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4日 星期一

連結你我他,一起救地球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在1989年正式立案,我們有四件寶貝,流傳至今,大家還是津津樂道。


〈四個寶貝的使命〉

第一件就是董陽孜女士的墨寶,她親筆提下「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成為我們的招牌。在主婦聯盟的刊物、名片、信封信紙、網站上,都可以看到她蒼勁俊美的書法。在當時,聽說她的潤筆費是一字一萬元。我們有幸得到董陽孜大書法家的情義相挺,真是難得之至。很多人覺得,在字體上就顯現出來我們的氣度,堅持而不流俗。

第二件就是漫畫家魚夫,他畫下「主婦聯盟照顧受傷的地球」,活潑生動,意義非凡。我們經常在演講中突顯這幅大作,這般使命與期許,讓大家烙在心裡,不敢忘記。地球至今受到的傷害巨大,主婦聯盟的成員,念茲在茲,就是希望讓地球恢復生機,永保安康。

第三件就是我們的LOGO標誌。看起來是一個娃娃頭,細看是一顆地球,裡面有一張溫和的笑臉。這是陳裕琪的弟弟陳建銘創作的,當時他才22歲。我們都很喜歡這個娃娃頭,在媽媽的腦袋裡,想的還是地球,微微的笑容,充滿信心和希望。

第四件就是我們的會歌—「世界在陽光中醒來」。這首歌的作詞人是晏若仁,作曲人是鄭捷任,他曾得過金曲獎最佳作曲獎。每次有週年慶活動、董監事交接、歡迎新會友,大家都要唱一遍。它不是流行歌,但就是主婦聯盟人人都會哼唱的一首歌。我們年年愛唱,流傳既深且久。

〈連結,讓我們有力量〉

近幾年,氣候變化速度之快,台灣洪水、旱災、土石流、淹滅村落,災難頻頻。連結社區、學校、企業、政府都堅持維護好山好水。我們讓環境保護的聲音不斷被聽見,讓受傷的土地復原,切斷不法的利益,做出這一代的努力,免得子孫面對破碎的山河,更是無力可解。棲地破壞,生命將會瀕臨消失。

主婦聯盟的傳承,就像我們擁有共同的記憶和符號,走到哪裡,帶到哪理。組織,擁有很大的宏願和目標,站到組織裡,我們都是一顆小螺絲,奉獻自己的力量,也感受到別人的力量。連結,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但連結在一起,從點到線,從線到面,就連成一個網,我們就是要這個力量,一種朝目標前進的力量。

從過去到現在,主婦聯盟一直是可以和其他民間社團連結的團體。我們相信:利己能利他,利他也能利己。自己就是社會的一份子,當我們做好後,社會就會有善的因子在擴散。即使是一個主婦,都能對社會有貢獻,其他自認有能力的人,不是能有更大的貢獻嗎?既然我們是做社會向上提升的事,就不要怕困難,找出可行的方法,一直做下去!

〈合作,結合更多人參與〉

主婦聯盟有一群人,喜歡跟別人合作。因為知道合作是最能形成改造共同的力量,所以,很多議題上,都能看到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的參與。但又考量人力有限,所以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自我檢討,參與的程度到哪裡。基本上,連署從寬,行動則採選擇性上街頭。

近來,社會運動的趨勢,漸漸有跨越社團的合作。例如婦女團體會和勞工團體、社福團體、醫療衛生團體、教育團體、原住民團體、新移民團體一起合作,因為發現彼此有交集部分,可以一起倡議或爭取。環境議題,亦是如此。環境和教育、環境和消費、環境和農業、環境和經濟、環境和健康、環境和人權、環境和性別、環境和和平,許多面向被提出來。環境議題不再是單一議題,而是跨越原有框架,彼此合作,彼此加持。所以在主婦聯盟裡,就需要各種領域的人才,使構思事物時,思維更寬廣,方法更多元。

地球是65億人的家,台灣是地球村的一份子。主婦聯盟希望能夠結合更多人,一起來保護地球,保護台灣。主婦聯盟說:參與是一條長長的河。河流是不能間斷的,河流裡要有許多水,水流要乾淨清澈,灌溉入田園,才能長出健康安全的果實。讓我們一起合作,保留美好的家園,傳給後代子孫!

(本文刊登於2010年9月 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 第84期綠主張期刊)

農民集結保護農地

驚動社會的「台灣人民挺農村,717農民夜宿凱道」活動,終於讓政府高層重視。這一波運動,在農民怒吼得不到政府善意回應,終於走到總統府,從卑微到高調,農民跨出自己的農地,伸張自己的權益。


台灣土地很小,土地不會再長,所以在人增多的情況,土地越顯得珍貴。農地的使用,許多人虎視眈眈。早期,農地只限於自耕農才可以買賣,現在消除禁令,任何人都可以買農地,於是農地上不見農作物,反倒長出很多房子。

對於世世代代珍惜農地的農人,捨不得把祖傳土地賣掉,離開農業,我們心存感激。農民日出而做,日正當中,仍在田裡辛勤耕種。尤其,當大家一窩風的種植相同產品,豐收時,價格下滑,農民望田興嘆。在風不調,雨不順的時機,受到天災影響,沒有收成可賣,望天欲哭無淚。這種辛苦,農家子弟最是瞭解,即使非農家出身,經由報導,也是感同身受。目前台灣自有農產品只有百分之三十,大多數農產品是由國外供給,本土農民農地保護,益發珍貴。對於政府的農業政策,大家都是經常關切討論。

在氣候變遷極端化情形下,台灣的農業安全,連結著二千三百萬人的命脈,關心在地食物的需求與供應,近距離消費,也是一種綠色消費!

但是政府始終向財團靠攏,用盡手段,逼迫農民讓出土地。有些軟弱的農民,屈於官府,拿錢走人;但有些把土地看成性命的農人,不願賣地,就遭政府貼標籤,說他們是價格談不攏。有幾次,我在政府和農民的溝通會議上,看到農民說:「我們就是要我們的土地,你們不要再來跟我們談價錢了。我們不賣地!」這麼明顯的表達,政府為財團,仍然步步相逼,使得農民不得不上「總統府」告狀。

政府派怪手,破壞農地,剷除即將收成的農作物,在現今社會,透過網路傳播,激起人民憤怒。尤其是年輕一代的網路族群,一聲號召,一呼百應,在網路上分工,在網路上募款,於是有些人就這樣群集到凱達格蘭大道來關心打氣!在現場,看到數十位年輕人,利用網路,直接發消息。以致農委會主委、行政院長都出面安撫農民,苗栗縣長道歉三次,農民仍不滿意。後續可能還會升高,因為不是只有苗栗,其他的地方農民,也有類似情況,要求政府要好好處理。

政府有權徵收人民土地嗎?按照「土地徵收條例」指出國家因公益需要,限制在國防、交通、公用、水利、公共衛生、環境保護、公共建築等等,絕無為私人企業而徵收。但現在的種種作為,矛頭都指向政府為私人財團而徵收。打著為人民,實際為財團,更令人為農民叫屈。

當沈默的農民不再沈默,當年輕人不再冷漠,當人民逐漸聚集,為弱勢發聲。我們可以感到民主的可貴,人人都可以捍衛自己的權利。台灣的希望在哪裡?在人民聚起,為土地而奮戰,希望就在那裡出現!

(本文刊登2010/07/26 台灣立報)

女性與環境的長期運動~主婦聯盟董事長就任感言

主婦聯盟已經成立23年了。以主婦的觀點,倡議和主導環境議題,但並不特別強調是女性主義。


我原來也是認為,環境是所有人都要來保護的工作,並不需要去強調男性和女性的區別。唯在過去六年,積極參與婦女團體的運作,開啟了我對性別不同的眼界,我發現以女性思考為出發點,確實是有不同的。

女性會從生活細節去思考問題,從家庭看到社區,也看到國家政策的方向。而且因為沒有利益糾葛,女性發聲經常是理直氣壯的。家庭主婦裡,有些正在操持家務,為家人健康照顧,為自己生活舒適品質努力,所以提出的建議是有人性關懷面,也是切入大眾的生活面。有些家庭主婦是上班族,工作家庭兩頭燒,更可以看到國家的社會政策的不足,讓女人更辛苦。

有想法且有自信的女性,會拋出自己的意見,投身進來一起工作,改變一點是一點。經過二十年,看到環境的改變。但是現在的環境議題比以前更深沈,因為它影響的是下一代的健康和生存條件。環境影響是長遠的,氣候變化、空氣污濁、水質污染、農地污染、油輪漏油,都需要長期投入復健,有不幸的污染地區,傷害母體,也傷害孩子。三十年前米糠油事件的受害者,就是明確的例子。

誰會倒楣?誰會幸運避開?如果不是細微關懷和堅持努力,問題如何能解決?女性看起來是從生活經驗角度,但每個人的幸福不就是為追求更好的生活嗎?什麼是幸福的生活呢?女性已經知道金錢占的份量是微小的,社區的潔淨、安全、健康才是真實的。雖然是一個小心願,卻需要整個社會都是潔淨、安全、健康的狀況,女人才能安心。

1995年,聯合國世界婦女大會就提出女性議題的12大領域,其中之一就是環境。這是重要的里程碑!我認為主婦聯盟可以將女性和環境議題結合得很好,激起更多的女性,一起來關懷環境,而且提出女性觀點的環境訴求。台灣女性受到高等教育的比例,已經大幅提升,受到良好教育,就要實現對社會的責任。我一直信奉主婦聯盟所主張「勇於開口、敏於行動、樂於承擔」,這次有機會再來承擔兩年董事長的責任,應該也是我對組織和社會的承諾吧!


(本文刊登於2010/08/01出版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第240期會訊)

兩個世界?三個世界?平等與歧視!~〈她們,和她們的希望故事〉 推薦序

有時候,我會知道我的身邊有兩個世界:一個是衣食無憂,一路平順;另一個是勞碌奔波,翻轉困難。兩個世界的人,有時會互相流動,有些交集,但是有些卻會互相看不到,就像兩條平行線。
〈女人的幸與不幸〉
在婦女議題上,尤其明顯。有些女人會認為,男女沒有不平等!女性沒有被歧視,身邊的人都疼她;那些處境不順的人,是因為命不好,自甘墮落,不夠優秀。
並不是所有的女人都有女性意識,有人在不平等的環境待久了,就會習慣了。
這可能就是一種「性別盲」吧!
還好的是,在世界上有很多人已經打開「性別的眼睛」,看到男女的不公平對待,甚至是歧視!出生時是女嬰,就不被好好疼惜,甚至被墮掉了。女性不需要被栽培受教育。女性被毆打,是女性該打。女性可以被賣作養女。女性要承擔所有家務。女性沒有自由,受父兄管教。女性沒有婚姻自主。女性要傳宗接代。女人不能不守婦道,而婦道是由男人制訂的。
現代的台灣人,可能覺得不可思議。其實,那個世界離我們不遠,在我們身邊的媽媽和阿嬤,可能就是受到委屈的人。她們常說:「我就是欠栽培!」她們覺得,現代女性的處境,已經好很多了。但是現代的女性有現代的難處,物價不斷攀高,賺的錢卻無法養活自己。女性工資較低。小孩沒人帶,又請不起保母,只好離職。工作壓力大,蠟燭兩頭燒。

透過婦女團體不斷要求呼籲,台灣才走到現在這樣的發展,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需要持續關注。因為看到了女性的弱勢情形,就希望受壓迫的女性能站出來,為自己努力,也希望有能力的女性,能伸出手,拉別人一把!
〈第三個世界在煎熬〉
在國際上,還有很多國家,女人更受到歧視,被販運去賣淫,無法逃跑,甚至受毒品控制。如果家族間產生糾紛,就強暴對手的女兒,以羞辱對手。戰爭時,讓女人出外取水,遭到敵軍強暴,已是正常現象。這是非常殘酷的事實!

透過〈她們,和她們的希望故事〉這本書,我們看到另一個世界的女人受到怎樣的對待。故事一個接一個,場景一國換一國,比較起來,那是女性嚴重遭受歧視的血淚。絕大部分的女性,翻身是困難的。但是在貧瘠的土地上,我們又看到幾個發芽開花的例子,努力掙脫社會的桎梏,長出自己的樣子。她們還繼續奮鬥不懈,發出光芒!國際間互相連結,將一個個努力連結在一起,互相激勵,讓人看到希望。

女人不應天生受到歧視,有問題的是那沒有平等意識的社會,以及在體制羽翼下獲得既得利益的人,他們不願放手,希望繼續奴役女人,壓榨女人。

要使女人站起來,就要讓女人有機會受教育,這是非常重要的!蓋學校,鼓勵家長讓女兒上學,賦予女人更大的視野,讓她們在沙漠中看出一條路,可以往前走。給她一條魚,不如教她釣魚。女人有了能力,她不會只顧自己,她會幫助她能幫助的人。
〈婦女議題轉到性別議題〉

婦女議題全球化----在1975年,聯合國召開第一次世界婦女大會,讓女性可以公開討論自己的議題,提出婦女十年,以保障女性,消除歧視。1979年,制訂「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 (Convention on the Elimination of All Forms of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 CEDAW)。1995年,在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提出「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以要求各國在制訂政策及方案時,要先統計、分析,才能正確制訂及編列預算,並且要做性別影響評估。對制訂和執行政策的人都要有性別意識培力,在各級教育學習的機制裡,也要放入性別平等教育。

女性占世界人口的一半,要撐起半邊天,就不要讓女人弱化。將性別議題取代婦女議題。婦女問題是社會結構問題,改變社會結構,才能使任一性別,都能平等享有更多的自主選擇和自由,才能達到人類發展的真正目的。

在本書裡,提供很多正向的思考和行動,只要願意,不論男女,每個人都可以開始著手做些事。幫助女人,不見得代表忽略男性。性別真正的平等,會是彼此關係舒服。委屈不能求全,委屈也不能持久,那會造成憂鬱,甚至崩潰。放下歧視,接納平等,張開性別的眼睛,看看這個世界,那裡還需要幫助。給一段鼓勵的話語,贊助推動性別平等的團體,讓大家多一分力量,能做多一分工作,也會幫世界減少歧視。

防災避災,與女人何關?

今年的颱風季節又要來了!經歷去年的88水災,有人開始擔心,今年的颱風還會那麼嚴重嗎?我相信,這個答案,連總統也不知道。


〈颱風每年來台灣〉
去年莫拉克颱風要來台灣的時候,很多人心裡是高興的,因為,氣象報告:這是一個中度颱風。在當時台灣是處於缺水狀態,許多水庫,儲水已不足,所以有一個颱風來,總會讓旱象解除。而且,這是中度颱風,不是強烈颱風,在防災心理的準備上,很多人是輕鬆的。又逢父親節,家族餐宴慰勞父親,處處皆是。

萬萬沒想到的情況是:莫拉克颱風帶來驚人雨量,兩天內下了3000公釐的雨水。這就像一個大臉盆不停的倒水,源源不斷。山崩、土石流、基地沖刷、屋倒、路斷、家園毀了、村莊也被淹沒了、500條人命不見了。這樣的結果,震驚世界。各方踴躍捐錢,政府編列1200億元預算善後。總的結果是,善後工程浩大,經歷一年,尚未完成。聯合國已將台灣列為氣候變遷劇烈下,第一波值得觀察的地方,台灣會不會成為第一波環境難民?全世界都在看!

台灣位處太平洋颶風往北移動的重要路線。以前平均有三到四個會登陸台灣,近十年,已經增加到六到七個。颱風數量增加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因為氣候變遷,所帶來的氣候極端變化,才是令人擔心的。氣候極端化,每一次颱風來都有可能帶來大量水氣,颱風走後,沒水變乾旱。在台灣山高且河川陡峻的地勢下,大雨帶來河川水湍急,若宣洩不及,只好亂竄。脆弱敏感地帶,首遭其鋒,千軍萬水所經之處,房屋應聲而倒,橋斷路毀。
〈台灣何處是安全地帶?〉

經歷88水災的考驗,證明台灣環境的脆弱。台灣何處是安全的地帶?以地質學來說,台灣是一塊年輕的海島,還沒長的夠堅硬。有人估計,如果莫拉克颱風是衝擊台灣北部,其災難將更甚於南部數倍。我們的公共工程,是否經得起這樣的雨量衝擊?河流宣洩是否來得及?河水與海水交界之處,鹹海是否能短時間內消化溶合這些淡水?是否會倒灌回來?

以往,台灣女性不喜歡研習土木、工程、物理、化學、氣象等理工科學,所以對環境硬體的變化,反應較慢。這是一種性別教育和文化的失衡!有人認為,女性學科學會像男人婆,沒有女人味。社會上對女性的期待,也是受保護的對象,女人要被保護,才是女人。身處現代社會,每個人都要有自主能力,能夠獨立處理自己的事務,自助然後人助。面對每年都會造訪台灣的颱風,我們對它並不陌生,我們應該知道如何跟它相處。女人在這方面的學習,可能要加快腳步,最好能夠救自己,有能力再去救別人,而不是坐在那裡等候國軍或公益團體的搭救。

妳知道,你家附近有幾條河川,它們的安全水位為何?如果河川水位到達警戒高度,地下室就危險,要先移除地下室的物品或車輛。妳有收聽或收看氣象資訊的習慣嗎?平時多累積資料,需要用到時,就不會手忙腳亂。氣象資料能滿足妳的需求嗎?解讀的方法,會不會產生疑惑?最近有人提醒氣象局,對於非氣象系統的民眾,在訊息告知時,應更人性化,提出針對男性、女性、高齡長者、兒童、或原住民都聽得懂的話語,才能滿足社會大眾的需求。專業,也應要有平民化、口語化的溝通方式,才是有用的社會資訊。

〈女性也要學習防災避災〉

如果佔人口一半的女性都能知道如何防災避災,當大災難來臨時,井然有序,不慌不忙,從容以對。防災教育要紮根,平時就要有準備,災難來臨時就不會手忙腳亂。

小時候,我們在學校都要學習空襲警報的應對行動。因為是小學生,所以學習比較簡單的就地躲避。大家迅速把椅子搬到桌子上,人就蹲在桌子下,用手把眼睛和耳朵摀住,還要把嘴巴微微張開,這樣炸彈在附近爆破時,就不會震傷到個人身體。這種學習,學一次就不會忘記,老師還每學期訓練,要忘記也難。颱風每年都要來台灣,我們有這樣的訓練和叮嚀嗎?如果沒有操作過,恐怕都很不實在,無法落實防災避災。

在颱風來前,家裡有沒有準備電池和收音機?以防停電時,資訊斷線。手電筒是否有電池?以免晚上要找東西時找不到。家裡食物和乾淨水夠不夠?避免幾天災情,自己無法自保。若有意外,可以求何方協助,電話是何號碼?如何說清楚災難情況。有關這類資訊,有沒有傳遞到每一個人民手上,讓大家不會慌亂。如果真要緊及疏散,身份證、健保卡、提款卡,有沒有放在「隨身包」裡?高血壓藥,有沒有放在一起?

〈我們要成為「災難處理高手」〉

針對不同性別年齡的需求,是否有準備和提供物資。在921大地震時,深入災區,居民說衣服寄來太多了。小孩需要奶粉,女人需要衛生棉,我們趕快向外界調度。這次88水災,有很多受災處,但災民發言者都是男性,比較少聽到女性的聲音。在原住民部落,災後有些地方果樹沒被沖毀,他們說我們有種水蜜桃,但是銷不出去。

面對每年的風災、水災、旱災,不論是住在都會區或是郊區,甚至部落,我們都要規劃一套套可以操作的防災避災指南,讓台灣每個人都是「災難處理高手」,當然女人也要是「高手」才行喔!

(本文刊登於2010年7.8月份 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台北婦女中心 女人紀事第67期 )

環境棲地破壞了,後代漸漸減少

台灣的人口減少,2009年約有35萬人參加大學甄選入學;同年國小一年級新生入學,約21萬人,可見學生數已經減少很多了。未來大學可能不用考,用申請就可以入學。2009年,台灣出生嬰兒19.1萬人,到達新低。台灣的新生兒一年年減少,讓政府非常緊張。台灣已經成為全世界出生率最低的國家!這會造成新人少、老人多的現象,台灣的勞力和生產力變低的趨勢,將有養不起的未來的隱憂。


〈自然環境破壞影響受孕〉
人類是地球生物的一種。我們在生物界會看到生物瀕臨危機變化步驟,起初是數量變少,後來僅有珍稀存活,再來就是滅種。每年在生物界滅絕的生物,優勝劣敗,數量繁多。但近百年來,消失數量驚人,所以「生物多樣性」不斷被要求,就是希望地上保有多樣生物,互為依存,不要消失太快。
生物會消失,主要是棲地遭受破壞。如果一片濕地,孕育萬種生物,當濕地遭到填平,鋪上水泥或柏油,物種就不見了。如果棲地受到污染,食物鏈不再供應,生物也會消失。如果棲地受到短期壓力,可能洪水、可能乾旱,物種也會無法生存。所以要等到棲地恢復,少數存活的生命,再努力繁殖,再恢復生物族群。這個過程,如以大自然演替來說,可能要花費一段時間。如果是大破壞,需要恢復的時間就要非常長久。
台灣最近幾年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遭受到很大的壓力,我認為這是新生命無法增加的原因。
台灣這些年自然環境破壞嚴重。從去年88水災的例子,土移水淹,大家深切感受到大地的威力。一次水災,一次乾旱,讓土地收成不好,生命就會顯得脆弱。再加上水質遭受污染,河川裡大量的化學合成洗潔劑,農藥殘留,近又發現藥品的抗生素成分增多。此讓大家每天飲用的水質不佳,累積在人體內的污染數量增加,以致莫名其妙的生病,讓人身體健康風險增加不少。有人研究,環境因子帶來的精蟲數減少,也是不孕症的原因之一。
〈社會環境增加年輕人壓力〉
新生兒可能從母親帶來的環境危害因子移轉,日益增加。例如,三十年前,發生在台灣中部的米糠油事件,證明是遭受「多氯氟喃」污染,這是世紀劇毒「戴奧辛」的一種,目前無藥可醫。經過這麼長的時間,第二代出生,調查發現母親身上「多氯氟喃」的成分減少,孩子身上有此成分。這些環境污染的情形,可能造成母親不孕,也可能造成新生代成長過程中的壓力。
社會環境的惡化,使人經濟壓力增加。年輕人落入22K族,就是每個月薪資2萬2千元。因為每個月薪水少,不敢結婚,甚至不敢生孩子,養孩子的負擔沈重。再加上社會治安不佳,父母要拼生計,實在沒有餘力來生養小孩。以致現在新生兒的母親中,三分之一是35歲以上,可見晚婚晚生已是趨勢。如果40歲前未生小孩,越到高齡,越不易受孕。台灣女子單身數增加,甚至有些打定目標,成為不婚族群。有些男人在台灣找不到合適結婚對象,迎娶外籍配偶,導致現在新生兒中有七分之一,其母是外籍配偶。在生態界,會有物種經由鳥類傳遞而移動,跨國婚姻是人口跨國移動的原因之一。
單身人士想要收養小孩,但在認定家庭狀況時,就會被排除。因為一般以為,單身家庭是不正常的家庭,小孩不能在沒有爸爸或媽媽的家庭下長大。其實這些觀念應該受到修正。已結婚的人,可能會因離婚或喪偶變成單親家庭,獨立撫養小孩。但如果單身而有能力照顧小孩者,不能收養小孩,以致未婚懷孕者的小孩就不能出養,選擇墮胎,造成人類新生兒提早夭折。
在現代社會,家的觀念應該是多元的。結婚兩人可以成為一個家,單親也可以成為一個家,單身也可以成為一個家吧!所謂核心、正常、美滿家庭的認定,也要走出傳統的概念,重新定義。如果社會觀念不改,不能在這樣社會環境認可的人,會非常不快樂。不快樂的人,怎會想要擁有健康快樂的下一代呢?生命的延續,是要充滿希望的,如果失望大於希望,下一代就會出不來。


(本文刊登於2010/07/08 大紀元日報)

向上推政策,向下做行動

1987年初,徐慎恕大姊在她家的客廳,邀幾個女人談到要為台灣做一點事,在場的人紛紛同意,慎恕姐提出要給這群女人取一個名字,過程中有人提及日本推動環保多年的團體「主婦連」,所從事的改革議題非常接近,於是「主婦聯盟」這個名號就這樣出現了。(其後,台灣許多民間團體紛紛效法採用「聯盟」這個集合式的名號,作為團體的單位名稱。)當時還在戒嚴時期,慎恕說,第一波行動就是去抗議美式漢堡在台灣賣得太貴,幾乎比在美國的價錢貴一倍以上。慎恕回憶當時的情景,去抗議的女人都刻意穿得很漂亮,就是不要讓商家認為:妳們就是吃不起。


〈改變主婦形象,照亮台灣〉
麥當勞事件,打響了主婦聯盟的知名度。尤其在戒嚴時期,這群主婦的行為,讓媒體非常驚豔,怎麼有女人跳出來做這種事,家庭主婦不是非常溫柔的女人嗎?怎麼敢在國際大企業前展開抗議行動。慎恕說,我就是要主婦們走出傳統的形象,不是只在家裡,還要出來參與社會改造。
慎恕在她住的社區 --「舟山路台大宿舍區」,和王保子一起推動垃圾分類,資源回收。保子女士是日本人,從日本蒐集很多資料。保子說,「我原來也不懂垃圾分類,但是台灣要推動,我就請我在日本的姊姊幫忙寄資料到台灣。」做事認真的保子,在舟山路30巷,挨家挨戶宣導,請大家做起垃圾分類。每個週末,巷子口就有一群人要求居民把垃圾拿出來做分類。
我們這群加入主婦聯盟的成員,有時就去現場,幫忙整理資源物品。這種「垃圾變黃金」的經驗,後來就被整理出一套論述和作法,到處去跟社區和學校遊說,希望一起來推動。我們稱自己是「環保媽媽」,後來媒體也這樣叫我們!於是只要跟垃圾和資源回收的相關議題,不論是公聽會,還是法規政策討論,主婦聯盟從不缺席。有時未被通知去開會,當我們知道了,就發新聞稿或是召開記者會,表達主婦聯盟的聲音。在解除戒嚴之後,報紙張數份量增加,主婦聯盟經常見報。
〈集資百萬成立自己的組織〉
主婦聯盟不是只關心環境,為了讓婦女能接觸更多議題,每週都舉辦演講活動,希望婦女成長。關懷的議題包括家長的參與,孩子在學校的受教環境,及社會安全環境,促成每天的活力,都非常吸引民眾來參加。「孩子,當心色狼」就是非常轟動的小冊,一本十元,很多人都來認購或贊助印刷。慢慢地開始有人願意捐款給主婦聯盟了!主婦聯盟這一群媽媽,開始籌備一個屬於自己的立案團體(當時因遲遲無法正式立案,而委身於「新環境基金會」底下),目標是成立基金會。當時成立基金會需要一百萬元基金。於是有人拿出三萬,有人拿出兩萬,終於湊得一百萬基金,在1989年3月,正式註冊為「財團法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成立董事會。第一屆董事長為陳秀惠,副董事長為王保子(保子為草創期的核心幹部,卻因為日本籍而不能擔任董事長),秘書長為陳來紅,執行秘書為陳裕琪。現在這筆基金還在主婦聯盟的帳戶裡。
組織成立,大家非常投入,後來這群人不但是工作的伙伴,在社會運動的道路上並肩同行,秀惠姐就說:「我們是有革命情感的人!」確實,因為大家是一起長大,所以對彼此都很熟悉,有事一起做,有責一起擔。這群主婦,常常衣袖捲起來就開始做事,所以大家很難在主婦聯盟裡看到穿金帶銀的女人。


「勇於開口,敏於行動,樂於承擔」,是主婦聯盟的信念。「我們要健康,台灣要美麗」,也就成為主婦聯盟的目標。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陸續成立六個委員會,包括:環境保護、婦女成長、教育、消費品質、自然步道、會訊編輯。後來,陸續催生成立「台北市家長協會」、「自然步道協會」、「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樹大就要分枝,一路看著主婦聯盟長大的陳玉峰老師就說:「主婦聯盟應該要多多生孩子!」我想對於成立團體,是彼此可以獨立自主,又可以分工合作的,成為擴散的力量,到處開枝散葉。
〈認真的女人最美麗〉
主婦聯盟的知識基礎是靠很多人幫忙的。以前,我們要開記者會,不會發通知,新聞稿也寫得不太好。有些媒體人,就義務教導這群女人怎麼收集記者名單,用「倒三角形」方式寫新聞稿,最重要的放在前面,再接續精彩內容,如此一來,如果編輯台版面不夠要刪字,前面的重點就不會被刪掉了。然後,我們學會遊行、靜坐、抗議行動,都要有標語,有畫面。很多老師都喜歡到主婦聯盟來跟這群媽媽上課,他們說,看到一雙雙認真的眼睛,就覺得這群人很有向上的心 — 認真的女人最美麗!
主婦聯盟有時是像媽媽一般,非常和善,走到社區、學校、辦公室宣揚環保、消費、婦女、教育的重要,並且邀請大家一起來保護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但是,有時卻非常堅定的站出來,強勢的為社會和環境不公不義的事件表達意見。有一個來訪問主婦聯盟的大學生跟我說,「你們很符合媽媽的角色,有時溫柔嘮叨,有時又強力保護家人,不願家人受到傷害!」
其實主婦聯盟裡也有大約一成的男性會友,他們認同這個組織,早期還有人問:你們主婦聯盟要不要改名啊?男性參與感覺怪怪的。現在說這種話的人減少了,「主婦聯盟」已經是一個品牌,而且是一個優良的品牌,她已經在社會上建立了自己的形象。而且主婦聯盟的英文名稱是Homemakers Union,這還滿中性的,誰說照顧環境一定是女人的事,男性也不可袖手旁觀啊!


〈維護婦女學習決策的空間〉
但是主婦聯盟還是有一些「婦女意識」,希望這個團體能夠給女性機會,讓女性學習表達自己的意見,而且大聲說出來,不害羞,不害怕。如果男性的意見太強勢,女性就會沈默不語。所以我們要求讓女人來學習做決定,彼此透過溝通合作思考,共同選擇最佳方案,學習成長。主婦聯盟基金會的董監事一定是由女性擔任。從開始到現在,23年過去了,主婦聯盟這個組織,最少給台灣社會培養了十位的女性領導人。她們本來都是一般鄰家女生,透過自我挑戰和磨練,勇敢站到台前,逐漸嶄露頭角,受到肯定。


主婦聯盟是有推動環境政策經驗的團體。經過長期投入「垃圾分類、資源回收」、「自備環保購物袋、水杯、隨餐包」、「廚餘回收,做堆肥」、「使用再生紙,少砍森林」、「愛森林,就從擦屁股開始」、「建立資源循環型社會,使用二手物品」、「愛惜在地資源,鼓勵在地消費,支持小農」、「節約能源,拒絕污染產業」等等活動,主婦聯盟一步步追求環保、健康、安全的目標,始終沒改變。

大約在二十年前,有一件令人印象深刻的環境政策。環保團體因為證明了「鉛」對人體有極大負面影響,因而積極推動將「有鉛汽油」改為「無鉛汽油」。當時碰到反對的阻力包括汽車製造商和計程車司機。汽車業者不想變更流程,計程車業者擔心無鉛汽油會讓汽車跑起來沒力。但是透過環保團體的努力,政府終於要將所有的汽油改為「無鉛汽油」,但是要有五年的落日條款,讓業者調整。這件事,雖然不是主婦聯盟獨力完成,卻是其中一個主力團體。所以我們相信:我們是在做對的事,任何橫在面前的難題都是可以克服的!

〈拿出強項來做事,讓環境變好〉

一路走來,主婦聯盟不太主動爭取外在的獎勵,但是在2005年我們得到「國家永續獎」,2007年我們也獲頒「總統文化獎」,除了獎座榮耀外,還有一百萬元獎金。這都是對主婦聯盟基金會的肯定。經歷這些年的努力,我們看到伙伴臉上的風霜,髮上的銀白,但大家依然熱情,我常說:「我們都忙得沒時間老了!」

對於年輕人的期待,我們寄予厚望。但是年輕人要肯堅持主婦聯盟的精神,使之發揚光大,願意攜手同行才是最重要的。拿出自己的強項來做事,每個人都能有付出,有收穫。眼見環境意識提升,但在氣候變遷的危機中,我們又看到台灣環境的脆弱,甚至強勢的產業界仍然污染環境。看起來台灣下一代,要背負的環境壓力,有過之而無不及。

代代相傳,讓台灣環境更好,每一個人都要多做一點。個人能力有限,但如果能溝通合作,有力出力,有錢出錢,讓想做事的人,能追尋著夢想往前行。主婦聯盟這一群人,曾編織一個夢,希望台灣垃圾減少,大街小巷都沒垃圾堆。現在台灣垃圾廠的垃圾都不夠燒了。面對一波波的目標,我們希望有更多男男女女的「主婦」,捲起袖子,想做就去做,不要期待別人做,自己卻沒有行動力。不管是什麼年齡,環境災難一來,誰都不能置身事外。

曾有人樂觀地說,如果台灣環境變好,主婦聯盟可以關門。如果真的有那ㄧ天到來,我們就一起興高采烈地把主婦聯盟關掉,見證一個污染時代的結束!好期待那ㄧ天能趕快到來!

(本文刊登於2010年7月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 第82期綠主張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