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6日 星期一

綠消費,就是要節能減碳

地球越來越溫暖,冰山融化,北極熊都沒有足夠的冰層可以支撐,痛苦地掉入水裡。今日是北極熊,明日就是人類了。現在最夯的議題都和節能減碳連結在一起,綠色消費也不能脫軌而行。

計算碳足跡

消費,如果不會產生髒空氣、不會污染水、不會有垃圾,那一定是最高品質的行為。最近我們注意到騎腳踏車出門上班、上學、購物、休閒的人增多了,他們在勵行綠色消費的生活。他們減少污染排放,當然也在交通上減少製造二氧化碳。
或許有人會說,凡是「人」都會製造二氧化碳,所以還是會產生二氧化碳啊!其實,我們會多種一些綠樹,讓樹和人類做好朋友,它們會吸收二氧化碳,而且製造很多的氧氣給大家呼吸。

加一公升汽油,會產生2.2公斤的二氧化碳,而使用一度電會產生0.69公斤的二氧化碳;現代人都開始計算自己的「碳足跡」。買汽車時會注意一公升跑幾公里,消耗多少油。在家吹冷氣時,也會斤斤計較,還記得要開電風扇,讓冷氣循環效果更好。而且如果要添購新的冷氣、冰箱、洗衣機,還要挑選「變頻」機種,省電更多。

環保議題,過去只有環保人士會在乎,現在大家已經感受到壓力,不做,好像來不及了。「全球性思考,草根性行動」,主張從每一個人開始都來做環保。環保與經濟是可以兼容並蓄的,如果廠商再不生產節能產品,未來一定沒銷路。浪費水的產品也不容於世,打著「省水標章」的產品會比較受消費者青睞。省水省電省油,就是省錢,大家都已經明白這番道理了。

綠消費利人利己

時間的滾輪,不斷地往前跑,能拔得頭籌者,就有機會賺錢。在1970年代,世界發生能源危機,德國潛心研究發展替代能源和節能產品,在節能減碳的時代到來,德國的專利成品,外銷其他國家,搶得先機。自太陽能、風能,到汽車、家電,都可以看到他們努力的痕跡。其他歐盟國家,不落德國之後,競相推出節能省碳的產品。在亞洲的日本,急起直追,其能源產值名列前茅,令世界刮目相看。我們經常說:「危機就是轉機」,在綠色消費上,更可以看到綠色生產的出路。

地球資源有限,人口眾多,要使大家生活水平接近,有能力的人一定不能浪費。省下一口糧食、一塊布、一桶水、一滴油,都可以造福身邊的人。台灣能源99%都從國外進口,我們何嘗不是希望別人能留多一點給我們使用?讓我們購買時,可以不被物以稀為貴的價碼嚇呆了。綠色消費不但是利他,也是利己的行動。

近來在大賣場節能減碳的產品增多了,消費者的選擇也增加了,這是一個好現象。以前要買環保產品,尋遍賣場都找不到,因為都擺在角落裡,現在店家都知道要放置在明顯處,招攬顧客。這其實也在表明:我們是一家綠色商店,有在做環保喔﹗

以氣候暖化來行銷

綠色消費和綠色產品,可以說是一體兩面,消費引導生產,生產又創造消費。在這其中有一個關鍵,就是「綠色行銷」。如果只有好產品,而不告訴消費者,他進入寶山也會空手而歸。透過行銷,讓消費者知曉,當他的觀念改變,他會計算切身利益,漸漸接受好的產品。有一種行銷是「故事行銷」,氣候暖化,每個人都感同身受,大家都希望自己的消費行為不會傷害其他物種的生命。北極熊的故事、再生紙的故事、騎腳踏車的故事,我們都可以感動又升起迫切的投入。

台灣這幾年颱風到臨次數增多,威力加劇,連續颱風假使人心情輕鬆不起來。風災過後,路毀橋斷,農地淹沒菜價漲,人人都是受害者。氣候變遷不再是課本和校園的議題,而是人民生活的痛苦指標,大家都感受到了。二氧化碳增加,造成氣候快速變化,台灣在地球村的責任受到重視。

我們經常希望環保和經濟可以創造「雙贏」。今年夏季政府實施節約用電方案,省電多者還可以享受電費折扣,很多人家裡的冷氣都沒有使用。早睡早起,利用太陽公公的光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也不再熬夜上網,生活規律,身體變好了。不必要的消費行為減少,家裡也清爽不少。為了節能減碳,台灣人的食衣住行育樂,好像引起一陣調整,大家都成為綠色消費者了﹗

綠色,延續經濟的命脈

拼經濟,在現代人的生活裏,經常會聽到的「術語」。
  
經濟不斷追求成長,指標不斷提升,其實也帶來物價的高漲。企業家為追求利潤,會降低生產成本,以維繫產業的生存。因此,在全球化帶動之下,我們可以看到提供低工資和低原料成本的國家,漸漸成為世界的工廠。全球化一方面是經濟發展剝削了開發中國家的自然及人力資源,另一方面是遠距運送消耗更多的能源。

【綠色經濟新思維】

近二十年的綠色思潮裏,一直在反醒人類對資源的使用態度,也就形成了綠色消費的動力。綠色消費一定會產生「綠色經濟」。地球的資源,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尤其在這一百年間,人口增加四倍的情況下,如何節約資源,並且物盡其用,以減輕地球的負荷,人類所扮演的角色,益形重要。
  
「綠色經濟」就是在創造綠色產品、綠色製程及綠色消費。地球上的人們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一定要學習合理的取用資源。如果大量的開採,大量的耗用,土地來不及孳生人類所需要的原料,資源就會朝向匱乏,甚至消失不見。例如:對於樹木的使用,若沒有節制,則會大量用來造屋、燃柴、紙張...。失去樹木,不但失去原料,也失去「大地之肺」的機能,使得生態受到破壞,氣溫上升。
  
最近,有些有遠見的綠色企業,在生產製程中,設計可以使用較少的資源,而製造相同功能的產品。例如:汽車產業減少使用鋼鐵材料,引擎燃料使用氫能源、太陽能等;或是地毯產業可以汰換部分磨損的地毯,回收再加以製成新地毯;或是建造房屋,採用綠建材,並且儘量省水節能,營造生態優質的生活機能。綠色產品所創造的實質潔淨成果就是可以計量的綠色經濟。
  
綠色經濟並不是一直在生產製造之間打轉。有些產品使用後,其需要度降低,市場上應有資源循環再利用的機制,讓產品的壽命可以延續再使用。在二手物市場的循環裏,我們見到愛物惜福的消費態度與環保行動。有些書籍、衣服、傢俱不斷地流通;高價位的汽車、房屋也在二手市場裏產生商機;甚至古董傢俱、手飾都是數百年的二手物,年代愈久愈值錢呢!

【綠色消費新商機】

  
綠色產品會延展出綠色商機,當我們在行銷產品時,我們就在對目標客戶群做教育宣導,使消費者更能認識產品所帶來的綠色效益。
  
從前,有人認為環保是一種「理想」,是理想遠大的有志之士才會做的事。但是,現在在全球面臨氣候變化,溫度升高的現象下,颱風頻增,海洋發嘯,冰山溶解,海平面增高,使得小島國家瀕臨土地淹沒的危機。當地球暖化,受影響的不止是島國,對於大陸國家沙漠化的現象,又何嘗未受到威脅。環境保護,綠色行動,業已成為最熱門的工作。諾貝爾和平獎在2004年及2007年,都頒發給環保工作堅持者,就是對環保行動的肯定及獎勵。
  
對於消費者的教育永不嫌多。教育,就是生活價值觀的轉變。透過行銷的手段,使教育轉化為一般民眾的語言。「小即是美」、「少就是多」、「簡約的完美」、「樂活的生活」,現在的行銷哲學,不再是大量促銷,而是在理想的實踐上呈現自我及社群的品味。當某人手上提著幾個裏面裝著物品的塑膠袋,你會了解,他/她的行為很不環保,居然沒有自備購物袋。世界的消費行為在轉變,台灣處在資訊的尖端,很快引入風行全球的「環保風」,帶入更多的綠色商機。

【提升綠色生產力】

  
綠色產品的研發,結出綠色產品的果實。綠色生產可以是工業產品,也可以是商業服務。最近,在音樂界,我們就看到了偶像歌手王力宏的CD是採環保包裝,歌曲中也有環保創作,甚至在行銷中帶動使用「環保筷」的風潮。
  
生產力是一個團隊的組合,在團隊中只要有人堅持並且說服一起工作的夥伴,整個力量就會散發出來。綠色的產品有其支持群眾,而且在環境危機的壓力下,人數只會增加,不會減少。這是消費力影響生產力,生產力帶動消費力的交叉循環動態經濟。
  
北歐是我們認為生活優質、產品優越的地方。由於他們天寒地凍的環境,資源不足,使得北歐人的產品使用非常節約,也因為如此,他們對產品的規格要求就非常高標準。因此,他們能設計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而創造最符合人性的產品。高品質的產品,得到全世界的讚賞,反而可以賣得高價,得到應有的報酬。  台灣在亞洲國家中,同樣是資源有限的地區。我們能夠創造的空間,不應侷限在滿足這一代的需求,也要努力為下一代儲蓄永續生存的環境資本。這就是我們在發展綠色經濟、綠色消費以及綠色行銷的行動基礎。綠色,是大地欣欣向榮的色彩。在土地上長滿綠色的生機,才能源源不斷地發展永續的環境。

還給澎湖一片乾淨的天地----- 澎湖博弈公投的觀察與省思

澎湖要爭取開賭場,叫叫嚷嚷已經超過十年了!但是最精彩的,應該是2009年吧!

從今年1月12日在立法院通過修正「離島建設條例」第10-2條:「開放離島設置觀光賭場,應依公民投票法先辦理地方性公民投票……。」「特許經營觀光賭場及從事博弈活動者,不適用刑法賭博罪章之規定。」這等於給爭取開賭場的單位一隻尚方寶劍:離島可以開賭場及賭博合法化。於是在接下來的八個多月,爭取在澎湖開賭場的政客、財團、縣政府、學者專家,大張旗鼓,動作不斷。首先在說帖裡,不斷畫大餅,一年將會有五百萬人次到澎湖來,會促進經濟發展,增加稅收,澎湖的小孩和老人福利會增加。而且在說明會裡,還說這是中央給澎湖的一個機會,一定要把喔!

小蝦米對抗大鯨魚

在澎湖縣政府舉辦的說明會裡,縣政府都是一面倒向贊成的說辭,完全沒有反賭人士發言的空間。直到澎湖地檢署吳巡龍檢察官站出來,要縣政府改正,縣政府才撥十五分鐘給反賭人士表達意見。即便是這樣,說明會現場,仍動員很多贊成人士給反賭人噓聲,使場面看起來,大家都是贊成的。財大氣粗的擁賭財團,開始在澎湖媒體買時段,強力放送,製造聲勢。

這場公投戰役是辛苦的。保守的澎湖人,大都不願意站出來大聲反賭。反賭的聲音是微弱的,站出來的都是小老百姓,好像小蝦米在對抗大鯨魚。在台灣推動反賭十五年的釋昭慧法師結合社運團體一起到澎湖,給澎湖反賭人士打氣,並且傳授社運的經驗。於是澎湖在地反賭團體結合一致,印文宣、發傳單、掛布條、插旗幟、集結民眾靜坐、苦行、舉辦記者會、晚會活動,在澎湖一一做起來。後來更組成志工團,挨家挨戶去做說明公投的議題。一張張誠懇的澎湖子弟愛鄉愛家的面容,打動澎湖人的心,而且更清楚在澎湖蓋賭場的害處。

在台灣的社運團體也沒閒著,結合宗教團體和在台灣的澎湖人,到監察院糾舉、舉辦反賭記者會、大遊行,到交通部、法務部、教育部抗議。邀請藝文界、教育界、觀光旅遊界人士發聲,拜會監察院王建煊院長表態反對賭場。甚至經由葉智魁教授引線邀請國際反賭大將來台灣,並到澎湖。如此一來,原本是地方公投的議題,躍居全國議題,甚至是國際議題。許多在台灣的澎湖人趕回去投票或是打電話給爸爸、媽媽、阿公、阿媽,請他們要投「不同意票」。

澎湖人選擇:不要賭場

在「澎湖博弈公投」前,台灣的團體決定自費組成「澎湖縣地方性公民投票‧博弈公投觀察團」到澎湖三天,親身觀察及感受澎湖人的抉擇。為防止賄賂等行為,觀察團還到澎湖地檢署要求要抓賄選,各大媒體和地方媒體都有報導。9月26日公投當天,我們兵分六路,機動性選擇到一些投票所觀察投票前現場狀況、投票時處置是否得宜、計票是否正確、封票作業是否確實。台灣經過六十年的民主投票,在民風純樸的澎湖,選務人員和投票公民表現良好,獲得觀察團給予95分的評價。

此次公投反賭勝利,最主要的關鍵,還是澎湖人用智慧投下自己的選擇。在完全不受干擾的投票所,投下神聖民主的一票,對自己和澎湖的未來,做出嚴謹的決定。澎湖人口不多,有投票權者73,651人,在投票率42%的情況下,同意13,397票,不同意17,359票,反對澎湖設置觀光賭場勝利!開完票時,現場觀看的民眾說,「贏啦!」我才深刻體會到他們在乎這次公投的心情。有一位公教人員對我說,你們能替我們發聲,大聲說出反賭的論述,澎湖人感謝你們!

根據我的觀察,澎湖反賭公投勝利,是有其因素的。首先,財團和政府的操作不公平,讓澎湖人看在眼裡。他們或許不說出來,但心裡是清楚的。其次,澎湖要經濟發展,但要請觀光客來澎湖賭博,害人輸錢來讓澎湖賺錢,這在道德上,澎湖人是不願意的。其三,澎湖子弟的教育問題,老師和家長都訓勉孩子不要賭博,卻要公開開賭場,如何再教育孩子是非觀念呢?其四,澎湖的治安問題,澎湖人口不到十萬人,當五百萬觀光客湧入,影響生活和治安甚巨。現在澎湖治安全國第一,賭場一開,治安必定惡化,婦女對治安不佳的情形,非常擔心。其五,澎湖環保問題無法克服,長期以來,大眾運輸系統不佳、水量不足、垃圾掩埋場不足,增加五百萬人次,澎湖環境生態遭殃。其六,澎湖土地炒作,已使地價上漲,居民經濟壓力更大。其七,公投公報上建設局、旅遊局、警察局的說辭,都是贊成意見,對於負面意見隻字未提,也讓人民更加疑惑。

澎湖人替全國人做了決定

現在澎湖博弈公投未過,苗栗、金門都有人跳出來要爭取。我想,他們都只是為了要博取媒體版面而已。苗栗既非離島,豈有法源能夠開放賭場?金門靠著兩岸小三通,加上金門酒廠的福利,所得已經令人眼紅,豈需要賭場來增加光彩?博弈要登上大雅之堂,應該已是非常困難,透過公投手段,要讓全縣博弈公投過關,澎湖的例子會讓其他離島卻步。

澎湖的結果,也讓公投得到一個非常好的示範。人民會作自己的主人,人民是比政府聰明的,政府所言不見得都是對的!居住在台、澎、金、馬的人民長期有一個價值觀:賭博是不好的,會讓賭徒傾家蕩產,無法自拔,所以一定要遠離賭場。政客和財團不要輕視人民的力量!

澎湖已經向世界宣布:澎湖人不要賭場。未來的一年,澎湖人真要好好規劃,澎湖的生活願景。這次公投,二十歲以下的年輕人,都沒有權利投票表達他/她們的意見。當大人們在討論澎湖的未來時,別忘了年輕人和兒童也有話要說。說真的,在這次參與觀察澎湖公投,初期我有一點悲觀,但是不得不努力,否則會更不安。當看到一波波局勢日漸打開,我體會到眾志成城,每個人都可以有一分力量去改變,心裡踏實的相信:我們會勝利。澎湖的廟宇教會很多,我想天上眾神,也有發揮很大的力量,來看顧這片土地,使她保持乾淨良善。

(本文刊登於2009/10/10 台灣環境電子報)

培養台灣災難處理高手

莫拉克颱風帶來八八水災重創南台灣,屏東、高雄、台東災情驚人。隨後十月芭瑪颱風在宜蘭,災情雖不大,政府卻一天四次公布停上課,家長學生作息大亂。台灣面對變化的能力,有些銹鈍了,這會令人對這個國家失去信心,好像手忙腳亂,怎麼出招都錯!

計畫比不上變化。每個主管都知道,工作要有計畫,計畫越周詳,執行績效越良好。但是碰到外在環境因素影響,計畫就要有替代方案,不是一套劇本走到底。執行人員,看到苗頭不對,就要儘速將真實情形向主管報告,並要提出解決方法的建議。如果事情緊急,先快速去做,做好再報告。現在的電話、手機、簡訊、網路傳輸功能完備,速度快速,要告知別人什麼事,根本不必找到人,說到話。

分層負責,工作責任分明,平時依序分工,緊急情況十八般武藝就要上陣。有些事對你是緊急狀況,但對另一個人而言,卻是正常的事務。例如,家裡有人突然休克,緊急叫救護車來,來的人嫻熟任務,輕輕鬆鬆就把病人,緊急送到急診室急救。對訓練有素的人而言,急救不是突發事件,而是平常就在處理的工作事項。

所以,我們現在要訓練的人,就是要能夠處理緊急狀況的高手。平時大家都訓練基本知識,碰到何種狀況,如何處理。狀況不同,處理方式也不相同,而非只有一套劇本。如果台灣會操作的人越多,確實可以執行應變緊急狀況的能力,那麼「緊急」就變成「平常」。既是篤定的平常事,碰到緊急狀況,只是把平常訓練的能力發揮,頂多就是加快速度,以及工作量多幾倍而已。在緊急時,大家不要休假,等事情做到緩和時,大家再休假。

現在台灣企業這麼強,管理工作已經進步到「零庫存」,且可供應全球市場,這就是規劃嚴謹,不出差錯,時時都在練兵,習慣成自然,控管成功。台灣各地都在進行社區營造?營造什麼?就是要建造一個安居樂業,人人安全又健康,家家安全沒災難。這應該可以說是「零災害」的目標吧﹗

有時領導人要放手,不需要事必躬親。如果團隊夠強,分層負責,既迅速又確實。但是領導人要懂得所有的狀況,這樣他/她才能在有異常時,瞭解發生什麼事,要如何緊急處理,出招正確。在太平時期做事,高低看不出來;在緊急時間,其差異度就可以分辨得出來了。

用長期歷史看事情,天下好像有一個邏輯在運行,好像沒有什麼新鮮事。但若以日日、月月、年年來看,身處其間,就會知道其變化端倪。有變化是好事,可以訓練反應能力。大變化,就是大反應的考驗。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增益其所不能。對於台灣會不會成為全世界颱風、水災、土石流的處理高手,就看我們如何培養台灣人民了!

(本文刊登於2009/10台灣立報)

為環境而生的消費力量

八八水災之後,台灣的蔬菜、水果、肉類、雞蛋價格又漲了!八八水災受難的是小林村、林邊鄉等南部鄉鎮,影響所及卻是全國的民眾。因為颱風每年都要來,台灣人對環境的經營,應該要更用心。除了腳下所踩的一畝方圓,還要看看周遭大範圍環境的狀況。

「不要吃高山蔬果、高山茶。」二十年前開始,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就開始倡議在生活中做環保,不要食用傷害環境的食材。環境保護,不是口號叫囂,而是要展開實際的行動力。

如果消費者一直喜歡消費高山上生產的高麗菜,那麼就會鼓勵更多農夫上山耕種,砍下一棵棵大樹,成為高麗菜園。護衛土地的大樹不見了,樹根不再牢牢抓住土地,山石滑動,土地崩毀。大量消費,就會有大量開採的危機,造成土地鬆動。一日日看不出來它的變動,一年年的累積,大地回應給台灣人的就是一波波的土石流。

消費者買東西,不要只看它「好不好吃」,還要看它有沒有傷害環境!做一個聰明又有愛心的消費者,要瞭解手上的蔬菜水果,是否是破壞環境而來的,如果是,我們應該要排斥它。有人問:台灣的平地土地夠生產農作物嗎?君不見台灣農地大量休耕,台糖土地閒置?連苗栗灣寶的良田,政府都要徵收轉化為工業區?政府離棄平地農業的心態,反而造成農村人口外移,農民人口老化現象。

擁有一畝良田,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孩子在田園裡奔跑,大人看黃昏夕陽,享受悠然見南山之樂。現代農村引進新的思維方式,讓消費者親近生產者,體驗短期農村生活,親自當農夫拔草採收。流汗的舒暢,看到土地扶養我們的感動,促使天人合一,尊重土地,尊重農友,懷抱感恩的心情,珍惜每一粒米飯、胡蘿蔔、青江菜、南瓜、大蒜…...,生命互相滋養與肯定,甜香的滋味,讓身心靈都健康。

台灣沒有浪費奢侈的本錢,我們生長的土地就是狹小有限。但是老天爺卻又眷疼台灣,土壤肥沃,雨水豐沛,四面環海,資源豐富。如果台灣人不貪心,而且用心經營,我們可以成為幸福的天堂。有一群人,用自己理想的方式在過生活,吃簡單的食物,搭大眾運輸工具,減少製造垃圾。行有餘力,站出來關心別人,關心環境,甚至關心國家政策。如果我們個人做得很好,但是國家政府卻不規劃完善的公共運輸,讓良田休耕,越域引水供應工業使用,讓污染的產業免稅經營,一個錯誤的政策,反而是財團受益,全民遭殃。

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但是全民的力量無限,用消費者的採購行動,就可以扭轉社會的風潮。現在,很多人開始吃「環保素」,因為瞭解到飼養動物要花費許多蔬菜水果穀物,而且動物的排泄物很多,造成河川污染。如果直接吃素食,就可以避免消耗過多糧食轉化成動物肉質,直接減少地球資源消費。這些行動都值得鼓勵,如果不能一週吃素七天,也可以嘗試一週一天,一週兩天,視情況慢慢調整。

如果我們不可避免會產生糞便,以前是把糞便拿去肥沃土壤,滋養大地,現在科學進步,把糞便拿來產生「生質能源」。科技的進步,可以解決一些難題,知識的力量,也會產生新的動力。消費者如果用關懷環境的角度來消費,生產者就不敢造次,不會傷害環境來生產食物。

颱風明年還會來,與天地共生,是台灣人的宿命,對環境的愛護,是我們責無旁貸的選擇。減少消耗,選擇性消費,我們做的還不夠,還要加油!展開每一個愛護環境的消費行動,雖然它是一個小小力量,集結起來,就會是一個大善果!

(本文刊登於 2009/10 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 綠主張月刊 第73期)

88水災的代價

水災有代價嗎?

今年中度颱風莫拉克沒有造成風災,卻爆發「八八水災」。由於台東、屏東、高雄、嘉義、南投災情慘重,房屋倒塌、淹沒、沖毀,700條人命死亡失蹤,國內外緊急募捐款項超過100億元。「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以特別預算方式編列1200億元,而將以舉債方式籌得經費。內閣總辭,行政院長下台。比起十年前的九二一大地震,有人估計至少要花上十年的時間,才可以將受災區,回到常軌。上萬個家庭的心理負擔,恐怕是一輩子揮之不去的夢魘。這就是一次水災的代價!

颱風每年都要來,台灣人都是伴著颱風長大的。從這次颱風的結果,我們非常擔心:台灣還能夠承擔幾次的颱風豪雨的侵襲?有人說,如果這次的「88水災」發生在台北縣市,600萬居民的命運將會如何?這次台北幸運逃過一劫,下一次呢?現在南部重點是救災重建,北部重點是預防準備,但是預防的工作,我們準備好了嗎?老實說,恐怕很多人都覺得還沒有!

台灣長期開山闢土,2300萬人口都靠土地滋養孕育。關心環境的人是少數,談論環境議題,有人還覺得曲高和寡。大地平日受到摧殘,當她來個「輕舉妄動」,台灣人就受不了,乖乖「繳納」1200億元,平均每個人強迫負擔5217元。

國家安全層次的思考和戰略

2004年敏督利颱風導致「七二水災」,2006年立法院通過八年800億元治水預算。前次的任務尚未執行完畢,新的任務又來了!台灣再不重視環境生態,是不行的!當有一群人超抽地下水,政府公權力不敢介入,致令土地低於海平面3.4公尺,幾乎有一層樓高度。這樣的區域,還有人在居住,於是,堤防越築越高,人心擔憂也越來越高。與海競爭,何日終止?

超抽地下水,看起來是不應該,但是當地人民的經營生計,是否有完善的規劃?讓靠海的民眾可以提升他們的生存機會,增加競爭力。靠海吃海,靠山吃山。居住在山坡的民眾,個人傷害環境的能力有限,但是大規模的累積傷害,就很可觀了。

這次88水災,大家又再提起國土長期超限利用,甚至濫用,應該要將國土安全提升到國家安全層級,平時將相關資料彙總累積分析研究,加強風險分析,建立災害預警系統,除了呼籲警告,也應有執行力來執行。其實,每次風災水災,我們都會提出類似的結論,但是後來就不了了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沒有全方位思考,在地性對策,累積的災難,讓全民都得到憂鬱症。傷害,不是很快排除就好,後面的復健,才是需要更大的耐心和用心的。

在地球暖化的時代,每一個國家領袖都會發表環境宣言,宣誓為環境努力的決心。美國總統歐巴馬要投入抗暖化的行動;日本每位個首相上台,都會提出環境政策方向宣示,這都可以看出環境議題已經是領袖層級的優先思考位置!台灣蕞爾小國,平時就應祈求工業大國不要製造太多造成溫室效應的排放物,以免太平洋颱風形成頻繁,傷及台灣。台灣自己也應率先堅定保護環境的信念,自我要求實踐。否則,一次水災就讓大家損失一次,今天我救你,明天你救我,台灣自己救不了,別的國家來救。我相信今年台灣的「88水災」的故事,會寫進很多的教科書內,提醒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和災難搶救的執行力。

人人參與預防行動

小時候,我們怕「共匪」飛機攻過來,每年都要進行防空演習。小學生跑不了多遠,所以老師教我們就地躲在桌子下面,用手摀住耳朵和眼睛,還要把嘴巴張開來。現在,環境災難就要開始,我們是否也應該編列一套環境教材,讓大家知道如何與環境共處,而且一定要確實執行預防預備的工作。不怕颱風來,只要我們有準備。

台灣的人民要學會:颱風的預防工作,要擴大範圍。颱風來臨時,我們最好躲在家裡,非必要不要出門,因為我們相信「家,是安全的!」大家準備手電筒、蠟燭、電晶體收音機、糧食、零食,要關好門窗,還要把花台上的盆栽收在安全的角落。現在,可能還要加上注意戶外有沒有水溝或河水暴漲,山坡的泥流會不會衝進家裡,還要注意路基有沒有被淘空,房子的地基還在不在?最重要的是:如果要逃生的話,你要帶的東西有沒有打包好,免得措手不及,連身份證都沒有,很難證明「你是誰」?每個人都應該知道,通報援救系統在哪裡?到時可以找誰求救!

危機,就是轉機。現在我們要做的工作很多,讓這次的經驗,成為下一次的停損點。國家願不願意調整產業政策?願不願意繼續賺百億,虧千億?取締抽地下水的人力要不要增加?民意代表可否提升視野,關心國家安全?人民在這次的水災中學習到與環境的關係,加速對氣候變遷的認知。當我們認賠了很多時,我們也應該要回賺一些。當下次風災水災來時,我們已經準備得更好了,代價也減少了。天佑台灣,人民也守護台灣!

(本文刊登於2009/10/01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會訊 第235期)

搶救灣寶‧保留優質農地

你知道『灣寶』在哪裡嗎?

灣寶里,位於苗栗縣後龍鄉。搭火車在大山站下車,開車走北二高在大山交流道出口。灣寶里因農地物理條件佳、生產力高,作物以西瓜、雜糧為主,而且社區長期致力於有機農業推展,獲得文建會社區總體營造及經濟部有機生態藝術村輔導計畫補助。因為灣寶西瓜有特色,連續八年,灣寶社區都舉辦「灣寶西瓜節」,今年第一名的西瓜,一大顆重達43斤。瓜主樂開懷,瓜民笑呵呵!

美好農地,要被強迫變更

灣寶這一片美麗的農地,因被苗栗縣政府相中,想規劃成工業區,而將汲汲不保!這就好像一位標緻的美女,被某大爺看上了,想要強搶到他手中!

在後龍鄉民都不知情的情況下,苗栗縣政府於96年10月15日向行政院申請報編工業區,行政院於97年4月22日核定。次日消息傳到後龍,鄉民錯愕萬分。隨後,環保署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於97年11月25日同意有條件開發。苗栗縣政府即依「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第23條之規定,研擬「後龍科學園區開發計畫」可行性規劃報告,報請經濟部工業局於98年1月21日函轉內政部區域計畫委員會審議。目前,「苗栗縣後龍科技園區開發案」,正於內政部區域計畫委員會及環保署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議審議中。

由於計畫須徵收私有土地約佔51%(184.6公頃),其中大多土地位於灣寶里。灣寶里居民堅持農業、拒絕徵收與開發。為了阻擋農地變成工業地,在98年3月9日三百多位農民到環保署的環評審查大會翻案成功,退回重審。後又於98年6月18日在內政部區域計畫委員會,審查「苗栗縣後龍科技園區開發計畫實質審查是否繼續進行案」,灣寶這群純樸的農民搬來今年的「冠軍西瓜」、南瓜,堆置在營建署大門口,抗議縣政府欺壓農民的行為。農民們訴說,他們在當地參加由苗栗縣政府舉辦的說明會,不斷的反對,但縣政府就是鐵了心,完全不顧他們的聲音。

依據苗栗縣政府申請報編「後龍科學園區」之土地使用分區及編定情形資料,其中包括:特定農業區土地203.1公頃,一般農業區土地4.87公頃,山坡地保育區土地141.23公頃,以及其他土地,共計362公頃。苗栗縣政府復於98年6月重新調整該園區報編面積,減少特定農業區農牧用地21公頃,成為340公頃。所謂「特定農業區」,就是優良農地或曾經投資建設重大農業改良設施,如農地重劃等,經會同農業主管機關認為必須加以特別保護而劃定者。在「後龍科技園區」340公頃土地中,「特定農業區」就佔了203.1公頃,比例高達百分之六十。

官字兩個口,正說反說又胡說

台灣農地因為休耕及廢耕而日漸減少,糧食自給率只剩下百分之三十。政府對於優良農地不但沒有積極保護,還配合工業區的規劃,一公頃一公頃的割讓出去。「官」字,兩個口。當政府要他們做農業時,就說「灣寶里」是苗栗縣農地資源空間規劃成果中「自然環境最佳的農作地區之一」,更是稻米及其他作物的高適宜地區,農委會亦已完成農地重劃、農水路改善,肯定其生產、生活價值。當政府要徵收農地蓋工廠時,就說這個地方產值低,每公頃產值只有2.7萬元。灣寶人說:「如果這個地方每公頃只有2.7萬元產值,我乾脆休耕,還可以向政府領9萬元。我又不是頭殼壞去了!哪有可能只有2.7萬元呢?」

除了「特定農業區」係國土規劃「區域計畫」中辦竣農地重劃,且政府曾經投資建設重大農業改良設施之「資源生產敏感區」外;依據區域計畫「非都市土地農業用地申請開發使用原則」之規定:經辦竣農地重劃之農業用地,應以農業使用為原則,並應維護其良好農業生產環境及設施。農委會刻正推動「由下而上」的農村再生政策,而後龍灣寶極具農業生產、生活與生態價值,更具有農村社區自主營造能力,是農村再生的示範經典。

其實,苗栗縣政府的政策迷思,就是想要蓋「科技園區」。新竹有「竹科」,台中有「中科」,苗栗也想要有「苗科」!縣政府一直想把後龍地區變為工業區,在民國85年經居民反對而作罷。現在又受到財團鼓吹,縣政府又動腦筋到這塊土地上,戴上「科技園區」的帽子,其實就是蓋工廠。本案不僅涉及工業開發與農業政策的衝突、選址不當造成不公平與不正義,以及完全漠視地主意見等問題,更重要的是,本案完全扭曲國土規劃,不尊重農業生產價值,不符合國土資源的合理利用。台灣還有多少的優質農地?在農地上蓋工廠,引進不自然不健康的工業廢氣、工廠廢水,土地豈非全盤遭殃!

農民,是最好的土地看守者

在「灣寶事件」上,我們看到「強勢政府」對付「弱勢農民」的手段,用程序一步步來取得農地。資訊不足的農民,被賣了,還替別人數鈔票。政府應是保護人民,豈能運用官方的手段,強制徵收,逼人民就範?土地是我們的母親,而農民就最好的看顧者,每天巡視她、灌溉她、肥沃她、永遠珍惜她。

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每年都要公布「國家永續發展指標」,如果是正向的,就會有一張「笑臉」;如果是負向的,出現的是「哭臉」。其中,有一個指標是「耕地總面積比」,我們經常看到的是「哭臉」。台灣追求永續發展,如果這一張「哭臉」一直出現,台灣還有什麼未來可言?乾淨健康的土地要好好保存,人民私有財產權要好好保障。台灣的出路很多,就看大家有沒有用心來思考,有沒有決心來努力朝向永續!這是人民的責任,也是政府的責任!

(本文刊載 2009/08/01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第234期會訊)

灣寶社區?環保社區?

第一次聽到台語的「灣寶社區」,我居然以為是說「環保社區」。

事不關己時,覺得它很遠;但想到「灣寶社區」是供應西瓜給合作社的產地,而且是麗芬生前經常拜訪的農地時,就覺得「灣寶」離我好近。

第一次造訪「灣寶」,就碰到「西瓜節」。濛濛細雨中,地上一稜稜的瓜田裡,大大小小的西瓜,安安靜靜地等在那裡,等著長大,等著採收。

第二次碰到「灣寶」,卻是在營建署的大門外,跟著一群純樸的鄉民,一起召開記者會。進入營建署的會場,操著台灣農民的口氣,土直大嗓門地抒發他們的怨氣。農民是清楚的,我聽到他們明明白白在區域計畫審議委員的面前,掌握三分鐘發言:「我們不要錢,我們要保有我們的土地!」

世世代代在灣寶耕種的農民,為了保衛家園,不要變成一根根煙囪的工廠,他們努力維護這片肥沃優質的農地。台灣環境意識由跟土地最親近的人照顧著,這種共生共榮的行動,才是永續的真諦,令人折服!


(本文刊登於 2009/07 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 綠主張月刊 第70期)

能源會議的角力戰場

2009年全國能源會議在4月15及16日,連續舉行兩天。這是一個爭奪能源角力的戰場!

在全國會議前的分區會議,各方人馬積極參加,尤其是和電力、石油有關的台電公司和中油公司,每場會議都有一群人在會場坐鎮,層級都不低。風能、太陽能、油品業者、小型發電業者…都在會場穿梭。當然,關心環境的環保生態團體,亦不敢掉以輕心,積極參與。

等到全國會議時,只有205位代表參加,其中包括政府官員、永續會委員、地方首長、立法委員、學者、工商團體、環保團體、消費者團體、婦女團體等。在代表名單中,婦女只有20位,約佔10%,人數稀少。雖經反應,得到的回復是:婦女在這方面的人才較少。令人扼腕!這麼大型的會議,女性的參與不足,就變成是男性決定台灣的能源方向。女性不是不關心,只是沒有機會而已!

工業部門消費能源51.7%

這次全國能源會議,主要分為四個議題:永續發展與能源安全、能源管理與效率提升、能源價格與市場開放、能源科技與產業發展。大會是採登記發言制,每位代表登記一次,發言時間三分鐘。所以每一場,大家都踴躍登記發言,尤其是民間團體,都不放棄機會。發言後採逐項條列討論,大會各議題以不表決為原則,結論分成兩種:沒有異議,即列為大會「共同意見」;若有不同意見,就列為「其他意見」。

全國能源會議不是每年召開,上次是2005年,四年後的今天再召開,大家對能源的未來發展都非常關切。尤其在全球暖化,要求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呼聲漸高,台灣在全球排名第22位,國人平均排放全球第16位。這樣的名次是非常難看的!節能減碳,不能再是口號,而是要來落實的真正行動。

去(2008)年,我國工業部門生產毛額僅佔31%,卻消費總能源51.7%,可見台灣的高耗能產業仍然偏高。服務業的生產毛額已達68%,只消耗能源11.5%,可見能源的使用和生產毛額不能成正比。有人擔心沒有能源,台灣不能發展經濟,其實只要把能源好好利用,依然能創出經濟的美景。但在工業的迷思下,政府依然想要發展石化、鋼鐵產業,只要這些產業能夠節能減碳成功,台灣就成功一大半了。

台灣能源消耗,住宅部門佔11.3%。國人在去年省電可以享受電價折扣的誘因下,節省大約15%電力。可見經濟誘因是最好的節能手段。但政府又說:台灣電價太便宜,所以要計算合理電價,免得國人用電太兇。其實我們的電價不合理,是因為政府還有補貼給工業、軍人、離島等。如果要把數字公開來計算,讓大家瞭解補貼和不補貼的合理電價,或許真相就可以大白。但目前,電價計算,人民還是不瞭解的。

擁核反核成焦點

核能議題仍是這次會議的重心。因為核四即將在兩年後運轉,核一、核二、核三不想除役停止運轉,甚至希望未來能再加裝機組,增加核能運用。所以核能界不斷在強調,核能技術升級,安全無虞。而行政院長劉兆玄在閉幕致詞時提到:核能做為台灣邁向低碳家園的過渡選項,乃是既成的事實。環保團體立即舉牌抗議。

這是一個擁核和反核的戰場,反核人士不斷希望能撐出一個空間,來發展綠色潔淨的能源。面對核廢料的難解問題,政府只想花五十億找一個地方,作為最終儲存場地。會場有人建議,如果是那麼安全,為什麼不放在台北市?也可以放在凱達格蘭大道!其實政府最想放的地點是台東和澎湖,那裡的民眾最聽話,經濟活動比較不足,用金錢利誘比較會成功。

能源不是只有電力,對於台灣進口99.3%的能源,主要是石油、煤、天然氣、核能,所以如何提升在地的水力、風力、太陽力、生質能,就是與會人士的要求重點。台電、中油、工業局、能源局都是以否定的說法回應:很難達到。使得會場非常火爆,令人氣餒!

有人說這樣的會議,不要去開吧!不要替政府背書!但是如果民間團體都不在場,意見一面倒的通過,我們這些人會安心嗎?

除了爭取綠色潔淨的能源,能源使用效率,產業結構轉變,能爭多少是多少!畢竟台灣能源最大買家是政府,政府的決策太重要了。少輸為贏,環保團體參與會議支撐到最後一分鐘,就是要讓每一條意見都受到把關,使台灣未來會朝向潔淨能源,節能減碳,低碳社會,永續發展的方向前進。

能源是國家安全的議題

台灣能源不足,是既定的事實。我們如果提高到國家安全的層次來看,當國際封鎖或價格提高,台灣就吃不消了!國家要採取何種策略來面對國家的安全?

台灣雖然地小人稠,但上天給了台灣豐富的陽光、風、大海、地熱,就是賜與我們最好的禮物。邁向二十一世紀,各國都在尋找自己的能源,台灣應該投資更多資源去研發執行屬於台灣的能源,才能生生不息。

現在風力發電收購價一度是兩元。有些業者說,如果能到2.5元,他們就可以打平;如果到3元,很多人就會進來這個市場。現在消費者用一度電要花費3.7元,如果消費者可以選擇,就買在地能源,國家也不用進口那麼多外地能源,直接間接幫助到國家的安全,豈不一舉數得!

能源的議題絕非只有少數人可以參與,我們都是國家的主人,也是能源的消費者,消費者應該能得到更多得資訊,做出正確的選擇。不要把能源議題弄得艱深難懂,這次能源大會的貴賓諾貝爾博士 (Dr. Michael Nobel) 說:「科學家在任何場合,應採用較簡單易懂的用語來說明。」我想就是要讓人民都瞭解問題並且參與討論。

全國能源會議結束了,其實這才是一個新的開始。結論249條共識意見執行情形如何?要讓民眾參與到何種程度?監督者如何監督?沒有共識的152條,政府如何繼續溝通?未來還很長,可是台灣的能源危機和減碳工作卻不能等待。我們實在沒有「拖」的本錢了!

(本文發表於2009/06/01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會訊第233期)

開賭場,救經濟?

2008年人為金融海嘯,把全世界的經濟打得節節敗退。眼見股市指數跌跌不休,很多人都把拯救經濟當成最重要的事。在此時刻,有一群想開賭場的人,提出用賭場來振興經濟。尤其離島長期經濟不振,於是在2009年1月12日由無黨聯盟提案,國民黨全數投下贊成票,在立法院修正通過〈離島建設條例〉第十之二條:「開放離島設置觀光賭場」。此條例一過,台灣又有近二十個縣市首長表示,我們在地也有適合開賭場的區域,請不要獨厚離島。


〈台灣會成為賭場王國嗎?〉


台灣從貧窮到富裕的過程中,出國觀光的比例增加。有人會到拉斯維加斯,看秀、觀光、兼試試手氣,好玩而已。後來,澳門開賭場,聽說有人專程到那裡去豪賭,於是有心人士開始探詢在台灣開設賭場的能性。有人聲稱:台灣人賭性堅強,不賺白不賺。

離島長期倚賴中央政府的離島建設基金維繫,在政府財務吃緊的情況下,有心人士的遊說就起了作用。澎湖人大概沒那麼愛賭博,想開賭場。有心人士早在那裡蹲點十多年,熟悉人脈,打點政客,讓政客影響政策,同意設置賭場。

對於一般的澎湖人,政客們就提出福利來遊說老百姓。首先,開賭場能使政府稅收增加,所以學童午餐不要錢,老人每年可以領兩萬元。其次,因為有賭場,振興觀光,一年會有五百萬遊客到澎湖來,澎湖會增加博奕稅收22億元。其三,每個遊客來澎湖停留三天,其中一天去賭場,兩天在澎湖遊覽,所以澎湖會增加一萬個工作機會,澎湖子弟不用到台灣「賺錢」,也不會到中國「做外勞」。其四,因為遊客多,機場不夠用,中央會補助蓋一座國際機場。

由於〈離島建設條例〉中明訂:「應依公民投票法先辦理地方性公民投票」。所以,澎湖要透過「地方公民投票」來決定要不要蓋賭場?澎湖縣政府已經打著「澎湖國際觀光度假區發展計畫」宣導說明會,在澎湖各地舉辦三十場。我曾經去參加一場,宣導的人說,這是中央政府看澎湖離島辛苦,所以給澎湖一個機會,澎湖人要自己作主,不要台北作主,大家要出來投票。如果澎湖不要開賭場,台灣就會拿去開賭場,這麼好的機會,澎湖要不要?


〈澎湖只剩下賭場的選擇?〉


據我觀察,澎湖人是很純樸的,他們大概沒那個能力夢想經營會賺錢的大賭場,只能靠外國的賭場業者來經營。由於澎湖沒有發展出賺錢的產業,於是有人就會起鬨:「給他蓋,不行,再收掉!」在政客的口中,除了開賭場,澎湖幾乎是沒有希望發展的。可能是經常見到藍天、碧海、沙灘、玄武岩,澎湖人沒有新鮮感,政府也沒有特別去強調這些美麗的風光,可以努力發展觀光產業。而是一直去看負面的條件,不斷強調澎湖的天氣,一年中有半年風很大,觀光客都不來。所以,只要有賭場,觀光客就會來了!

澎湖有一群想要發展生態旅遊的人,他們會想到澎湖的人數承載容量,澎湖的水資源不足,污染處理設備不足。當五百萬觀光客進來,以澎湖現有八萬居民來說,到時的擁擠和垃圾,就令他們害怕。賭博一定有輸贏,在業者經營手法下,輸錢的人多,贏錢的人少,賭場才會賺錢。賭贏的人,裝錢入袋,坐飛機回台灣。輸錢的人,在澎湖街頭亂亂走,等待翻本,也可能在街上偷竊搶劫。治安的敗壞,澎湖人也是擔心受怕的。

澎湖政府說,不用怕,我們一定做好管理!政府不應只想硬體建設,對於黑道增加,警力增加,都是可以預見的。在拉斯維加斯,他們的自殺率、逃漏稅、墮胎率、強暴率、病態性賭徒比率,在美國都是數一數二的。天下雜誌曾經做過2008幸福城市大調查,澎湖縣的幸福排比,在全台灣名列第五,排在她前面的只有台北市、新竹市、台南市、台中市。這麼幸福的生活,在開賭場後會更幸福嗎?
我想開賭場會是澎湖的破窗效應,很多無法預見的事都會在這裡發生,善良的人害怕,更不敢去澎湖。澎湖沒有成為天堂,可能會成為西西里島!


〈台灣教育的未來—博奕化?〉


有人問:賭博業的主管官署應該是誰呢?有人說:應該是經濟部,因為它促進產業發展。有人說:應該是內政部,因為它需要警察治安管理,還需要社會福利照顧。更有人說:應該是教育部,因為他要教大家去博奕。現在社會已經很亂了,我們還要開賭場,難道還有人覺得不夠亂嗎?婦女團體看到婚姻因賭博而破裂的例子,兒童團體看到因家長賭博而三餐不濟甚至交不出學費的孩子,賭博不但是害到個人,也害到社會。

台灣長期受到中華文化薰陶,在教育上強調,正正當當做人,遠離偷、搶、盜、賭。但是依〈離島建設條例〉明訂:在賭場賭博不犯賭博罪。父母要如何教導孩子賭博的偏差行為?如今在國立大學裡已經開始博奕課程學分,未來可能有些人就是以進賭場工作為職志。賭場是個吸血的窟洞,吸引人進去賭博,使之上癮,不可自拔。如何讓老闆賺錢,讓賭客輸錢,這可是一門高深的學問。當台灣變成賭博王國時,就可以取代科技產業,一枝獨秀了!

賭徒會看到希望嗎?琉球距台灣不遠,2007年共有590萬人次到琉球觀光,琉球沒有賭場,仍有許多觀光客,他們也沒有想要蓋賭場!趨勢大師大前研一說,台灣不適合發展賭場。台灣不死心的民間社會團體,在政府要蓋賭場的政策下,逆勢想翻盤,希望台灣不要變成「賭」島。但是我們能抵擋那些吸血鬼嗎?秉著邪不勝正的信念,我們要有信心!


(本文刊登於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2009.04發行 綠主張月刊 第67期)

台灣只有1%在地能源

2009年的能源會議召開了!距上次的會議已超過四年了。這段期間政府是否完成了什麼工作?我們仍是不太清楚,因為所有的報告人都是學者,他們不是政策的推動者,所以也無從談論上次會議結論的後續執行情形。

分區會議共舉行四場,然後會召開全國能源會議。北區分區會議是安排在中區、南區、東區之後,換言之,是分區的最後一場會議。在會場上,我看到三股勢力在角力。除了環保團體外,能源業者和國營企業員工都積極表達意見,希望能列入分區會議紀錄,如此就可以在全國能源會議討論後列入結論中。

身為環保團體,最擔心利益團體強力要求,卻無人把關,以致提議順利過關。到後來,政府就說這是大家的共識,列入結論。有了結論就可以追蹤進度,依以前的經驗,因為環保團體都不是政府官員,所以有時在資訊不公開或不對等的情況下,結論就會追不見了。這是環保團體最無力感之處,所以每次能源會議都趕緊來關心能源政策如何規劃。

經過兩天的會議,我覺悟到:台灣能源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從國外進口,從某種角度來看,台灣已經是一個能源市場開放的國家。我們的能源安全體系和國家競爭力,都掌握在外國人手裡。雖有台灣的企業在介入,但他們也是中間商而已。台灣政府是最大的買家,所以最大的購買力是掌握在政府手裡。能源價格、產業結構、部門效率、政策工具等都和政府相關,難怪業者在政策遊說上,不遺餘力。

政府是資源的分配者,要發展石化能源?還是低碳能源?都關係到台灣人民的未來,而在能源局僅以經濟發展為前提之下,還是以產業利益為優先。政府能否考慮人民的感受?在討論能源時加入社會、文化、環境面向的考量?社會會不會因為未來規劃方向增加科技使用,更依賴能源,反而造成生活費用高昂而產生更多窮人?台灣使用自然資源的文化有持續擴張而減少浪費能源嗎?每種能源對台灣環境的傷害有詳細分析嗎?如果使用者付費,台灣的合理能源價格又是如何?凡此種種,我都充滿疑惑,卻無人回答。

台灣為減少進口能源,應該積極發展在地能源。台灣的陽光、風力、地熱、潮汐豐沛,若積極研發、投資設備、培養人才,在十年內積極發展綠能產業,未來除了可以增加在地能源外,說不定可以技術輸出,賺取外匯,進行能源外交。其他國家的能源壓力沒有台灣大,他們可以慢慢走,台灣只剩下百分之一的自有能源,危機就是轉機,我們應該力爭上游,更積極開發新能源,而不是把錢都送給外國!

政府應該更清楚的告訴消費者:台灣的能源壓力,讓大家知道如何同心度過難關,其他政府部門政策規劃也應以節能為主要思考。有時我看到我們沒有足夠的綠建築,建築物距離太近,而造成白天要開燈,春天還要開空調。當資源稀少時,政策大調整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發表於2009/04/01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會訊第232期)

永續,提升人類的高度

前言

人類在擴充自己的適用範圍,從工業革命以後就積極發揮影響力,以經濟手段進行全球物品流動。各國產品行銷到五大洲和七大洋。當全球化進展漸漸壓迫到在地化經營,許多小地區開始反彈;同時,在地球暖化之後,發現全球化更大的危機。大量生產,產生大量消費,又產生大量垃圾。當永續觀點提出,人類開始檢討貧富不均,有些地方消費過賸,有些地方卻貧窮無力消費。全球性思考、草根性行動、企業社會責任、綠色消費,都是在提升人類的高度,朝向建構一個更能持久的家園。

強勢與弱勢之間

強勢與弱勢是相對的。

在國與國之間,我們會分辨誰擁有優勢的談判空間,誰要推銷本國物品到另一個國家,很多經貿協定,其實不是那麼公平公正在保護弱勢國家,在談判的籌碼上,強弱立現。中華民國在1971年退出聯合國,在國際上我國是屬於弱勢的國家,國際公約我們無從參與。1972年聯合國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人類環境會議(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he Human Environment)並發表人類環境會議宣言。我們在國際會議參與不足,使得我們被孤立於環境議題之外,自成一格。直到1989年有關台灣漁民使用流刺網,引起美國抗議,其後1992年犀牛角事件遭到華盛頓公約組織討論制裁,美國動用培利修正條款對台灣進行制裁。台灣才真正開始重視國際環境公約及其變化的重要性。

回到台澎金馬這塊土地上,我們也看到強勢和弱勢的變化。

有勢力的企業、政府、政客,掌握比較優勢的資源。他們說話大聲,決策圈互相熟悉,容易相互影響,也產生包袱。他們掌握的資源較多,採取強勢手段,形成社會金字塔的少數。相對於資本家,絕大多數勞工人民還是屬於弱勢。相對於大規模的開發行動,短期之內,環境是弱勢的,但只要經過二、三十年,環境的反撲就會出現。弱勢者,是否都會處於弱勢?如果他們團結在一起,數量增多,弱勢也會扭轉局勢,翻轉決定。然而,如果強勢者能以充滿聰明的智慧,真心關懷弱勢,謀求人類和地球的福祉,那麼我們擁有的世界就不一樣了!

環境議題相對於經濟議題,她總是無法立即告訴你:環境的國民所得變化,或環境正負成長的指數。所以人們彷彿都無法立即感受到環境的變化。環境的議題在眾多議題裡是屬於弱勢的。台灣即使在政黨輪替之後,我們仍感受到環境議題的弱化,她仍處於非主流的思考,媒體的環保新聞減少,國人對環境的認知處於迷迷糊糊的情境。永續的格局大於環境的單一層面,擴大為社會、經濟、生態三個面向,就像金字塔的三個支撐點,支撐出頂端的永續發展目標。


全球化的危機

全球氣候變化議題吹入台灣。台灣感受到颱風年年進來台灣的頻率增高,氣候越來越熱,海平面增高。根據台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指出:台灣海平面每年平均上升速率2.51公釐,為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的1.4倍。台灣西南部地層下陷速率,則高達每年7.89公釐。台灣長期平均每年3.5個颱風侵台,但自2000年以來,每年平均7個,而且中度以上颱風有增加趨勢。台灣的經驗,驗證全球暖化的事實,我們同理可以瞭解北極熊即將失去牠們的棲地;我們也可以想像吐窪魯的總統心急如焚地拜託大家重視全球暖化的議題,因為他的國土即將淹沒在太平洋的海水中。

台灣能參加的國際會議不多,我們積極地想要向世人宣告台灣的努力訊息。但是從造成氣候暖化的重要元素—二氧化碳排放量,台灣2006年排放總量270.33百萬公噸,全球排名第22位。這樣的成績,看在人民的眼裡,非常難受,台灣實在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當政府要求全民一起來實施節能減碳時,台灣民眾配合度是很高的。2008年實施夏季節約用電,達到標準者可以有折扣優惠的電價,大家都拼命省電。台北地區民眾搭乘大眾運輸運具比例達到四成。然而,從能源消費得知:住宅部門只佔11.3%,絕大多數都是由工業部門所消費,高達51.7%。其次是運輸部門12.3%,服務業部門佔11.5%。要人民節約,不如要工業節約,效果應該更大!

台灣希望與世界同步來保護地球,使地球可以永遠成為最好的居住星球。台灣在永續發展都希望和世界同步,1992年組團參加巴西里約熱內盧的地球高峰會議,2002年再組團參加南非約翰尼斯堡的永續發展高峰會議。當台灣加入APEC之後,就發現APEC也在討論永續發展,可見永續發展已經成為各個議題的核心,全球已經採取各種不同的行動,來提升人類共同的目標。地球不是只有人類居住,讓地球擁有各種不同的生命,生物多樣性才能繽紛美麗我們的地球。

在地角色努力

人類的思想和行動會給地球帶來正面和負面的影響,我們都希望提升正面的力量,減少負面的成分。當我們在做決定時,我們要思想對全球的影響是什麼?有一些令人尊敬的思想家、企業經營者、民間人士、甚至政治人物,當他們提出宏觀的見解,而且落實在某些領域時,我們可以很深刻地體會他們的視野,正在提升人類的高度!

地球很大,要如何照顧呢?

「全球性思考,草根性行動」,這是我們努力擴展永續的基因,到各個角落紮根。台灣自從1990年由民間引進地球日活動,政府在1997年設置「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積極推動永續發展的工作,但她的腳步還是緩慢和遲疑的。一件決策是否永續?需要有人說真話。但誰來說真話?我想會說出真話的,仍然是從民間發聲!台灣非營利組織的聲音,在近二十年蓬勃發展,因為社會的不完美,社會上自主性的組織積極發聲,提出呼籲來照顧或思考更適當的策略和行動。

我們經常會將政府歸類為第一部門,營利企業是第二部門,非營利組織是第三部門。這三個部門要認知各自扮演的角色。政府的角色,是照顧全民的利益,維護人民生活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使社會處於公平、健康、舒適、安全的狀態。企業要牟取合理的利益,但應加入環境成本的考量,不能使企業賺大錢,其他的成本都要政府和人民負擔。非營利組織的角色,要站在倡議和監督的立場,使社會公平正義得以彰顯。這三個部門要思考的利益不但是這一代的利益,也要思考下一代的利益。聽說印地安人在做決定時,要思考對未來七代子孫的影響,我想這就是永續的思考吧!

婦女與永續發展

婦女佔人口的一半,任何決策和行動都應該有婦女的參與。

地球人口從1800年的10億人,到1900年的16億人,到現在65億人,人口數是節節高昇。但是從台灣的出生率來看,卻是漸漸下降的。有人說要鼓勵婦女多多生孩子,但是如果用生態的觀點來看,就會知道:當生物的棲息地遭受破壞,生物會漸漸消失。台灣的生育子女環境,已經遭受很大的威脅,身為女性,不願或不能生育小孩的比例日漸增高,這是一個警訊!

然而,當在地物種減少時,其他外來物種會移來生根。台灣是海島,有時看台灣人種的變化,就像一個生態系的變化。早期台灣原住民是不多的。唐山過台灣帶來很多男人,和本地人通婚;1949年從中國大陸又一批人移居台灣,人口增加到700萬人。現今台灣已有2300萬人,但最近台灣出生的新生兒中,其父或母是外籍配偶者,佔七分之一。可見,人為的移動,仍然在影響著台灣的人種生態。台灣應該更努力發展生物多樣化,擴大到種族多樣化、文化多樣化。

女性的角色不是只有傳宗接代,女性是很好的生活者,也是很好的溝通者和決策者。只要給女性機會,女性會努力表現自己的長處,貢獻社會。很多社區和社團的參與者是女性,有人說女性如果認為是OK的,那麼應該就沒問題。在永續發展的議題裡,女性積極努力發表自己的見解,並希望納入決策。有些國際會議裡也會規劃女性的主題,在今年八月份,在新加坡舉行的APAC會議中就有一個女性和永續發展的論壇 ,可見女性的意見受到很大的重視。

結論

延伸1992年和2002年的永續會議,聯合國永續發展高峰會議將在2012年再度召開。我們將拿出何種成績和展望來面對2012年?現在我們就要開始檢視過去的努力到底夠不夠?我們的方向還要不要再調整?今天的論壇就有承先啟後的任務存在!

永續發展是一個目標,所有人都要朝向那個目標前進。生命之所以可貴,就是因為他是獨一無二的。生命多樣性,使得生活多采多姿。有能力者要去扶持弱勢,使每一個生命可以有尊嚴的活著。人類是消費者,也是貢獻者,我們應該貢獻能力,讓美好的理想不斷實踐,共同尊重生命、保護生態、提升品格、維持正義,讓生活、生態、生產能結合在一起,有心去改變,才能永續發展。



(本文發表於2009.06.09 永續發展國際論壇‧2009 International Forum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災難之後的女性省思

2009年的暑假好像坐雲霄飛車。在七月底大家都擔心老天不下雨,馬上會面臨缺水危機。當氣象局宣布「莫拉克」颱風形成,會往台灣而來,有些人還滿懷歡喜這個颱風到來,可以解決水荒。尤其聽說這個颱風是「中度的」,還以輕鬆心情在8月7日放了一天颱風假!

不料,在第二天就頻頻從網路和新聞裡傳來淹水、山崩、土石流、滅村的噩耗。在黃金時刻,主其事者的螺絲鬆了,沒有在第一時間投入救災,終於把台灣陷入一連串的災情中,全國震驚。「88水災」變成台灣人的惡夢,甚是引起國際的關切和援助。

台灣長期忽視環境

台灣環境特殊,水氣濃厚,林木蔬果易於生長,所以鬱鬱蒼蒼,物產富饒,成為美麗之島。台灣位處在太平洋颶風形成和走動的路線中,每年颱風都會來,以前每年平均有三個颱風登陸,在全球氣候變遷的情況下,近十年平均有七個掃過台灣。台灣人面對每年都要來的颱風,應該很有經驗,知道如何與之共生共存,因為這是台灣的宿命!

但是,台灣在長期忽視環境的情形下,結出一粒粒環境的苦果。每次颱風來襲,我們就要經過一次考驗。早在二十年前,台灣環境的主軸之一,就是搶救森林。森林是水的故鄉,沒有森林,台灣的美麗將不復存在。台灣是從海裡長出一座島嶼,土質尚未堅硬,地質鬆軟。在這樣的土地上開發利用,都要尊重土地倫理,適度控管。

經濟數字成長的誘惑,使在位者無不傾力投資產業發展。當政策向財團企業傾斜,工廠不但使用周邊的資源,還跨區佔用其他資源,造成富者越富,貧者越貧的社會現象,也使台灣環境面臨人為的破壞!

當2300萬人口的負荷,使土地開發利用,都是以人的思維在運作。開創經濟奇蹟的背後,台灣環境付出沈重的代價。長期超抽地下水,近幾年,台灣有些地區已經低於海平面,要靠築堤來圍堵海水河水倒灌。山上開鑿砍樹,更造成山搖土動。理論上,面對危機,我們應該是一個最會處理風災、水災、山災的國家!甚至災難的處理不是只在山邊水涯,上游沒有良善的管理方式,下游就會一傾洩遭殃。

建立自有防禦體系

這次被水洗禮的地區,喪失至少500條生命。家園被毀的苦難,應是讓生存者重新站起的一個機會。越是大毀壞之後的大重建,越能讓人感受到生命的韌性滋長。

小小的台灣,應該建立自有的一套防禦體系,成為大陸國家體系之外的海洋國家的體系。台灣有很優秀的人才,集結在一起,以台灣長治久安為大目標,彼此合作,共同經營。能夠有包容大度的胸襟,廣邀不同領域的人才,坐下來懇切思考,擬出大小規劃和行動,喚起全國一起來參與。

風災、水災既是不可避免的考驗,台灣的基礎教育中,就應該放入對災難的認識及如何避險。在大專課程中要加入災難危機管理,形成專業領域,為進入社會工作做準備。讓台灣的專業度加強,執行時嚴謹而有效率。學習與環境生態共生共容,不要妄想人定勝天。

四十年前,台灣的小學課本曾講述一個荷蘭小孩路經防海堤,發現防海堤破了一個小洞,他趕緊用身體將洞口堵住,使水不會淹進家園,直到大人發現他的行動而來解除危機。2005年南亞海嘯發生,有一位英國12歲的小女生,發現海象不尋常,馬上想到老師曾教導的海嘯知識,呼叫大家:海嘯來了,趕快離開海邊。

知識和勇氣是需要被培養的。培養每一位國民都有危機意識,不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有他/她可以參與貢獻的機會。每個人手上的資源不同,能發揮的功能也不同,當握有國家資源在手的政府不積極作為時,人民的心是在滴淚的。痛定思痛,建立體制,不論是誰在位,國家的螺絲不會鬆懈,運轉嚴密緊實。

民間力量集結

在88水災災情大量被媒體報導,佔據整天的新聞,台灣立即有民間團體跳出來募款賑災。捐款形成對災區的直接貢獻,集中資源,大力資助。除了捐款,民間團體已經開始討論,如何將平時倡議理念,加入這次的重建行動中。如果重建只是工程的思維,沒有對環境生態尊重、對族群文化關懷、對性別影響考量、對弱勢福利照顧,那麼重建工作只能治標,不能治本。

在這次水災中,有些是原住民部落。原住民的生態智慧深邃,早就實行與環境共生的生活形態。這次受到衝擊的地區,環境生態團體主張營造一個個小社區,以當地居民可以自我維生的機能,平時與生態互相平衡使用,災時不會陷入立即危險。唯公共空間的規劃和建構,需要在上位者邀請民眾參與一起來溝通。如果是為了生存環境更舒適美好,大目標一致,建立美好家園指日可待。

在這次災難中,我們也看到父權的現象。男性總會認為男性思考周到,會提供女性最好的保護,滿足女性的需求。在中央級「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女性委員未達三分之一,最高決策圈沒有足夠的女性參與。婦女團體要求落實「單一性別比例不低於三分之一」的原則,增加女性參與決策,可惜未被接受。在媒體報導下,民眾也可以看到明顯的性別差異,國防軍人救災勇士都是男性,女性鳳毛麟爪。捐贈物資缺少性別需求,很少人想到要捐衛生棉。

重建家園的路,漫漫長長。有人或許很急於短期完成,但依921地震的經驗,有些地區,迄今都還未回歸常軌。仔細規劃,規劃好再動工,重建不是只有一套作法,在民主人權的情況下,尊重不同意見和想像,都需要花些時間來討論的。風災水災,是老天對台灣的考驗,或許這是一次機會----讓我們共同建構公民社會的時機,台灣的重生就會在這裡實踐!


〈本文刊登於2009/09/10 玉山周報 第14期〉

2009年1月13日 星期二

紀念2009.1.12台灣賭博合法化

2009年1月12日可能是台灣道德沈淪的警兆!

我們長久以來所受到的教誨:遠離賭博、吸毒、偷竊。現在卻行不通了,因為政府告訴人民:賭博是合法的!賭得傾家蕩產的人,以前我們叫他「敗家子」;從今以後,他可以堂而皇之進出賭場。

政府是應該保護人民的,怎麼開始保護賭博之人?當價值觀錯亂時,身為父母,如何再教導孩子,你不要去賭博了。政府開一條道路讓人民走,路上卻充滿誘惑沈溺的坑坑洞洞,要人民不跌跤也難。

1月12日下午三點,在立法院就真的通過賭博合法化!這個「博奕條款」是放在「離島建設條例」裡。雖然有人認為「博奕」比較沒像「賭博」那麼難聽,但就真的是「賭博」啊!

知道通過後,我們立即轉到行政院去陳情,希望劉兆玄院長以曾經擔任過大學校長的認知,提出覆議。但行政院說這是立法院自己提出的法案,行政院會再參考民間的意見做規劃。所以我看希望不大!行政院就是推給立法院,而且國民黨團說:為了避免個別委員遭到抨擊,所以黨員立委投票要一致性。最後以71:26票通過!

下一個階段,就看澎湖的公民投票了。據我所知:財團已經在當地蹲點近十年,很多財團和有心的當地人士,土地都已買好了,而且,該打點的人也已經打點好了!

中央推給地方公投,就是要閃避責任的作法。政府會說,那是地方人民的決定,我們要尊重地方的決定!

有人提議聲請釋憲:現在我們只有全國性公民投票,開賭場的事要地方公投,那麼核四可以舉行地方公投嗎?

澎湖戶籍上有9萬人,常居人數6萬人,所以只要打點3萬人就可以過關了!如果有一半的人受到壓力,不出來投票,那麼投贊成票的部隊就會積極出動了。

賭場需要的是發牌的俊男美女。未來澎湖可能會增加很多人口,一種是以賭場為生的人,另一種是賭徒。當賭徒輸錢時,被賭場趕出大門,就會在澎湖街上亂亂走,犯罪率一定會升高的。我想,以後澎湖警力要增加多一點了!

賭場一定會開出很多回饋地方的條件,那可能是免費的營養午餐、貧窮學生的福利照顧,提供清潔打掃的工作機會,澎湖人要不要呢?

澎湖不僅是澎湖人的,她也是台灣人的啊!希望老天保佑澎湖!

珍視澎湖美 賭場非唯一

澎湖的柱狀玄武岩,馳名世界。兩年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審查委員曾經到澎湖,盛讚這是具有世界級水準的景觀,而且再加上蔚藍海洋和人文特色,世界少見。他們甚至要澎湖縣政府應該擬定經營管理策略,並爭取聯合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今日又見學者發現:海底也有壯觀的柱狀玄武岩。我們應該請中央政府積極介入調查,並儘快協助澎湖縣政府向聯合國申請為世界遺產。

去過澎湖的人都知道,澎湖最珍貴的就是她的藍天、碧海、沙灘、和玄武岩。外婆的澎湖灣,訴說人與人之間,情感的濃密,令人感受那份純真。我常想台灣人常喜歡去夏威夷、普吉島,如果澎湖的自然風景能維護更完好,交通規劃更順暢,台灣人其實是更喜歡到澎湖度假的。澎湖人不知玄武岩是寶貝,我曾經看到有人在玄武岩的頂上,設立魚池,養水產,差一點沒昏過去。有好環境,也要有好的規劃和管理,否則到處可見的玄武岩,被某些人視為敝屣,豈不可惜。

澎湖人是否能見到自己擁有的寶貝呢?有朋友在澎湖開旅店,有時會說:澎湖只能做半年的生意,夏天很忙,冬天很冷。我告訴他,如果工作做半年就可以養活一年,那其實是很好的!有些國家半年是乾季,半年是雨季;有些國家半年是白天,半年是黑夜,他們不也是利用他們的獨特資源來發展觀光?只要風景美麗、治安良好、再加上物價合理,不要怕沒人不識貨。現在國際上行銷旅遊都是以風景和人文取勝,大環境的維護靠政府公權力來管理,小環境的經營才是靠人民的用心來散發魅力。

金門因為擁有花岡岩,再加上閩南傳統文化建築、自然生態豐富,在1995年10月被規劃為第六座國家公園。相較於金門,澎湖同樣擁有珍貴碩大的玄武岩,閩式建築、咾咕石屋、石敢當、鎮風塔、蜂巢田,再加上鳥類種類高達200種,為何澎湖不能擁有國家級的規劃?反而要讓她只剩下一個選擇:要不要開賭場?政府的角色退位,放手賭場來振興澎湖。

我在美國讀書時,曾經研究過拉斯維加斯的賭城條件,它位於沙漠中,在沙漠中的道路沒有幾條,而且離住宅區很遠,所以不會干擾住家百姓。在拉斯維加斯中,警察是比較輕鬆的,因為如有人想當扒手,賭場的系統會有非常手段,先予制裁。有賭就有色,在美國,唯有拉斯維加斯所在的內華達州,娼妓是合法的。澎湖如果設立賭場,賭場經營的複雜性,澎湖人準備好了嗎?我很懷疑。

從小,我們就被中華文化教導:不要賭博。現在當「賭博」改叫「博弈」時,它就不是壞事了嗎?反而要立法保障它的合法性?我不知道未來我們還能怎樣告誡我們的孩子:「賭博是不好的!」當價值開始錯亂時,社會是更混亂的。

澎湖除了賭博,還有別的選擇嗎?我們立法院裡,有這麼多讀聖賢書的民意代表;在行政院裡,還有這麼多博士頭腦,當通過賭博合法化,你們會讓你們的下一代,浸淫在賭博的環境裡嗎?如果不,為何要把它丟給澎湖?只因為她在離島嗎?在海中有64個島嶼的澎湖,哪一個島嶼要讓她先淪陷呢?政府要有能,百姓才會有福。擁有天然資源的澎湖,希望她能受到珍惜,不要窮的只剩下錢!那就真正太悲慘了!

**〈本文部分發表於 2009/1/6 聯合報 民意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