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5日 星期二
以身作則,校長老師別抽煙
2010年3月8日 星期一
台灣性別平等發展成效
2008年11月7日 星期五
台灣婦女在社區做什麼?
婦女對社區的環境是敏感的。社區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及人文環境。如果社區裡有髒亂,孳生蟑螂老鼠,婦女一定立即察覺,並且感到不舒服。同樣的,社區裡有不良份子出入,婦女的安全危機意識就會提高,以防受到侵害。台灣婦女對社區品質要求日漸提升,也帶動各社區的設施及管理日趨完善。
台灣自1987年解除戒嚴,進入真正的民主時代,婦女對自身的主張,朝向自主行動、獨立思考、重視人權。在社區的層面可以分成五個部份來探討。
其一是滿足婦女知識的需求。婦女在社區組織讀書會、參加演講課程、進入社區大學、參與社團活動,得到知識的啟發,增強思辨的能力,也累積參與公共事務討論的功力。
其二是展開婦女的行動規劃。例如婦女在社區裡,關心自己及家人的安全,調查社區治安死角的資料,提供管區警察加強巡邏。製作社區學童安全上下學路線,拜託商家提供安全協助;若有需求,可以緊急躲避,或打電話求救。
其三是推動婦女在社區的支持系統。如果有就業婦女需要托兒照顧或是放學孩子的課後照顧,社區裡其他婦女可以提供自己的家裡或利用學校的空間,給孩子安全的陪伴,使職業婦女可以安心工作。
其四是要求政府政策的改進。例如社區垃圾問題,婦女就提出家家戶戶要做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廚餘回收、綠色消費、建立二手商店、舉辦跳蚤市場的活動,鼓勵垃圾減量,朝向零垃圾目標邁進。
其五是重視弱勢者的人權。在社區中除了單親婦女和家中有異常遭遇需要協助的婦女之外,兒童、老人、身心障礙者、原住民、外籍配偶等等,皆應有完善的社區照顧。婦女在社區走動,發現弱勢者的需求,協助他們得到社會的照顧,以爭取平等的人權。
婦女在社區裡經營社區如同經營一個大家庭。其成功的要素,個人認為有三點可以提供方向。
第一、邀請男性支持並且合作。社區並非女性獨享,男性置身事外;而是兩性共同合作,才能得到完整的成果。
第二、瞭解社會資源並且引入社區。社會裡有很多社團、企業、政府單位,他們可以提供進步的思潮和作法,提供人力財力,提供社區獎助機會。將這些資源帶進社區,活化社區的動力。
第三、培力(empower)女性成為領導人才。很多女性願意在社區服務,卻不願意成為領導人。主要是社會家庭給予的支持鼓勵不夠多。讓女性展現才華,肯定她們的貢獻,使女性相信自己也有能力領導別人。
社區是我們大家的。婦女不是把自己家整理好就可以滿意,我們希望家門外也是能够自由行走、環境乾淨、生活舒適的空間。不只是滿足人類,也能同樣滿足動物,保護動物的生存權利。這也就是生活、生產、生態都能照顧到的永續精神吧!
從婦女的家務工作談起
每年母親節的前一個月,蛋糕店、百貨公司、餐廳飯店、甚至便利商店,開始不斷地提醒:母親節到了。長久以來,婦女最被歌功頌德的角色,就是母親。女性從小就被教育要成為賢妻良母。但是,婦女隨著時代的改變,有些新的思維漸漸被喚醒,婦女也開始思索:女性存在的權益。
一百年前,有階級封建思想。有錢人家的婦女,有家僕伺候,家務都是下人打理;一般平民婦女,在家操持家務。六十年前,台灣婦女在增產報國的觀念下,每個婦女平均生下七個孩子。當「兩個孩子恰恰好」的政策推行時,絕大多數婦女已經每日忙於孩子和公婆之間,分身乏術。婦女身份證上經常被註記的職業都是「家管」--家庭管理。
婦女在就學比例攀升、受教育程度提高、家用品電氣化設備功能增加、經濟自主性升高、以及分擔家中經濟角色的情況下,女性專責在家的人數漸漸減少。根據主計處資料,2005年台灣女性勞動力參與率已達48‧1%,在25到29歲的女性參與比例達到高峰,高達77‧7%。但是,結婚生子之後,約有三分之一的女性會辭去工作,其中只有25%會再回到勞動市場。
台灣婦女因為照顧孩子和家人而離開職場,每天幾乎是24小時待命,除了睡覺時間,隨時都會有家務工作跑出來。家庭主婦經常說:「我每天在家工作,付出都沒人看到,但是家裡一亂,大家都看到了。」當孩子還小時,媽媽就像個大跟班,隨時伺候;孩子上學後,如果有參加補習活動,接接送送,也是忙碌不已。如果家中有一位需要長期照顧的人,家庭主婦幾乎不得出門,守在家裡,家務好像無止無盡。有些人覺得做家庭主婦沒有成就感;有些家庭主婦認為孩子
家庭主婦長時間工作的代價。英國曾經換算家庭主婦的操持家務工作量,應獲得近三萬英鎊的報酬,高於英國人一般平均收入。美國也曾經研究,一位母親每星期平均做家務92小時,若這些工作都交給專業人士來完成,一年約需支付14萬美元。台灣家庭主婦的勞動價值,皆未納入國民所得,但在「家務有給」的原則下,得到丈夫一半的薪水,應是可以接受的。畢竟夫妻共同撐起一個家,有人在家工作,才使得另一個人可以出外安心工作,付出應該是相等受到肯定的。
一般而言,家中若無其他幫手,家庭主婦要出外上班賺錢,是很難的。如果有經濟需求,婦女要一邊工作,一邊操持家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蠟燭兩頭燒」,倍加辛苦。現在受到「家務分工」觀念的影響,有一些男士會幫忙做家事。經統計,75%女性平日要負擔做家事、照顧家人、及教養子女的工作,而男性只有31‧3%。可見家務工作還是落在女性身上,男性要加油了。
有些女性在傳統之外,想經營不一樣的人生。於是,現今當我們在談台灣的家庭形式,發現不再只有傳統的一種:家裡有爸爸、媽媽、孩子,反而已經邁向「多元家庭」的時代。最明顯的情形,可能我們身邊就有「一個人」的家,獨立自主的單身族,自己過自己的生活。台灣女性結婚越來越晚,平均初婚年齡是27歲,而15歲以上有31%是未婚的。單身族比例高,在家務付出的時間就比較少,如果她是經常外食,可能家務時間只佔1小時,簡單整理後,如沒人給她弄亂,家裡就可以維持一定的乾淨程度。對於雙薪卻沒有子女的夫婦,經常被稱為「頂客族」。兩個人的家,家務工作相對單純,如果溝通良好,家務分工情形也較普遍。
家務處理不只是勞動的部分,勞心的工作也是很多的。除了一般家務工作外,有些異常狀況,家庭主婦也要參與處理,例如到戶政事務所辦手續、家族聚會、陪同看病、銀行資金調度、婚喪喜慶協助、孩子學校義工……,雜務也是很多的。曾經聽到一位家庭主婦說:「大家以為我很閒,什麼事都丟給我,其實我很忙的。」
一個對家人沒有愛心的人,是做不出來家務工作的好品質。
「歡喜做,甘願受。」我們一般對無私和樂於奉獻的婦女,都給予高度肯定。然而隨的時代變化,女性家務承擔的角色和期待,也會有所變化。我們可以再一起思索,家務工作分擔,只能歸給女性嗎?進入性別平等的時代,轉變觀念,讓婦女可以活的更有自信,也更會喜歡規劃自主的人生。
★本文 2008/05 已於「女宣雜誌」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