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4日 星期一

展開和平與自由的對話:呼應西藏婦女的祈求

在2008年中國即將舉辦世界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前夕,西藏卻發生被中共鎮壓的不幸事件。而此事件中,在中國刻意封鎖下,傷亡人數不可確知。惟知死傷者多數是藏人,少數是漢人。當我們在媒體上看到三十多位西藏流亡婦女,在印度首都新德里搖著西藏雪山獅子旗,向中國大使館祈求和平,相信全世界都對西藏激起同情之心。

婦女在不穩定的局勢中,容易受到迫害。在兩軍戰爭裡,絕大多數都是男性在外衝鋒陷陣,若有傷亡,婦女被迫要擔起家中重擔,原本是兩性合作的情況變成女性單挑,負擔加倍。在此次西藏事件中據估計已超過百人死亡,換句話說,已有上百個家庭正遭受巨變。妻子失去丈夫,母親失去兒子,孩子失去父親,而這個悲劇仍在西藏持續上演中。

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人民解放軍就進入西藏,雖於1951年5
月簽訂了「十七條協議」,但仍動盪不安。直到1959年3月10日拉薩發生和平起義,也成為西藏抗暴之起始日,迄今已逾四十九年。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也已流亡在外同等的時間。

和平是普世認同的核心價值,人和人要和平共處,種族和種族間也要和平共存。西藏信奉佛教長達兩千多年的歷史,達賴喇嘛現是藏傳佛教的導師,並曾得到諾貝爾和平獎。以此國際聲譽卻不見容於中國,反而處處受到打壓,被污衊為西藏獨立運動的策劃煽動者。中國的說詞受到全世界的質疑,於是中國鎮壓西藏的行動,無一日終止。

在奧運即將舉行的同時,中國受到世人的矚目,但其環境污染和西藏抗暴的嚴重,也攤放在眾人眼前。現在已有部分國家正嚴格思考:是否要抵制2008年在中國所舉行的奧運?

當全世界都從二次世界大戰的陰影中,引領走向和平,尊重當地族群的意願,建構自己的家園。聯合國自1945年成立,創始會員過只有51個,經過六十三年,現在全球的國家數已增加到193個之多,可見國家是不斷切分的。西藏和中國,語言、族群、信仰、文化皆不相同,在中共的壓迫下,爭取自由自主皆不可得。中國應該改弦易策,以武力鎮壓治理西藏,終究得不到民心,反而封閉溝通協商的機制。在外交上,各國同情西藏,經常給予更多的政治庇護和更高的尊崇。

台灣是亞洲民主聖地。在今年政黨二次輪替的選舉中,更受到肯定。台灣支持和平自由的信念已經成熟,在西藏的自由呼聲中,兩位總統候選人在競選期間也明白表達反對中共鎮壓的手段。現在朝野,不分藍綠、族群、性別、年齡都能聲援西藏和平運動。

台灣解除戒嚴二十一年,婦女在民主和人權的思潮中,更能對比「有」和「無」之間的差異度。尤其最近幾年,性別工作平等法、性別平等教育法、性騷擾防治法,在婦女努力爭取之下通過,顧及性別議題的完整,使台灣名列亞洲數一數二的地位。女性要支持女性的人權,而戰爭暴亂卻是婦女人權的擊傷力,呼應西藏婦女的和平主張,使西藏的孩子、父母、妻子都能擁有平和、健康與安全的生活。

台灣婦女不希望孩子只是屬於母親的。孩子要父母共同灌溉成長,社會也把孩子視為未來的樑柱。孩子在還沒有成熟之前,任何人都不能剝奪孩子的幸福權利。
西藏的經歷會讓台灣警惕,面對戰爭的陰暗,我們也正尋求光明的智慧到來。
在遙遠的西藏,宏鐘般的祈福念咒,不就是追求更大的福報?中國在破四舊的文化大革命後,我不知道他們是否能理解佛教因果循環的道理?台灣宗教自由化的程度,或許也是可以給中國更大的啟發﹗

沒有人希望戰爭,但往往是主其事者或掌權者要發動戰爭,以鞏固自己的權勢。在上位者若不能以人民的利益為依歸,反而造成人民更大的痛苦。達賴喇嘛已經向中國領導人表達為了實現和平與穩定而共同配合的意願,以扭轉目前惡化的情勢。我們也希望中國能為了和平而展開和解的曙光,儘速做出和談的動作。慈悲,沒有敵人。婦女期待大大的慈悲,能帶來大大的和平,使西藏更幸福。

窗外有藍天

今〈2008〉年的地球日,由美國發起「天空請願書」( Sky Petition),請關心地球的公民,都向國會議員請命,請他們對於溫室氣體排放加以控管,以遏止全球暖化。

從1970年開始,地球日的活動就在全世界各國熱情串連,由民間團體發起,其後政府和企業相繼加入。三十八年來,大家特別在4月22日進行地球保護的行動。我們希望每一天都是地球日,讓美好的行動天天都發生!

地球環境在工業大革命之後,大量開採和長距離運輸,使得資源和能源不斷消耗, 同時產生污染。瑞秋卡森女士在1962年發表「寂靜的春天」,對環境受到汙染,以致鳥群動物不再鳴叫,春天變得安靜無聲。在地球日活動發起後,人類的反省力量產生變化;近四十年,數億人們積極投入,從地球可持續發展的角度,想為現代和未來的子孫,留下一片生存的美麗空間,尊重生命與萬物共同生活。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權利擁有天空。白天望著清澈藍天,晚上享受繁星滿天。不論我們是貧窮或富貴,不論我們是在台灣或美國,我們都擁有同樣的一片天空。然而,現在,當我們仰望天空,天空仍然是一片蔚藍嗎?在地球很多角落,工業的汙染、汽機車排放的廢氣、露天的燃燒,都把我們的天空弄髒了。污濛濛的灰天,遮蔽我們的雙眼,也遮蔽我們的心靈,使人都陰沉起來。

恢復天空的美麗,讓每一個在天空下的人,充滿快樂的富足。西雅圖酋長說,「誰能購買我們的天空呢?」他們應該屬於我們的子子孫孫,我們只是替他們看守而已啊﹗望著窗外,我摸不到天,但我知道這片藍天現在是屬於我﹗今年國際地球日發起團體呼籲:為了拯救我們的天空,請大家在地球日的這一天,穿上藍藍的天空色,共同宣示自己的決心。希望你能共同加入保護天空的行動喔!

喜歡嘗試的女人

生命沒有對錯,只是一個過程。
而我,還滿喜歡我的過程。
年過五十,卻沒察覺已經到人生中場,還想繼續好玩下去。

我是很平凡的女性,一路上讀書、工作、結婚、生小孩。沒想到婚姻裡跌一跤,卻讓我卸下家庭的負擔,走入非營利組織—主婦聯盟,從此就展開了一場環保、婦女、消費、教育的豐富之旅。

我從沒想過我可以擔任領導人,雖然讀書時曾做過班長,但我想應該是我很乖巧的緣故。我喜歡說我是主婦聯盟栽培的,她們給我機會寫稿、去參加會議、去討論法案、去主持街頭運動、還派我去演講宣導。漸漸地,我就從小義工長成大義工了。我發現我以前所學到的會計、法律、英文,都派的上用場。但是我還要學習社會的議題,所以生活很充實。

我想沒有人像我,年紀三十七,還可以去美國讀書。國外的經驗,使我更自主獨立,再享受學生的生活。人生不就是一連串的挑戰,迎向前去,雖然過程中有挫折,但是天生樂觀平和的個性,總想別人過得去,我也可以過得去。於是,一關接著一關,人生的麻煩事就變少了。生命變得很輕盈,隨處流動,隨遇而安。

現在我在十一個團體擔任理監事,大家都知道我有一點忙,所以對我的要求不多,我量力而為的付出,他們也都能體諒。我喜歡在民間團體參與,在資源很少的情況下,為了理想,提升社會品質而努力,我看到很多蠟燭,在角落發光。聚集很多光線,世界就亮起來,心裡暖暖的。人所要的不多,一間小屋,可以遮風避雨,擁有一杯咖啡,一首好歌,一本好書,一個好友,一群家人,生活還是很快樂的。人失去一點點,所獲得的更多。我享受不圓滿的人生,知足常樂。

天天開心過生活,每天和很多人合作,完成了一些事。我喜歡受人利用,表示自己還有用。自從擔任過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的董事長之後,別人就發現我可以做組織的負責人,於是我現在被選為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的理事長和台灣綠黨的共同召集人。「勇於開口,敏於行動,樂於承擔。」是我在主婦聯盟學到的座右銘。我喜歡接受挑戰,去嘗試新的體驗,人生就是這樣,充滿驚喜,不是嗎?﹗

淺談企業社會責任

企業是以營利為目的。當我們說到一家公司很好時,大都以這家公司產品優良,市場銷售情況良好,股價節節高昇,負責人正派,公司繳稅很多,對員工提供很好的福利,甚至品牌國際知名。但是隨著社會觀念改變,企業能賺錢,不僅僅是消費者的付出,也是整個社會提供足夠的資源,才可以賺得利潤。

「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不應該是一個口號,也應該是一個落實的行動。近年來,國際上提倡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就是提醒企業要回饋社會,而這個回饋不是一種施捨憐憫,而是一個責任。所以每年企業在做年度報告時,除了列出財務報表,還要提出為這個社會做了哪些有利益的事。企業的付出會影響社會,社會也會影響到企業。

有一個國際環保公司生產地毯,他們發現經常走動的區塊,地毯容易磨損;但其他區塊卻還可以使用。如果,要換整張地毯,就必須整個淘汰,非常消耗社會資源。於是,他們提供一塊塊的拼裝地毯,磨壞了可以替換;地毯材料還可以再生再製成新地毯,資源一點也不會浪費。

產品本身就能夠提供社會良性循環,當然是非常受到肯定的。然而,企業若撥出一定比例回到社會,以自有盈餘來協助非營利組織,發展社會互相幫助和提升的工作,就會形成另一種循環,變成伙伴關係。企業本來就是以營利為目的,賺錢是天經地義的邏輯,但若是自己賺得飽飽的,只有股東分紅受益,可能造成貧富懸殊的社會,反而可能會發生社會問題。

有些人沒有能力賺錢,並不是那個人懶惰。可能是他的身體先天或後天受到傷害,無法正常工作。例如:「喜憨兒」出生就有異狀,他們也不是自願要成為這樣子。當台灣成立「喜憨兒基金會」想要自立自強,製作麵包糕點,自己販售。美國花旗銀行以企業社會責任的精神來幫助他們,透過公益捐款和無息貸款使「喜憨兒基金會」有一個初創的資源,來幫助更多的「喜憨兒」。

台灣企業這幾年接受國際潮流的影響,不再只是幫助貧困的個案改善生活,而是更提出支持長遠的計畫,改善社會人文環境及自然生態的下滑。為了抗暖化,台積電公司興建台灣第一座綠色廠房,外圍種植兩萬棵植物,每年可吸收四千多噸的二氧化碳,降低氣候溫度。和泰汽車公司為加強道路安全,提供子女獎學金給三年無肇事記錄的優良駕駛。這些企業的成果受到社會的讚揚,他們就會更願意投入社會的關懷,幫助社會變得更美好。

企業受到鼓勵,美好的事情就會不斷的發生。台積電的員工,在假日到台中科博館擔任解說員,將科學知識,傳達給民眾。如果一個企業都認養一個非營利組織,投入財力和人力協助,非營利組織將他們要做的工作更加發揚光大,就必能提升社會的水平。

台灣自從解除戒嚴之後,非營利團體蓬勃發展,紛紛關注到弱勢族群。早期雛妓議題,近期國際人口販運議題,都是阻止弱勢人口繼續被欺負的黑暗面。單親家庭需要協助,不是只有經濟的弱化,可能還有子女照顧的窘迫,或是個人精神的無助。企業如果在組織內照顧員工和關心他的家庭,提供員工托兒設備,聘請合格的幼教老師,就會減少社會問題產生。在企業之外,如能長久關懷單親子女的教養,提供書籍和讀書空間,甚至獎助學金,都能在社會責任上發揮功效。孩子是國家社會未來的希望,照顧需要照顧的孩子,使他們不會失去人生的方向。

企業的社會責任可以創造雙贏,甚至三贏。企業將部分盈餘以責任的心態照顧社會,不論是維護一座公園或照顧一條街道的樹木,社區都將因而受益。空氣品質好,居民身體健康,精神愉快,也可以減少健保費的支出。居民因為感受到企業的社會責任,對企業有信任感,採購物品,也以該企業產品為優先,增加競爭力。

現在的行銷策略,不能再自謀其利益,也要為社會創造利基,讓員工們能受到優質企業文化的影響,達到公司治理的目標。社會不斷在進化,企業本身的存在價值不斷提升,將內部控管和外部加持結合在一起,彼此形成社會網絡。企業就像人一樣,不能離世而獨立,只有自己好,別人不好,走出企業,仍會碰到不良份子的干擾。台灣企業要盡到社會責任,給社會熱情的回報,走到國際上,都會使人欽佩敬重。

蘇花高的危機與轉機

2008年總統大選前不到二十天,環保署又投下了一顆手榴彈,決議蘇花高環境影響評估有條件過關,讓關心蘇花高的人士一陣錯愕﹗後來因為傅崐萁立委在立法院點名環評委員偷渡及圖利財團,令環評委員大為光火,決定無限期擱置蘇花高案。

3月3日蘇花高第四次專案小組審查會場外,環保署另設旁聽室,裡面贊成和反對的人馬,壁壘分明。在只能各派十名代表發言的情況下,贊成派裡的縣議員、業者輪番上陣,口才便捷,有人強勢,有人軟調。反對派裡年輕人居多,再加上環保團體代表;會後我聽說,有些人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陣仗,有點心驚膽跳。

蘇花高計畫於1999年9月15日送環評說明書到環保署審查;2002年12月24日行政院核定建設計畫;2003年12月12日行政院函示暫緩動工;2005年12月27日逾環評法三年應開發期限;2006年另送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至環評委員會。經歷九年時光,來來回回的討論,參與的人士,進進出出,台面上可能有上千之多,台面下更不可記數。畢竟我們只有一個花蓮,蘇花之間的生態應如何維護?花蓮整體規劃方向如何?此事不但花蓮人關心,全台灣的環保團體都關切。

在最近蘇花高議題上,欣喜很多年輕人、企業家、文化人都進來一起投入。在我參加「全國青年環境論壇」會議中,年輕人用年輕的方法來整合後續策略,包括全國環境行事曆、全國環境青年智庫、環境影響評估實證研究團隊、環保旅行看環島風景,鼓勵年輕人就是要有反叛的精神,有些事情現在不做,以後永遠不會做了。

有人說現在年輕人是草莓族,承擔不了責任,一捏就壞。但是我接觸到的年輕人卻非常積極認真,努力尋求突破,不被舊框架束縛。生活就是真正去接觸,觸動的那一個時間點,變化就產生了。蘇花高就像一個觸媒,年輕人就在這件事上要投入熱情,每個人都可以去深入體會這其中的變化和成長。整個社會就因新的元素進來,產生新的效果。量變會影響質變,質變也會影響量變的。

台灣不是只有蘇花高議題。最近幾年,樂生古蹟保存、松菸大巨蛋興建、中部科學園區、台塑大煉鋼廠、澎湖博弈特區設立等等事件,年輕人的身影不斷跰出來,接棒傳承的力量,就像漣漪一圈圈擴大。

環境的破壞,產業的發展,都影響我們下一代的未來。與其等待大人們構築一個大人想望的世界,為什麼不讓年輕人自己來築出他們的天堂?我看到年輕人懷抱堅持自己的想法,即便蘇花高的結局不是自己所想要的,但「我曾經努力過,我無遺憾﹗」年輕不就是這樣揮灑人生?朝著目標理想前進,結果如何,不努力怎麼會知道呢?在蘇花高的道路上,我看到危機,也看到轉機﹗

(2008/3/24 立報)

一次性用品減量,你會嗎?

台灣推動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已經超過二十年了。國人幾乎都已經會把家庭、學校、辦公室的垃圾做分類。就因為大家都必須配合垃圾強制分三類,所以台灣家戶垃圾量比起二十年前約減少了一半。

有時候聽到別人抱怨,台灣人垃圾分類做得不夠徹底,打開垃圾桶檢查,就會發現仍然有人把可以回收的資源放錯到一般垃圾桶裡了。即便是這樣,有人不好好做,但是我們仍然創造了資源回收系統,提供清潔工、資源回收商、再生再製處理廠員工的就業機會,以及材料重複循環使用的機制,一年資源回收發放的基金約有五十億元呢﹗

有一次聽到環保署的長官很得意的宣布:台灣一年回收50億支保特瓶。這就表示一年大家使用了50億支保特瓶,平均每人使用了21.7支。保特瓶是石化製品,原料本身就是大地珍貴的資源,提煉製造過程會產生二氧化碳,運送途中也是消耗能源的。所以一年50億支的回收成績,我們是要高興?還是難過呢?

保特瓶如果只是裝水的容器,我們可否帶自己的水壺、水杯、水瓶?現在一瓶600cc的飲用水可以賣到28元,比起汽油都貴呢﹗站在經濟的角度,實在很不划算﹗如果站在環保的立場,更是不值得鼓勵﹗

我們生活中充斥太多的一次性用品,除了保特瓶外,免洗便當盒、免洗筷、擦手紙、廚房紙巾、飯店牙刷、輕便雨衣等應該都是屬於一次性的產品。我們原來使用的習慣產品被淘汰了嗎?非也。我們仍然可以看到很多人使用不銹鋼便當盒、自備筷子、手帕、抹布、自備旅行用刷牙膏、機車雨衣。少數人求得一時方便,卻留給多數人分擔後果。台灣的垃圾山會長得這麼快,一次性產品的貢獻應該算是最多的。

近二十年來,因為環境的壓力擴大,全球各國不但要求大家一同維護這一代的利益,也要謹守下一代的利益。永續發展或可持續發展的精神和原則,是當下生活者要努力來遵奉的行為。資源消耗越快,物以稀為貴,物價就會節節上揚;而除了陽光之外,沒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以前我們說陽光、空氣、水,是萬物都需要的基本元素。現在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我們,已經瞭解:乾淨的空氣和水是多麼的昂貴,有限的資源是多麼的珍貴。我們應該以產品能多次使用為常態,一次使用者為特例。

我們認為還來得及扭轉使用物品的習慣,只要從心裡轉變,一念之間,也可以轉變到行為。以前,因為不瞭解垃圾問題,買東西、拿塑膠袋,一點都不手軟,總認為是個人的行為。看到街頭巷尾的垃圾堆,蟑螂老鼠亂竄,也以為台灣就是這樣積習難改。而今,生活裡注意要用環保杯,帶環保筷,提環保袋。甚至出門旅行,自備盥洗用具,帶一雙拖鞋;這樣也能讓飯店減少一些垃圾。近幾年環保風氣漸起,如果我們要在飯店多住幾天,為了避免使用一次就清洗的水資源和能源浪費,很多人都會要求飯店不要每天換床單、毛巾。綠色的風潮已經漸漸流行起來了﹗

改變,就從小地方開始。你有攜帶手帕的習慣嗎?試試看,帶一條手帕在身上。洗手後擦擦手,吃過東西擦擦嘴。回家用肥皂洗手時,順便洗洗手帕,既省水又乾淨。小時候,老師要做晨間檢查,就是要檢查是不是有帶手帕、衛生紙、杯子。那時候不懂,原來老師就是要我們隨身攜帶這些用品,擦汗、上廁所、喝水都很方便。環保行動家不是只有女生,現在如果看到男性拿出手帕、筷子來,就覺得他好有品質喔﹗

減少使用一次性產品的習慣,並不難。檢視有哪些東西,在你手上用過一次就要丟掉,而那些東西是你經常要使用的,甚至一星期要用好幾次,就請你趕快準備一個可以重複使用又能代表你的品味的樣式用品,讓自己開心,也讓地球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