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7日 星期五

健康城市 我的家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暮歸的老牛是我同伴,藍天配朵夕陽在胸膛,還有一支短笛隱約在吹響。」最近我的心裡常常迴盪著以前聽過的一曲旋律,呼應著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追求怡然自得,周遭環境舒適,是現代人的夢想。看似簡單,實則不易。台灣人口在1949年時,只有7,396,931人,在2007年底已有22,958,360人,在58個歲月中,人口增加三倍多。

人口增加,所需消費的糧食、住宅、交通、教育等都產生競爭的關係,當資源都向城市集中時,人口也湧入城市。所以,城市的廢棄物增加,住宅成本變貴,交通擁擠,人的壓力增大。1970年時,基本工資每月是600元,現在基本工資是17,280元,可見物價是不斷上揚,工資一直在後面追趕,追求經濟成長,是許多人的目標,同時,也成為一些人的夢魘。我們的錢賺得多了,但我們也付出很多的代價。

曾經,有一位富翁,搭乘飛機到一個乾淨又美麗的湖邊釣魚。他碰到另一位釣魚人。富翁炫耀他賺了很多錢,釣魚人問他,賺那麼多錢做什麼?富翁說:「我可以到美麗的湖邊來釣魚。」釣魚人說:「你賺了很多錢才可以來這裡釣魚,而我每天都在這裡享受釣魚啊!」所以,保持環境的美好,是一種無價的財富,只要不弄髒它,它就是永恆永續的存在。

因為人口變多了,乾淨美麗又舒適的環境,反而需要我們付出很大的努力,才得以維護。

垃圾跑出來了,污染大地,大家都想把它變不見。住家附近如果有很多的垃圾堆,蒼蠅老鼠就會孳長出來,疾病擴散,人就容易生病。有些人會用很毒的藥去殺死蚊蠅蟑螂老鼠,但是,若垃圾不好好處理,用再多毒藥,也是沒有用的。正本清源,我們還是要去減少垃圾的產生。

於是,我們注意到很多人都開始作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廚餘回收。還可以使用的東西,不要把它當作垃圾,詢問左鄰右舍,有沒有需要它。或者,可以在社區裡設一個二手物的交流中心,把別人家的舊愛,當作自己的新歡,帶回家好好疼惜使用;也可以定期舉辦跳蚤市場的活動,讓大家一起來尋寶。

其實,最重要的還是要叮嚀:源頭減量。在源頭不要買進那麼多物品,既減少製造垃圾,又可以不要花那麼多錢,一舉兩得,何樂不為?不要看到便宜貨,就想買,請先想一想:我真的需要它嗎?有需要的東西才買,買了以後要珍惜,「物盡其用」不是口號,而是一種智慧的行動。澳洲及紐西蘭,最近十年,推動「零垃圾」政策,全世界都把「零垃圾」作為健康城市的最高目標。

城市要健康,一定要有很多動物植物住在一起。以前,我們只是以人為思考的重點,現在追求生活、生產、生態的環境,就是要考慮美麗共生。這世界如果只有人,就太無趣了。我們要儘量保留動物棲息的家,讓水質乾淨,魚蝦就可以生長;水質若不乾淨,水裡只有細菌。

要讓水乾淨,污水就不要亂倒。所以,城市裡住家的浴室、廚房、洗衣槽裡的水,最好能循環再使用,讓洗米水拿來澆花、洗衣水來擦地、洗澡水來沖馬桶。大家都省水節水又珍水,水也不會水量不足,讓大家都缺水。

森林是水的故鄉。為了把水保存在大地,讓水來蘊育生命,我們更要善待樹木。樹是很多動物的家,猴子在樹上跳來跳去,小鳥在樹梢築巢,蜥蜴在樹洞休息。大樹庇蔭大風大雨,讓樹下的小草可以生長茂盛,成為更多昆蟲的天堂;樹葉進行光合作用,給我們大量的氧氣,吸收二氧化碳。CO2減少也是京都議定書對抗氣候變化的指標。

如果在城市中建立一條樹路,猴子松鼠就會從山上的森林跑到城市的綠林來玩,讓孩子在住家附近的公園就可以觀察到快樂的動物嬉戲;而不是跑到動物園裡,看被關在牢籠裡的動物,無精打采的生活。

會善待動植物的城市,一定會友善所有住在這個城市的每一個人。不論他是男人、女人、老人、小孩、身心障礙的人。人們辛勤努力工作,不就是要追求自己幸福、家人快樂、社區舒適、社會安定?這樣的生活空間需要每一個住在這裡的人相互配合支援。有能力付出的人,要不吝於伸出自己的手,去扶持需要幫助的人,例如走路行動不便的老人、孕婦、使用輪椅柺杖的人,更棒的作法,是修正我們的政策,使之通行無阻。

友善的城市,要考慮對本國人友善,對外國人也要友善,有些人娶了外國人作太太,這個「外籍新娘」,就成為我們的一份子,不論她會不會說我們的話,我們都應該協助她成為新台灣人;甚至尊重她母國的文化,請她帶來台灣,豐富我們的視野。2003年開始,婦女團體認為我們叫嫁到台灣很多年的人,還稱呼「外籍新娘」很不禮貌,現已改稱「外籍配偶」或「新住民」。

台灣人種,原本多元,從荷蘭人來台之前,便已有原住民,後又有不同的人,從不同的地方進駐。台灣可以被稱為「種族多元」的地方,我們有緣在此落腳生根,是我們的福氣,我們一定要珍惜安居樂業的情境,不要惡鬥,破壞安定,讓人從心眼裡不健康。

1996年開始,彭婉如、白曉燕事件發生,讓城市治安亮起紅燈,城市治安頓成焦點。對於無自衛能力的孩童,更應加以保護,因此,動員社區居民,改善社區治安死角,以孩童及婦女的眼光來檢視,務必使得居民沒有恐懼,可以安心行走,在家也不用擔心小偷強盜。眾人心理皆安心,城市才可能有健康。

在邱小妹妹被父親捶打、娃娃車悶死幼兒事件,凸顯孩子要健康長大,大人要多用心。目前台灣少子化的現象,讓政府非常擔心人口老化,但是對於已經出生的台灣之子,我們都不能保障他們健康長大,又怎麼能稱我們的城市是健康的呢?

在禮運大同篇中,明確訓示我們:幼有所長,壯有所用,老有所終,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當我們要營造一個健康的城市,必須在環境健康、治安健康、福利健康、兒童健康,讓每一個環節都扣得緊密。然而這一切的持續發展,都必須靠現階段存活的每一個人,貢獻出自己的關懷雙手。讓我們手手相連,同心協力,來建造美麗健康的城市,而這個城市就是我們居住的幸福快樂的家園。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