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9日 星期五

核能災變之後

如果一個國家或地區發生9級大地震、被大海嘯侵襲、或發生核能電廠大爆炸,都是非常嚴重的事件,而日本在最近發生「三合一災難」,其引起的震驚和後續的影響,都是可列世界第一的災難。台灣位處日本最鄰近國家之一,受到世界災難的波及,哀矜勿喜,感同身受,也要做些事情來減輕災難的後遺工作。

地震和海嘯的受難者,只會在事件發生的當地人事物,人們能做的大概就是捐助協力。但是核能電廠發生爆炸,隨著地球轉動,氣體流動,輻射塵會持續飄散,擴散的區域,要嚴密追蹤。蘇聯車諾堡在1986年發生核能災變,其輻射塵飄到歐洲,讓德國、奧地利等國家銷毀暴露在外的蔬菜水果,以避免人民食用,累積危害。即使鮮奶,也全數倒掉,因為牛隻吃了被輻射塵污染的青草。世界是連動的,地區災害,也會波及其他國家和地區。

輻射最令人擔心的是無色、無味,即使在你身邊,你也感受不到,除非是用精密偵測儀器,才會知道原來輻射在這裡。台灣曾發生輻射鋼筋事件,很多人住在輻射屋中,渾然不覺,還發生流產、胃癌、血癌、甲狀腺癌等現象。等到輻射屋事件爆發,已經住在那裡二十年了。

台灣會不會受到日本輻射塵影響,除了各級政府嚴密監控之外,有輻射偵測器的學術單位和私人,也應協助偵測,隨時提醒國人注意。日本琉球離台灣很近,日本資訊,台灣也要追蹤。目前移動的人民和物資,從災區來的要特別注意外,管制點不應放在台灣機場和港口,而應放在日本的機場和港口,受到污染的人或物,在當地就應處理,而非搭乘三個小時的飛航行程後,再來檢驗,那只是讓台灣人知道機場港口有在做把關而已。如果有一個帶了輻射劑量的人,在三個小時行程裡,已經將輻射移動擴散了。

對於個人保護,由於輻射會飄動,所以請將門窗關閉,沒事不要外出。外出要用雨傘或雨衣遮蔽身體。如果從外面回家,懷疑有污染附著,請要將外衣褲鞋襪都脫掉後,趕快進入浴室,採取淋浴方式,用肥皂從頭清洗到腳,將污染沖掉。清洗乾淨,再去接觸屋內的家人、同事和物品。對於在戶外種植的蔬果,如果有污染,一定要銷毀,不要覺得可惜。如果飲水受到污染,也不要喝。把污染物吃進身體裡,會累積在體內,造成的負擔更嚴重。吃乾淨的食物,住安全的家園,用電話、手機、網路報平安,協助需要幫助的人,都是我們可以做的事。

台灣新北市有三座核能發電廠,密度很高,新北市應結合台北市、基隆市,嚴格監督核能電廠,讓居民安心外,也應趁國際事件焦點,展開災難預防工作,在這個節骨眼,北部地區民眾對於災難預防的學習心,一定很急迫,學習效果也會最好。避災、減災、防災三部曲,平時就要有觀念和實地演練。

最擔心的是:政府一直告訴大家「沒問題!」「安啦!」

如果危機意志沒有建立,鬆懈是災害最大的成因。這次從新聞媒體報導中,我們看到日本人的冷靜,敬佩之餘,也認知平時教育訓練的重要性。當國人知道安全避難所在那裡,裡面有毯子、簡單的食物、飲水等,可以緊急使用,就不會需要等著外地人到現場提供食物和物資了。在核變危險區域,不要讓人隨便進出。從緊急災難中可以看到一個國家人民的素養和文化。如果大家不知所措,慌成一團,要人民不緊張也難。



(本文刊登100/3/18中國時報時論廣場A18版,標題為「面對核災‧更要警覺冷靜」)

在家與學校間尋找樂活~國語日報社2010年〈我的樂活生活〉徵文評選心得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在這次國語日報樂活徵文活動中,看到孩子們的純真生活。孩子生活最原形的狀態,就是在家與學校之間;每天都會待在家裡,一週有五天要上學,這些經驗是最多的。雖是例行之事,但心得最多。

孩子們觀察力是非常敏銳的,經常看著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甚至是老師。這些大人們平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不論是醃泡菜,還是種東西,孩子們都看在眼裡,等到要寫文章時,就會把印象最深刻的表達出來。有些孩子會看到自己,從健康、跑步、運動、騎車、音樂、畫圖、閱讀、資源回收利用等等多元面向,發現心情和樂趣,化為文字,成為鮮明的情趣。

寫文章,要能感動人,修辭和心得是同樣重要的。我這次看到不同年級的孩子,有不同的文字功力。低年級,較童趣;中年級,會用成語;高年級,會反思,也會引用名人的經典名句。每個孩子都在表達自己的思想,起承轉合,非常完整。在中年級的作品裡,有幾篇文章,已經會用散文的筆法,結尾浪漫創新,可以看出十歲孩子,想要嘗試凸顯自我風格。令人驚喜!

有些學生的標點符號運用,比較簡單。整段文字,經常使用逗號,忘記利用句號、驚嘆號、問號來讓欣賞文章的人,可以停頓一下,再繼續閱讀。以後大家在閱讀別人的文章時,請注意一下:他們是怎樣使用標點符號?多練習幾次,就會純熟了。

樂活,是使人可以非常健康快樂的生活。當我們在生活的環境裡,養成和周遭環境良好互動,付出行動細心照顧,那麼,自己也會覺得很安心舒適。保持一個天真純稚的心情,豐富生活的體驗,不論在室內,還是戶外,總是可以有收穫,且能跟別人分享。

國語日報社,長期陪伴孩子長大,一代接一代,讓學童更能運用文字,充實知識。我有幸能擔任評審,看到這麼多篇精心傑作,為台灣年幼的孩子,願意寫下自己的樂活觀,也有勇氣投稿,感到開心。不管有沒有得到名次,希望未來這些喜歡寫作的孩子,能再繼續練習文字,由字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持續累積,功力一定可以大增!

資深女人,高齡化的未來

台灣從1993年開始進入高齡化國家(Ageing Society),即人口超過65歲以上者佔總人口比率7%;到201010月底攀升到10.7%,約有248萬人。估計到2017年的時候,高齡人口會到達14%,也就是聯合國所稱的高齡社會(Aged Society)。

學習一個人生活

華人社會,喜歡追求長壽,面對高齡,是非常開心的。65歲,從工作退休,人生重擔放下,有安定的生活,人生開始有閒,若又有一點錢,再有健康的身體,近黃昏的閒雲野鶴生活,好像新的人生階段開始。台灣女人生命平均長度是82.7歲,所以,一般女人的老年生活,應該還有將近二十年的黃金時光。

但是,可以預見,年老的女性大多是沒有伴侶的。由於女性平均壽命比男性長六年,妻子一般又比丈夫小四歲,所以估算,婚姻中的女人大概要會有十年守寡孤獨。高齡男人有女伴照顧,但高齡女人卻可能沒有老伴陪伴。以致面對晚年,如果沒有子女,或子女沒有同住一起,老女人是一個人生活的。曾有人說:「人,到後來都是一個人。」所以,不論男女都應該要學習一個人生活。

老化,是正常現象,表示在人生的閱歷上是資深的。黃昏之美,令人流連。老人要面對的第一狀況,就是健康。平時如果有注意養身保健,到老時,身體情況就會比較好。我們檢視健保費一年約4000多億元的支出金額,可以看出,65歲以上的人,花費約三分之一的健保費。可見,老年之人與醫院就會結緣。如果是不太嚴重,自己注意一下,按時吃藥,行動還可自如。如果嚴重一點,就要請別人來幫忙,協助清潔管理,或家事服務。此時,若有家人同住,互相有照應,還可以生活正常。如果再嚴重一些,可能就要找專人看護來家照顧,或是移住到養老院。這些都不是免費的,對於經濟狀況不佳的老人,就很辛苦了。

老女人,錢從那裡來?

老年人的經濟安全,可以有老本安身。但是在20058月內政部曾做過老人狀況調查報告,65歲以上女性主要經濟來源:65.8%子女奉養、36.7%政府救濟或津貼、18.1%自己退休金或營業收入或利息收入、7.6%配偶提供。可見在台灣絕大多數的老年女性,沒有自己的經濟基礎,她的經濟來源主要是倚靠子女,少數依賴丈夫。如果她的丈夫早走,她的靠山就沒有了;如果她的子女找不到工作或是低薪階級,她就很難啟齒,再伸手向子女拿錢花用。有領退休金的人,經濟壓力較小。現在,資深女人沒有公保、勞保退休年金,可以領取其他老年津貼。200810月開辦國民年金保險,當年年底,領取國民年金老年給付有58.9萬婦女,一個月約3000多元;老年農民福利津貼39.2萬婦女,月領6000元;低中收入老人生活津貼6.8萬婦女,大約也是3000元。很多老人家都生活節儉,實在是手頭金錢有限,不敢亂花。

失能者,健康照顧靠別人

當台灣進入老年社會,老年人增多,老女人的處境,更令人關心。最近幾年,婦女團體開始關心這些曾為家庭、社會付出歲月的人,她們的老年生活能否安適?
一般而言,台灣照顧老人的人,大多是女兒和兒子,但兒子在外工作,多數照顧的工作還是媳婦在承擔。這些年輕或步入中年的女人對於照顧老人,是親情也是責任。但是現代台灣,因為子女在外地工作、結婚自組家庭、家裡子女較少,少有三代同堂,依賴自己家人照顧機率減少。健康的老人,還可以自立照顧,但對於失能或失智的老人,就需要長期有人在身邊照料了,這些人一般會被稱為「家庭照顧者」。

台灣自2008年起推動「長期照顧十年計畫」,積極推動失能老人的照顧工作。有輕度、中度、重度的失能者家庭,可以提出申請他人來協助,一個月可有2590小時居家服務,平均每天13小時,其他的時間仍須家人扶助。申請長照服務每小時費用180元,自家負擔70%,政府支付30%。這些經費,由內政部編列,99年度有13億元。如有需要,家庭照顧者也可以向各縣市政府社會局申請「喘息服務」,經過評定,政府會派人來幫忙照顧,讓長期照顧失能老人者,可以出外辦事或稍微休息一下。

由於服務人數和時數不足,難以滿足失能人士的需求,有些家庭會開始尋找看護來幫忙,由於外勞較便宜,所以進口「外籍看護工」已超過17.2萬人,其中99%是女性。依目前規定:如果聘僱外籍看護工者即不能繼續使用「長期照顧十年計畫」的服務。目前外籍看護工並不適用勞基法,所以她們的薪資是由勞雇雙方互相議定的,她們經常是住在雇主家中,一個月工作30天,每天24小時待命中。雖然她們一年可休息21天,但雇主會以低價加班費要求持續工作。今年,婦女團體積極替這些外籍看護工爭取可以「週休一日喘息服務」,希望落實休息制度,以維護基本人權,但現在仍在協商中。

因為長期照顧需要經費龐大,所以行政院組成「長期照護保險推動小組」正在規劃「長期照護保險制度」,希望透過全民繳保險費,需要時可以取得照顧。近幾年,台灣失業嚴重,所以婦女團體希望可以扶持台灣人來擔負照護工作,增加就業機會。

老年健康,年輕就要開始準備

面對老年,能保持健康,是每一個人的心願。趁現在還沒老,開始運動、工作、存錢、結交好朋友,務必使年紀大時,可以擁有健康、輕鬆和快樂的生活。保持快樂的心情和樂觀的正向思考。多看別人的優點,少看別人的缺點,不要讓別人的一句話,影響你ㄧ整天的情緒。每天大笑三次,會讓身心舒暢,當成固定運動,有人會咳出痰、笑出淚。此外,還要多注意住家附近的環境,如果有污染源,那麼每天就會吸收不好的物質,長期累積,身體就會受到影響。

人的一生,一直往前走,不能回頭,但是可以控制速度,就讓自己慢慢老去。生命長度,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她/他的品質。在老之前,還是要關心一下:老人的生活到底是怎麼過的,福利健康照顧又如何?趁年輕,有力氣時,管快來爭取安排吧!女人,一起養老,也要列入選項之一喔!



(本文用於2010.12網氏電子報)

從後ECFA看台灣社會企業責任

0106月,台灣與中國大陸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簡稱ECFA)。簽訂細項公布後,產業界幾家歡樂幾家愁。強者可以走出去,賺中國大陸的錢,弱者不得不在這一波中,遭受淘汰。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性。如果企業對內部和外部沒有堅持企業的社會責任,那麼,勞工就會成為弱勢中的弱勢。有些產業枯萎,經營者漸漸收掉產業,或是直接宣布關廠,讓勞工失業。據經濟部估計有3500家企業受創,10萬勞工工作消失;另一方面,政府也估計,ECFA簽訂後會創造25.7萬人工作機會。一消一長間,台灣經濟成長後帶來的勞動機會仍是大的。

企業的社會責任,對內也對外

產業在轉型的過程中,企業界準備好了嗎?勞動人力準備了什麼?如果要談到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就是提醒企業要回饋社會,而這個回饋不是一種施捨憐憫,而是一個責任。企業社會責任不只是對外,同時也是對內,對長期提供勞務的工作伙伴,也要給予安定生計的照顧。

最近企業管理的風潮,朝向產業的人性化、永續化、社會化前進。有些制度的建立,為了公平性,政府在政策上也會引導,以保障勞工,所以,制訂了勞工安全衛生法(63年)、勞動基準法(73年)、就業服務法(81年)、原住民族工作權保障法(90年)、就業保險法(91年)、性別工作平等法(91年)、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92年)。資方要在勞方的權益上給予積極的保護,使員工沒有後顧之憂,全心全力替企業爭取最大的利益。

ECFA還沒有通過之前,台灣和中國大陸的往來是有階段性的。1992年以前,政府並不同意台灣產業赴中國大陸發展,甚是在外匯資金管理也較嚴厲,所以有些產業透過第三地轉進中國大陸。1992年以後,台灣雖然和中國大陸有多一些來往,產業西進,投注中國的企業資金和經營團隊越來越多,政府提出「戒急用忍」,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其後,雖有收斂,但中國的虹吸效應,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土地便宜,人工低廉,仍讓台灣產業移動進入,銳不可擋。在民進黨執政的八年期間,仍有企業轉進中國大陸。在2008年之後,兩岸政府互動頻繁,台灣企業到中國大陸的投資行為,越來越光明正大,台灣的大企業幾乎都有在中國大陸開設工廠和行銷通路。

台灣企業轉進中國大陸的同時,關閉台灣的廠房,屢屢可見。有一段時間,台灣的經理人和勞工,紛紛在兩岸之間猶豫:要不要到大陸工作?

台灣勞工如果到中國大陸工作,就要兩頭奔波,和家人的互動時間減少。如果不去,中國市場商機沒把握住,產業又外移,台灣就業機會相對減少,家庭經濟陷入危機,以致有些勞工階段性成為兩岸飛人。有人適應不好,沒多久就回台灣另找工作,因為台灣工作機會不太容易找,只好降格,以求溫飽。一般而言,有家庭的台灣女性比較不願到中國大陸工作,主要是照顧家人的責任放不開。小孩小,長輩老,如果還得另外找人來照顧,自己一個人遠赴中國大陸工作,真有些放心不下。所以,如果碰到公司外移,女性大多會選擇離職。

企業永續經營,善待環境

企業要能永續經營,才能提供員工的工作機會。這個道理是對的!但是能有上百年歷史的企業仍是少之又少,以致企業都只願意做有限責任,而不願做無限責任的公司。企業要轉型、合併、結束都有其規範,所以企業要永續經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在企業的社會責任中,卻可以調整角度,將永續的方向當成企業產品研發的指標。

有些企業將保特瓶PET廢料回收,抽紗抽絲製成衣服、被子、假髮、手提袋。慈濟基金會還將PET再製的被子,當成救災物資,捐贈國外救災之用,博得好名。台灣用回收紙張、書籍、雜誌所製成的再生影印紙、印刷紙、衛生紙、卡片,也受到很多人青睞,隨時珍惜資源,善待地球。

如果產品是可以減少使用材料和能源,生產過程採用清潔生產,產品生命週期延長,使用報廢後不會留下難以處理的垃圾,那麼,企業可以說是為社會盡到很好的責任。生產產品讓社會的資源不會消耗得太快,而能讓大家都有資源可以使用,達到永續的意義。因為企業的方向是朝長久經營,員工自然可以長久有工作可做,不會失業。

當石油漸漸枯竭,替代能源逐漸興起,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生質能源、LED燈、腳踏車產業正興,誰能取得永續能源,節能減碳,誰就能站在新世紀的鋒頭上,引領風騷。最近氣候變遷很快,天氣忽冷、忽熱、忽洪水、忽乾旱,面對溫度變化,有些國家正在研究農作物的種子如何保存,以及到不同緯度地區研究農作物,以調適未來生活方式和糧食栽種方法。以前有人提出「人定勝天」,現代人領略老天的威力,反而學習要與大自然和平共處。

當環境的複雜度增加,衍生出急性和慢性的疾病,有很多企業轉型提供服務身心靈的健康哲學。從企業和社會產生連結,新的企業社會責任觀將會轉變人的思維和行動,發展社會企業產業。賺錢,不再是企業的唯一目的,社會要安定祥和,企業才能有發展的空間,創造雙贏。

企業與社會,共創雙贏

「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不應該是一個口號,也應該是一個落實的行動。近年來,國際上提倡企業社會責任就是提醒企業要回饋社會,所以每年企業在做年度報告時,除了列出財務報表,向股東報告盈虧外,還要提出為這個社會做了哪些有利益的事。企業的付出會影響社會,社會也會影響到企業。

最近幾年,我們看到企業提出的年報,都會加註「本公司所進行的社會責任」篇章,往往提到為附近社區的學童提供服務和福利,也有為遠方的偏鄉學童提供資助,讓他們可以安心讀書,縮減城鄉差距。

但是,孩子的貧窮化,可能是因為他的家長沒有持續的工作所造成的。所以企業提供服務和福利給小孩子的同時,可能還要注意孩童的家長工作的穩定性。讓爸爸媽媽不失業,有工作收入,就是在照顧孩子成長過程的安定。讓孩子好好上學,身體健康,快樂學習,吸收更多,未來有機會作更多的事。這是一種良性循環。

有時看到媒體報導:公司突然關門,大人失業,生活不安頓,孩子交給阿公阿媽照顧,長期隔代教養,孩子成長過程總缺了一塊父母在身旁的幸福感。所以如何安定勞工生活,安全企業發展,這在後ECFA的時代,我們要去面對的兩岸經濟結構與解構之間所帶來社會的衝擊。

企業的社會責任,說來簡單,錦上添花,企業撥出一定比例盈餘,來做社會的事務。惟其更重要的事,企業要把自己經營好,在優秀的企業領導人和能幹的CEO團隊用心研究發展,讓員工發揮所長,為企業所用。如有更新調整業務內容,即要安排員工持續進修學習,跟著企業一起精進成長。企業的勞資雙方,要和諧共同攜手,創造大利益。

然而,近十年來,由於產業引進大量外籍勞工,致使本國勞工找不到工作。產業界有人會說:台灣人不做那些工作,才會引進外勞。但如果是長期壓低工資,讓勞工長時間工作,而不思考工資的合理性,只想到產業利潤,就是沒有盡到企業的社會責任。台灣勞工沒有工作機會,可能會鋌而走險,做出令家人和社會傷心的事。當我們看到社會酗酒、偷竊、搶奪、傷害、自殺的案件增加,明知歹路不可行,但生活沒有希望的勞工,可能會選擇一條不歸路,害了自己,也害了家人。企業對勞工的態度,所引發的社會波動,引人深思。

ECFA的時代,期待台灣勞工就業率穩定,讓年輕人可以結婚成家生孩子。企業不要裁員,教育小孩費用不要太高,物價不要再漲,房價不要吃不消,外勞搶工作不要太兇,那麼屬於台灣人的幸福才會真正到來。

(本文用於勞工委員會發行  201012月號  「就業安全」半年刊)

公民監督的力量


台灣實行民主制度,公民要求資訊公開,而且可以參與公聽會、討論會,甚至可以旁聽議會或立法院的會議進行,了解民主程序的運作。透過公民監督的機制,在議事殿堂,民意代表的發言可以受到人民的監督,不能為了私利而佔用公務的資源。經過長期監督,人民在選舉時,就有一個判準,了解誰是適當的民意代表,選賢與能,擔任民意的喉舌,為人民把關,爭取福利。

在公民監督國會的主導之下,台灣民間已經有五次立法院會期的監督經驗。從立法委員出席率、發言率、提案率、行為表現、問政內涵,都可以看出立法委員的重點,而且打出分數,讓其他選民參考。從過去已經發表成績的情形來看,成績好的立委就會把得獎的照片和成績公佈,讓他的選民知道:他在立法院的表現極佳,受到公督盟的肯定。評分落後的立法委員,還會訴訟提告,可見這個評鑑受到眾立法委員的重視程度;雖然,後來法院都認為公督盟正確,但是公督盟還要繼續朝向公平公正的評鑑之路,不能有所閃失。

我有幸參與公督盟的評鑑工作,從原來的不太確定,漸漸彙出心得,可以清楚議事,也更了解國會運作。原本監督是根據立法院公報、議事紀錄、和簽到表,後來加入隨選視訊系統(IVOD),讓監督更加有參考性。其實,看公報也是非常有趣的事,因為紀錄是逐字稿,雖然刪掉一些不雅的口語,但仍可看出委員的問政風格,有些答詢在報章媒體是看不到的,因為有點偏門,但是站在了解國事的基礎上,卻有收穫。我也看到有些老教授,在相關的課堂中,要學生把看IVOD,當成作業來分析政治和社會。讓學生能開始參與現實的生活面,真是用心良苦!

關心國會需要很多人參與。在這個第七會期,還有兩次機會,希望有更多人加入評鑑的行列,讓國會監督變成全民的事。不論在世界哪個角落,只要想監督,上立法院的網站,就可以看到很多資料了!

(本文用於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出版 2010.10 公督盟雙週刊)




人,要照顧身邊的環境

最近關心環境的人變多了。

有些社區裡,有樹木被砍,就有人拍了照片,對外求救。有些經常散步活動的步道,被鋪上水泥,水泥還覆蓋到樹根和螢火蟲的草地,在網路上披露,立即有數百人聲援。環境的品質漸漸被重視,過去希望爭取工程來到社區,現在對於粗暴的工程品質,傷害環境的美麗和舒適,群起抗議。不論在永和市環河道路拓寬還是新店市登山步道修建,人對於環境的態度改變了。保留一批樹木一片綠地,留下來的不只是動物的家,也是居民的家。

居民對於工程的形成,往往是不知不覺的,等到工程車和施工者進來,舉起鋸子,鋪上水泥,大家才知道原來決策已經完成,工程已經發包,工人到現場,要開始執行了。居民先擋下來再說,環境遭受破壞,恢復就來不及了。瞬間的喊卡,要多大的勇氣,要多麼的積極,瞬間的行動力,讓要阻止的人,快要心臟休克了。

台灣資訊不公開的情形仍是嚴重的。政府常常在網路上公告的只是地號和工程名稱,一般居民豈會漫無目的天天在網路上搜尋住家附近會要施工砍樹?只有在工程小隊人馬來了,才頓然知曉。其實,我有時在想:當地的里長知道嗎?里長同意嗎?里長會向居民公布嗎?里長會跟居民討論嗎?如果里長知道居民是怎樣想的,里長會不會要求施工不要粗暴,規劃要充分,甚至要求要停止?還是,里長是站在工程那一邊的?

如果每個人都重視環境品質,環境就會越來越好。以前會爭取工程款的人,我們覺得很厲害,現在我們發現長期維護與保護環境的人,令人敬佩。人是喜歡親近土地的,看到土地長出翠綠的草木,優雅的小花,充滿欣欣向榮的生命,人會看到生命的希望。每天住在公寓大廈的人,會感到綠地不足,所以現代都會人要爭取綠地保留,公有土地不要賤賣,變成水泥叢林。

經常看到賣房屋的廣告,往往呈現的都是一片森林,一棟建築物就在樹木綠地環繞之內,可見這是吸引人的住家環境。可是,到現場後卻發現只有稀稀疏疏的幾棵樹,有些失望。如果有一座公園,就很幸運了!如果真的有一片森林,就真的太奢華了!台灣有森林的地方,現在大家都希望不要去砍伐,以免造成土石流傾瀉而下,居民受傷慘重。人與環境共生,人與其他生命共榮,生命才會生生不息,充滿繽紛。

環境是大家的!這樣的觀念和作為,讓彼此不是只有私利的思考,讓自己與他人有美好經驗的連結。從現在居民會站出來保育生態環境,我察覺到環保運動普及化。現在的施政者,要更用力去維護,人為工程不是一直要加上去,有時可能要剪掉一些,讓生活多一些自然氛圍。


(本文刊登於2010/10/03台灣立報,看守台灣專欄)

營造餐桌上的幸福

生活在21世紀,真是心情複雜。一方面科技進步,要吃什麼都有。另一方面,食物加工太取巧,添加一些不健康的成分,雖然是微量,但當我們吃很多時,累積的數量就很驚人了。

農作物生長的過程,我們知道要看氣候環境、土壤環境、照顧者用心,這些都構成初級產品的成果。「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從小,我們知道:食物是不能隨意浪費的。感謝老天,感謝土地,感謝農夫,提供我們的糧食,讓我們有力氣來奉獻社會。

每天要吃的食物,加工後,就是食品。身體要自己管理,瞭解自己的身體,所以,選擇進入身體裡的食品,非常重要。沒有人希望吃進不健康的物品,來傷害自己。對於食品的特性,要加以研究。有些時候,我會看到一些人,常常吃進不健康的東西,添加物很多,而且還是化學合成的添加物,久而久之,累積在身體裡就容易生病。

造成身體危害的東西,千萬不要吃。但是,有時我們看到危險的東西,都會包裝得很漂亮,吸引民眾掉入陷阱。做一個聰明的消費者,拒絕抵抗誘惑最好的方法,就是了解這些東西的危害特性,建構自己的「金鐘罩」,防衛害份子入侵。

我們會為心愛的人,準備一份份健康可口的食物,營造開心的用餐環境,在溫馨的餐桌上,分享幸福的滋味。和家人一起用餐,也可以分享吃東西的心情,甚至一起規劃拜訪生產者的行程。有些生產者很高興和消費者面對面來分享工作的心得;提供食物的店家,有時也會安排這樣的參訪活動。

《最敢揭發加工食物的真相報告:你吃的是食物,還是飼料?》這本書,提供食物的選擇權,你也可以和家人朋友一起討論食物的安全。餐桌上的幸福,需要我們一起來投入!


2010.10 本文提供廣廈出版社,《最敢揭發的加工食物真相報告:你吃的是食物,還是飼料?》推薦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