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7日 星期五

綠色,延續經濟的命脈

拼經濟,在現代人的生活裏,經常會聽到的「術語」。

  經濟不斷追求成長,指標不斷提升,其實也帶來物價的高漲。企業家為追求利潤,會降低生產成本,以維繫產業的生存。因此,在全球化帶動之下,我們可以看到提供低工資和低原料成本的國家,漸漸成為世界的工廠。全球化一方面是經濟發展剝削了開發中國家的自然及人力資源,另一方面是遠距運送消耗更多的能源。

【綠色經濟新思維】


近二十年的綠色思潮裏,一直在反醒人類對資源的使用態度,也就形成了綠色消費的動力。綠色消費一定會產生「綠色經濟」。地球的資源,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尤其在這一百年間,人口增加四倍的情況下,如何節約資源,並且物盡其用,以減輕地球的負荷,人類所扮演的角色,益形重要。

  「綠色經濟」就是在創造綠色產品、綠色製程及綠色消費。地球上的人們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一定要學習合理的取用資源。如果大量的開採,大量的耗用,土地來不及孳生人類所需要的原料,資源就會朝向匱乏,甚至消失不見。例如:對於樹木的使用,若沒有節制,則會大量用來造屋、燃柴、紙張...。失去樹木,不但失去原料,也失去「大地之肺」的機能,使得生態受到破壞,氣溫上升。

  最近,有些有遠見的綠色企業,在生產製程中,設計可以使用較少的資源,而製造相同功能的產品。例如:汽車產業減少使用鋼鐵材料,引擎燃料使用氫能源、太陽能等;或是地毯產業可以汰換部分磨損的地毯,回收再加以製成新地毯;或是建造房屋,採用綠建材,並且儘量省水節能,營造生態優質的生活機能。綠色產品所創造的實質潔淨成果就是可以計量的綠色經濟。

  綠色經濟並不是一直在生產製造之間打轉。有些產品使用後,其需要度降低,市場上應有資源循環再利用的機制,讓產品的壽命可以延續再使用。在二手物市場的循環裏,我們見到愛物惜福的消費態度與環保行動。有些書籍、衣服、傢俱不斷地流通;高價位的汽車、房屋也在二手市場裏產生商機;甚至古董傢俱、手飾都是數百年的二手物,年代愈久愈值錢呢!

【綠色消費新商機】

  綠色產品會延展出綠色商機,當我們在行銷產品時,我們就在對目標客戶群做教育宣導,使消費者更能認識產品所帶來的綠色效益。

  從前,有人認為環保是一種「理想」,是理想遠大的有志之士才會做的事。但是,現在在全球面臨氣候變化,溫度升高的現象下,颱風頻增,海洋發嘯,冰山溶解,海平面增高,使得小島國家瀕臨土地淹沒的危機。當地球暖化,受影響的不止是島國,對於大陸國家沙漠化的現象,又何嘗未受到威脅。環境保護,綠色行動,業已成為最熱門的工作。諾貝爾和平獎在2004年及2007年,都頒發給環保工作堅持者,就是對環保行動的肯定及獎勵。

  對於消費者的教育永不嫌多。教育,就是生活價值觀的轉變。透過行銷的手段,使教育轉化為一般民眾的語言。「小即是美」、「少就是多」、「簡約的完美」、「樂活的生活」,現在的行銷哲學,不再是大量促銷,而是在理想的實踐上呈現自我及社群的品味。當某人手上提著幾個裏面裝著物品的塑膠袋,你會了解,他/她的行為很不環保,居然沒有自備購物袋。世界的消費行為在轉變,台灣處在資訊的尖端,很快引入風行全球的「環保風」,帶入更多的綠色商機。

【提升綠色生產力】

  綠色產品的研發,結出綠色產品的果實。綠色生產可以是工業產品,也可以是商業服務。最近,在音樂界,我們就看到了偶像歌手王力宏的CD是採環保包裝,歌曲中也有環保創作,甚至在行銷中帶動使用「環保筷」的風潮。

  生產力是一個團隊的組合,在團隊中只要有人堅持並且說服一起工作的夥伴,整個力量就會散發出來。綠色的產品有其支持群眾,而且在環境危機的壓力下,人數只會增加,不會減少。這是消費力影響生產力,生產力帶動消費力的交叉循環動態經濟。

  北歐是我們認為生活優質、產品優越的地方。由於他們天寒地凍的環境,資源不足,使得北歐人的產品使用非常節約,也因為如此,他們對產品的規格要求就非常高標準。因此,他們能設計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而創造最符合人性的產品。高品質的產品,得到全世界的讚賞,反而可以賣得高價,得到應有的報酬。

  台灣在亞洲國家中,同樣是資源有限的地區。我們能夠創造的空間,不應侷限在滿足這一代的需求,也要努力為下一代儲蓄永續生存的環境資本。這就是我們在發展綠色經濟、綠色消費以及綠色行銷的行動基礎。綠色,是大地欣欣向榮的色彩。在土地上長滿綠色的生機,才能源源不斷地發展永續的環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