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4日 星期五

國會的低碳責任

        全球氣候變化忽冷忽熱,忽洪忽旱,使得地球災難四起。有人說台灣會是氣候惡化的第一波難民。台灣四面環海,海平面上升,臨海地區將被淹沒;地質鬆軟,大雨夾著土石流動,家園耕地遭殃;水資源不平均,旱象頻傳。全世界碰到的問題,台灣在地球的運轉中,一一浮現災難。去年的88風災,今年還會再重演嗎?答案應該是肯定的。
        在這樣嚴峻的氣候變化中,我們欣見學界、企業界、媒體界、非營利組織不斷站出來呼籲,大家要正視氣候所影響的國家競爭力。這個競爭力不是只有經濟層面,也會影響人民視野提升,面對危機處理的能力。有高警覺性的人民,才會有高應變的國家。
        立法院是國家最高的民意機關,代表人民關心的議題,都要在國會殿堂討論。甚至影響行政部門,在政策和預算中,有其面對台灣長治久安的目標執行力道。一次風災損失千億元,台灣能經得起幾次考驗?一波未平,一波恐又興起。未雨綢繆,速速共謀對策,在立法院搭起一個平台,邀集各方人士,不同性別,不同年齡,共同討論,尋求可以施力的有效合理作為。
        台灣在2006年已經被評為全世界排名第22位的「高碳國家」,面對國際「低碳要求」,台灣責無旁貸,要有全球責任。在低碳社會的趨勢下,國會應該扮演更積極的角色,甚至可以安排一個會期,以「低碳」為主要議題,檢視台灣的「低碳」作為是否足夠。透過氣候變遷,世界「低碳」議題已經到我們的眼前,要說看不見,恐怕也難!

(本文刊登於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 2010/04 國會監督第102期雙週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