裝、綠色商店、綠色旅遊、綠色旅館,甚至綠色行銷。當全球都往永續地球的目標邁進,每個人都要調適自己的價值觀,善盡地球村民的責任。


(本文使用於2009/12/30台灣環境管理協會‧永續產業發展雙月刊第47期)






公民投票法,真的該修了!

自從澎湖舉辦公民投票,結果是「反對興建賭場」,真正的民意才被大家見識到。而在之前的媒體報導、官方說明、政客發言、民意調查,幾幾乎是一面倒地誤導大眾,澎湖人是「支持發展博弈產業」。由此可見,外在的假象和內部的真意,有多大的落差!所以代議政治在有重大爭議性的議題上,一二個人在台面上的意見,不能等同於「大家的意見」!即使他是縣長、議長、立法委員,也無法「全權代表」民意,只有公民投票才能表達真正的意見。

這次「美國牛事件」,政府官員在尚未進行民意溝通前,就貿然簽下「美牛輸台議定書」,以致引起全國軒然大波。對於不善或不願跟民眾溝通的決策者,他的決策一定會受到質疑和挑戰。這也是為什麼大家會越來越不信賴政治人物可以給人民帶來幸福,提升生活品質。

當一個「美牛輸台議定書」簽完後,政府開放美牛進口政策。對於政府一廂情願的自我感覺良好,為人民做出決定,但卻不再傾聽人民的聲音,這是非常危險的事!一般民眾都瞭解絞肉和內臟可能帶來的高風險,為何簽約決策者卻不能理解台灣風險會增高多少?環境污染、人民健康、健保支出能承擔多少?當決策者不敢去和美國要求重啟談判,人民只好由「公民投票」來行使最高的民權。

其實這條「公民投票」之路,走起來會非常艱辛。在第一階段「提案人」人數要達到最近一次總統副總統選舉,「選舉人總數」千分之五以上。第二階段「連署人數」要達「選舉人總數」百分之五以上。以2008年總統的「選舉人總數」1732萬人換算,這次連署人要達86.6萬人以上,倘要加上填寫不完整或填錯的份數,連署人數要衝到120萬人,才算安全。

如果一切都順利,公民投票結果要「通過」,依據公民投票法第30條,還需有兩個條件:一是去參加投票的人數要達全體投票人數的二分之一以上;另一是有效投票數要超過二分之一「同意」。換句話說,就是投票率要高於百分之五十,同意的人數也要超過百分之五十。這比立法委員選舉還難!就最近一次立法委員補選投票率:桃園縣38%、台中縣45%、台東縣39%。難怪有人說,這是一部「離譜又弔詭」的公民投票法!由於民眾對選舉有些「嘟爛」了,很多人都不想出來投票!上次總統大選總投票率76%,所以,只有和大選綁在一起,才可能有百分之五十以上出來投票吧!

2009年的澎湖「博弈公投」,走的是「偏門」。依照2009年1月12日在立法院通過修正「離島建設條例」第10-1條:「開放離島設置觀光賭場,應依公民投票法先辦理地方性公民投票,其公民投票案投票結果,應經『有效投票數』超過二分之一同意,投票人數不受縣(市)投票權人總數二分之一以上之限制。」這『有效投票數』等於給爭取開賭場的單位一支尚方寶劍:三個人『有效投票』,其中二個人同意,就可過關了!所以澎湖公投投票率42.16%,根本沒達到投票權人總數二分之一以上,其結果才可以算數!
公民投票法在「選舉人總數」、「投票權人總數」與「有效投票數」、「投票人數」之間要好好再思考。以2008年總統大選,選舉人總數1732萬人,總投票數1322萬人,有效票1310萬人,即可知其差異度是很大的。
公民投票,是公民直接民意表達。在這次「美牛公投」事件,相較於「澎湖博弈公投」,令人察覺公民投票法的刁難!看起來公民投票法,真的該修了!
(2010/01/18 看守台灣*立報專欄 )

國民年金知多少?

國民年金已於2008101正式上路了!

台灣現約有880萬人參加勞工保險,160萬人參加農民健康保險,59萬人參加公教人員保險,以上這些人在退休之後,都會持續領到退休給付。但是其餘的人呢?經統計,台灣約有223萬女性和202萬男性沒有社會保險,需要強制加入「國民年金保險」。

誰有資格呢?

如果你現在年滿25歲但還未滿65歲,在國內設有戶籍,而且沒有請領公教人員保險、軍人保險、農民健康保險、勞工保險,你就有資格可以加入「國民年金保險」。等到你年滿65歲時,每個月就可以領到「老年年金給付」。活得越久,領得越多。

柔性強制的保險

國民年金保險有兩項特殊規定,要特別提出來和大家分享。那就是「柔性強制」和「配偶連帶責任」。

國民年金保險是社會保險,原則上應是強制保險。現在國民年金採取「柔性強制」的精神,就是沒有參加任何社會保險的國民,就是「當然的被保險人」,政府不需經當事人申請納保的行為,就會自動將你納入保險。所以從200810月開始,符合「國民年金保險」的國民,不分男女,在家就會收到通知,要你去繳保險費。

配偶連帶責任

為了避免家庭主婦因為沒有經濟能力而無法繳交保險費,法律特別規定:「保險費及其利息,於被保險人及其配偶間,互負連帶繳納之義務,並由保險人於被保險人未依規定繳納時,以書面限期命其配偶繳納。」這就是說,如果你沒錢繳保險費,政府可以強制要配偶繳納費用。如果配偶不付保費,還可以處3,000 元到15,000元罰鍰呢!所以要提醒你的「阿那達」要記得繳保費!

保費的計算

這個保險是以基本工資17,280元來計算,第一年費率是6.5%,所以你應該要繳交1,123元。但是現在政府替你負擔40%的保險費,即449元,所以你只要自付60%,就是你每個月要自己繳交674元。如果你是低收入戶,政府會全額補助,你就都不用繳錢了。如果你是中低收入戶或是身心障礙者,另有計算方式,可以減輕你的負擔﹗

第三年會調高保費費率到7%,以後每兩年調高0.5%,一直到12%為最上限,就不會再調整了。

老年年金給付

保費是雙月繳,也可以預繳全年的保費。如果沒辦法一次繳納保費,可以申請分期繳納,或延期繳納。如果你沒有按規定繳保費,等你到65歲時,領到的「老年年金給付」就會少一點了。因為老年年金給付的方式是按照【月投保金額x年資x 0.65+3000元】或【月投保金額x年資x 1.3%】,選擇有利的方式給你。所以你若有欠繳保費,就會扣減你的年資呢﹗

身心障礙年金給付

你若不幸在保險期間遭受傷害或罹患疾病,經治療一年以上,尚未痊癒,經醫院診斷為重度以上身心障礙,且經評估無工作能力,可以請領「身心障礙年金給付」。

遺屬年金給付

如果你不小心還沒到65歲就往生了,怎麼辦?你的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孫子女、兄弟姊妹,可以領取「遺屬年金給付」。同時,被保險人死亡,按照月投保金額,政府會一次發給五個月的「喪葬給付」。

加入國民年金保險,較安心

台灣要成為社會保險的國家,對於沒有社會保險的國民,應有適足的照顧,保障國民於年老時,或發生身心障礙時,可以獲得基本經濟安全,並且安定遺屬生活。
所以要提醒你:當你收到國民年金保險繳費通知時,請趕快負起你的義務去繳費,等你需要的時候,就可以比較安心了﹗

希望大家健康,要幸福﹗要長命百歲喔﹗

(本文刊豋於2008/10 主婦聯盟會訊)

Green Marketing! 擋不住的綠色風潮!

「老闆,你有賣有機產品嗎?」
「老闆,你的產品有省水節能環保標章嗎?」
「老闆,你的東西是哪裡製造的?」

現代的消費者越來越精明了,買東西不是只有看價格,他/她要知道這個東西到底好不好用,對身體有沒有幫助。思想進步的消費者,還會注意到產品對其他人的影響。產品有沒有危害地球環境?這是最先進的綠色思潮!

綠色產品正流行

強調綠色行銷的經理人,一定會注意到整個社會的趨勢,逐漸轉移到綠色的風潮!綠色會計帳(Green Accounting)、綠建築物(Green Building )、綠色消費(Green Consumption)、綠色設計(Green Design)、綠色能源(Green Energy)、綠色食物(Green Food)……,從AZ,天下無所不綠。

如果你在行銷一棟建築物,一定會告訴購買者:附近綠地公園有多大、孩子可以走路去上學、離公車捷運站有多近、房子採光通風良好、水龍頭和馬桶是省水的,這些都是和環境有關係的因子。住家附近有公園綠地除了有氧氣、空氣清新外,還可以運動。有公車捷運,就不用開車,省錢和減少碳足跡,一舉兩得。採光好,白天不開燈;通風好,不需經常開冷氣。當住家的基本配備都是節能減碳省水的,還有附近的公園、學校、商圈來加持,生活機能都得到滿足,舒適度提升,房價也會穩定增值。

企業家提供產品不斷強化從設計到生產,從使用到丟棄,都不會破壞環境,傷害地球。有時我們知道追求完美,是不容易的,以致100分的產品,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所以我們要鼓勵廠商生產「比較環保」、「對地球友善」的產品,消費者支持有善心善念的廠商,購買有綠色信念的產品。當產品行銷時,也要注意企業行銷。「企業社會責任」就是增加企業在社會的表現,如果企業能夠提出對社會環境所做的貢獻,消費者心理讚許,也會延伸對產品的支持。所以,對產品做行銷時,還要加上對企業整體的行銷。

對抗氣候變化腦力激盪

消費者知道砍樹對水土保持不利,經歷風災和水災的侵襲,土地崩滑,土石流橫行,威力不可擋,人人必須要尊重大自然。所以,市場上行銷的木桌、木椅、木床、木地板時,都宣揚是砍伐自平地或緩坡的森林,甚至有國際認證標章。在歐美國家,有農民是以「種樹」為生,將農地規劃成十份,每年輪流收成一份,再種新樹苗,這就是樹農(tree famer)。樹,不是不能砍,只是要看是在什麼地方砍。台糖公司以前在平地上種甘蔗,現在也考慮來種樹了。種大面積樹,產生大量氧氣,吸收二氧化碳,對環境有淨化功能,在氣候變化急遽的時代,還有抗暖化的功效。

氣候變化不是只靠一二國家努力就可以了!所以聯合國於2009127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氣候變化高峰會議」,有六十多國元首出席。氣候劇烈變化,有些地區洪水氾濫成災,有些地區缺水乾旱;有些地區溫度升高,有些地區寒凍下雪。農作物生長不能再依天行運轉節氣,而被混亂的氣候干擾,有時收成過量,價格低賤;有時收成不佳,價格高昂,銷路悽慘。這都是天氣惹的禍!但事實證明:每個人都是天氣的傷害者和被傷害者!所以連聯合國都要站出來處理這件事了。從1992年里約地球高峰會迄今已經十七年,卻還跟不上氣候變遷的腳步!

永續經營管理之道

氣候變化的威力,影響到人類能不能永續;或許在某一年,地球生物全部滅絕。在地球的演化史上,大滅絕是曾經發生過的事。但這絕非現代人類所樂見!所以在追求永續發展下,各各領域的人,都在腦力激盪,企圖重新建構新的價值觀和生活態度。於是綠色(Green),成為欣欣向榮,生生不息的目標,讓大地覆蓋上一片綠色,萬物生長。海洋和陸地是萬物之母,對於提供生命孕育的溫床,更加要尊敬感恩。。

掌握通路,就能掌握希望。所有的通路商,為了這一代和下一代的幸福,建立綠色的願景和經營決策,在賣場供應綠色產品,硬體裝備節能減碳,軟體提供綠色資訊,結合社區辦理綠色活動。讓通路不是只有產品的通路,而是成為知識資訊的服務平台。讓社區一起動起來,營造綠色社群,拉近人與人的關懷,支持人與動植物的共生,互相結伴朝向永續之路。


(刊登2009/12/30 永續產業發展雙月刊第47)

被忽略的性別新聞:88風災中性別與災難

88風災釀成水災,兩天內3000公釐的雨水傾瀉而下,造成南部重創。家園被土石流淹沒,深埋數十公尺,家人呼喚不回,屍骨不見。低窪地區,淹水不退,夾雜沙泥,堆積到二樓。離河一公里的建築物,受到河水沖刷,應聲而倒,房屋脆弱地被河水帶走。台灣的災難,在新聞中不斷出現,也在全球見證環境的災難。

全球氣候變化在台灣顯而易見,風災、水災之後帶來的旱災,氣候變化已經不再是緩和,反而是極端出現。要不就是給台灣大水,要不就是一滴水也沒有,讓人望天興歎。「環境難民」,在台灣赤裸裸地出現。當社會不斷將捐款湧入「紅十字會」、「慈濟功德會」,所有的民間弱勢團體,幾乎斷炊。在弱勢團體工作的人員以女性居多,大家咬緊牙關,仍然努力支撐下去。

重建家園的工作在民間和政府攜手下進行。為了冀望成果要快快呈現,慰問金發放、追思祭拜、建屋數量、蓋屋地點、就學安置,不斷地被提出,但性別的報導是被忽略的。偶爾被提出來的新聞是災民私密空間不足,不方便做「愛做的事」,所以會生不出小孩?!

行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的委員曾在2009831共同提出,八八水災的重建工作是一個全民共同重要工程。建請劉兆玄院長: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亦應遵循性別主流化運作原則:「行政院所有委員會組成,單一性別比例不得低於三分之一」。同時建議:其中至少應納入一位行政院婦權會委員,讓整體重建工作能更關注到性別需求。但後來卻沒被接受,其說辭是88風災情況特殊,院方邀請各部會參與重建,部會首長沒有三分之一的女性。所以重建會沒能達到三分之一的女性委員,只有少數的女性參與,而婦權會推派一位委員只能「列席」會議。

根據聯合國〈國內流離失所問題指導原則〉原則4.2規定,因天災人禍而造成國內流離失所的婦女、兒童、身心障礙者、老年人,國家應考慮其特殊需求;原則7.2(d)18.3則指出,國家應以特別努力,確保婦女能充分參與供應流離失所者基本需求的計畫,並參與遷移的計畫。
所以婦權會根據國際災難相關研究,救災系統應有性別考量,因為:
一、   救災物資的募集與配送過程中,女性與兒童的基本需求常被忽略,如衛生棉、嬰兒奶粉在第一時間的缺乏。
二、   女性常在災後回到殘破家園從事清潔與照顧工作而未留在收容中心,以致不被列為災民。
三、   女性在災後重建中的角色相當重要,女性雖「比男性更」常透過社區網絡參與重建工作,卻未必能進入決策層級。
四、   災後心理與生活復健需有性別敏感度,因為災變相對加重了女性的家務勞動與照護負擔,也同時加重其心理與生活壓力。
五、   災後的各項安置措施,如組合屋設計、相關失業救濟等必須考量女性需求、隱私及人身安全。
六、   政府預算與民間捐款大量投入救災,可能造成擠壓效果,使整體性別資源更為縮減。
七、                災難中潛藏的性別暴力:救災系統中可能潛在的性騷擾或性侵害,以及災變可能導致的家庭暴力。

走過2009年,88風災重建家園還沒落幕。有人估計可能需要十年才能處理完成!2010年會再有類似莫拉克的颱風來襲嗎?希望是不要!但是老天爺會聽到我們的心聲嗎?女性在災難中的處境,參與決策的機制應該被重視,這是我們持續要求的權益!


(本文刊豋於2010/01/04 網氏電子報)

極端氣候下,人類面臨考驗

雷聲大,雨點小的「哥本哈根氣候變化高峰會」落幕了。環保團體對於沒有什麼具體的結論,深表失望。雖然,在寒雪紛飛中,美國歐巴馬總統和中國胡錦濤總理等世界A咖與會,但開出長期支票,卻不能振奮人心。然而,在努力尚未見到成績下,全球人類正明顯經歷近五十年來的氣候極端變化。南太平洋的島國吐窪魯正面臨淹沒的命運。

氣候極端化,在台灣體驗最深。2009年的前半年,缺水嚴重,水庫即將見底,在8月份政府幾乎要祭出限水策略,還好聽說即將有一個中度颱風「莫拉克颱風」會來台灣,基本上,大家是歡迎的,好像旱象可以解決了。沒想到3000公釐的雨量落下,造成阿里山淹水2公尺,高雄、屏東、台東山區土石流;而到下游,不單是泥沙問題,水還淹進家園。風災變成水災!更嚴重的是,其後漸漸又沒水了,旱災形成,農民幾乎要休耕。到了年底,氣候變寒,合歡山降雪50公分

全球氣候極端化

入冬以來,北半球冷颼颼。烏克蘭零下30度〈攝氏〉,創80年來新低,五天凍死181人。美國北達科他州出現零下47度的低記錄,在南端佛羅里達州,也有零下2度的情形。南韓首爾零下14度,下雪25公分。北半球的機場,飛機因寒雪不能起飛,航班取消,機場大亂。公路上車禍頻頻,貨物運輸困難,發電價漲不停。在南半球恰恰相反,澳洲出現酷熱40度,火災、沙塵暴、熱浪侵襲。巴西、阿根廷發生洪水。

氣候極端變化,天寒地凍,有能力的人類躲進溫暖的房屋中,熱能使用增加;孤苦清寒的人,可能凍斃。動物無處避寒,就會數量減少,甚至滅絕。

曾經看過一部電影《明天過後》,敘述氣候快速寒化,冰雪侵襲,人們急急移動,後來汽車沒油,大家走不了,躲入圖書館,為了要取暖,只好燒書。這樣的場景在現實裡出現,實在非常惶恐!人類的難處與對策又在哪裡?環境影響每一個生物的生存,上帝要毀滅人類,只要一場洪水,一場地震,一場土石流,一場大雪,很多人就消失了。在聖經裡,神創造人,是要人好好照顧土地;如果不能善待土地,世界就要毀滅了。

在地球的演進史中,生物會經歷冰凍再重新開始。我們現在會是在經歷地球劇烈變化的過程中嗎?人類不斷開發,近200年的資源消耗,非常驚人。人類大量砍伐森林,製造二氧化碳,污染土地,搶奪資源,彼此競爭,甚至發動戰爭,使人民和生物受苦。《盧貝松之搶救地球》,記錄地球的惡化演變,令人深切思考,人類的下一步要怎樣走!

人民要做調適準備工作

環境的壓力,不分藍與綠,面對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在氣候變化下,我們要怎樣準備來調整適應?人民數量是最多的,人人消耗多一點點,地球65億人口,累積起來,就不得了。人人都要回歸到儉樸、環保、綠色的生活,減少消耗資源,物盡其用不浪費,倡議提醒很重要,落實執行更重要。為了少砍樹,很多人都不再使用免洗筷,就是減少砍樹來做筷子。

我們應該有更多的「公共論壇」,來討論如何將生活作調整。天氣變熱要怎麼做?天氣變冷要怎麼做?人和人之間要如何互相支援?人和生物間要如何共同生存?當大眾對環境的敏感度增高,要求政策改向重視環境,降低危害,人類就可延長使用地球的時間。

政府擁有政策決定的機制,在現階段強制執行節能減碳和污染減少的目標。不要再為污染產業護航!錢被商人賺走,留下環境的爛攤子,讓廣大民眾來受害!土地受到污染,不但是人民的身體受到迫害,連土地都長不出乾淨安全的糧食。貧富不均,物價上漲,中產階級也變成窮人了。政府要執行有效的政策,創造國家人民的幸福,並且為地球盡一份力。

台灣努力不缺席

面對氣候變化的危機,全球都展開對策。未來銷售產品要有「碳足跡」標示,出口產品,在國外海關會對不符規定者抽取「高關稅」,這其實就是一種強制手段,來制裁高碳排放產品。不久的將來,國際貿易關口將制裁對環境不利的產品,如果你是企業經營者,為了企業生存,不改變就沒有競爭力了。可見環境危機,在個個階層都有影響。

聯合國會議的結論雖然沒有達到令人滿意的目標,但是每隔三年、五年都會再檢驗各國的執行成果。希望全地球變化都是正向的,台灣在這個變化中也不缺席。從節能減碳到氣候變化之間,還有很多事要做。氣候變化會是常態!人民透過對公共政策的關心,監督政府在執行中不放水不妥協,贏得人民的信賴。

2010.01 主婦聯盟會訊第23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