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6日 星期一

災難之後的女性省思

2009年的暑假好像坐雲霄飛車。在七月底大家都擔心老天不下雨,馬上會面臨缺水危機。當氣象局宣布「莫拉克」颱風形成,會往台灣而來,有些人還滿懷歡喜這個颱風到來,可以解決水荒。尤其聽說這個颱風是「中度的」,還以輕鬆心情在8月7日放了一天颱風假!

不料,在第二天就頻頻從網路和新聞裡傳來淹水、山崩、土石流、滅村的噩耗。在黃金時刻,主其事者的螺絲鬆了,沒有在第一時間投入救災,終於把台灣陷入一連串的災情中,全國震驚。「88水災」變成台灣人的惡夢,甚是引起國際的關切和援助。

台灣長期忽視環境

台灣環境特殊,水氣濃厚,林木蔬果易於生長,所以鬱鬱蒼蒼,物產富饒,成為美麗之島。台灣位處在太平洋颶風形成和走動的路線中,每年颱風都會來,以前每年平均有三個颱風登陸,在全球氣候變遷的情況下,近十年平均有七個掃過台灣。台灣人面對每年都要來的颱風,應該很有經驗,知道如何與之共生共存,因為這是台灣的宿命!

但是,台灣在長期忽視環境的情形下,結出一粒粒環境的苦果。每次颱風來襲,我們就要經過一次考驗。早在二十年前,台灣環境的主軸之一,就是搶救森林。森林是水的故鄉,沒有森林,台灣的美麗將不復存在。台灣是從海裡長出一座島嶼,土質尚未堅硬,地質鬆軟。在這樣的土地上開發利用,都要尊重土地倫理,適度控管。

經濟數字成長的誘惑,使在位者無不傾力投資產業發展。當政策向財團企業傾斜,工廠不但使用周邊的資源,還跨區佔用其他資源,造成富者越富,貧者越貧的社會現象,也使台灣環境面臨人為的破壞!

當2300萬人口的負荷,使土地開發利用,都是以人的思維在運作。開創經濟奇蹟的背後,台灣環境付出沈重的代價。長期超抽地下水,近幾年,台灣有些地區已經低於海平面,要靠築堤來圍堵海水河水倒灌。山上開鑿砍樹,更造成山搖土動。理論上,面對危機,我們應該是一個最會處理風災、水災、山災的國家!甚至災難的處理不是只在山邊水涯,上游沒有良善的管理方式,下游就會一傾洩遭殃。

建立自有防禦體系

這次被水洗禮的地區,喪失至少500條生命。家園被毀的苦難,應是讓生存者重新站起的一個機會。越是大毀壞之後的大重建,越能讓人感受到生命的韌性滋長。

小小的台灣,應該建立自有的一套防禦體系,成為大陸國家體系之外的海洋國家的體系。台灣有很優秀的人才,集結在一起,以台灣長治久安為大目標,彼此合作,共同經營。能夠有包容大度的胸襟,廣邀不同領域的人才,坐下來懇切思考,擬出大小規劃和行動,喚起全國一起來參與。

風災、水災既是不可避免的考驗,台灣的基礎教育中,就應該放入對災難的認識及如何避險。在大專課程中要加入災難危機管理,形成專業領域,為進入社會工作做準備。讓台灣的專業度加強,執行時嚴謹而有效率。學習與環境生態共生共容,不要妄想人定勝天。

四十年前,台灣的小學課本曾講述一個荷蘭小孩路經防海堤,發現防海堤破了一個小洞,他趕緊用身體將洞口堵住,使水不會淹進家園,直到大人發現他的行動而來解除危機。2005年南亞海嘯發生,有一位英國12歲的小女生,發現海象不尋常,馬上想到老師曾教導的海嘯知識,呼叫大家:海嘯來了,趕快離開海邊。

知識和勇氣是需要被培養的。培養每一位國民都有危機意識,不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有他/她可以參與貢獻的機會。每個人手上的資源不同,能發揮的功能也不同,當握有國家資源在手的政府不積極作為時,人民的心是在滴淚的。痛定思痛,建立體制,不論是誰在位,國家的螺絲不會鬆懈,運轉嚴密緊實。

民間力量集結

在88水災災情大量被媒體報導,佔據整天的新聞,台灣立即有民間團體跳出來募款賑災。捐款形成對災區的直接貢獻,集中資源,大力資助。除了捐款,民間團體已經開始討論,如何將平時倡議理念,加入這次的重建行動中。如果重建只是工程的思維,沒有對環境生態尊重、對族群文化關懷、對性別影響考量、對弱勢福利照顧,那麼重建工作只能治標,不能治本。

在這次水災中,有些是原住民部落。原住民的生態智慧深邃,早就實行與環境共生的生活形態。這次受到衝擊的地區,環境生態團體主張營造一個個小社區,以當地居民可以自我維生的機能,平時與生態互相平衡使用,災時不會陷入立即危險。唯公共空間的規劃和建構,需要在上位者邀請民眾參與一起來溝通。如果是為了生存環境更舒適美好,大目標一致,建立美好家園指日可待。

在這次災難中,我們也看到父權的現象。男性總會認為男性思考周到,會提供女性最好的保護,滿足女性的需求。在中央級「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女性委員未達三分之一,最高決策圈沒有足夠的女性參與。婦女團體要求落實「單一性別比例不低於三分之一」的原則,增加女性參與決策,可惜未被接受。在媒體報導下,民眾也可以看到明顯的性別差異,國防軍人救災勇士都是男性,女性鳳毛麟爪。捐贈物資缺少性別需求,很少人想到要捐衛生棉。

重建家園的路,漫漫長長。有人或許很急於短期完成,但依921地震的經驗,有些地區,迄今都還未回歸常軌。仔細規劃,規劃好再動工,重建不是只有一套作法,在民主人權的情況下,尊重不同意見和想像,都需要花些時間來討論的。風災水災,是老天對台灣的考驗,或許這是一次機會----讓我們共同建構公民社會的時機,台灣的重生就會在這裡實踐!


〈本文刊登於2009/09/10 玉山周報 第14期〉

1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敬啟者:
這是一份學術研究問卷,主要是在瞭解2009年8月8日,在莫拉克颱風重創台灣當下,民眾「自願加入線上救援活動」的一些看法。
本問卷調查採匿名方式,研究資料絕不會對外公開,請安心回答。您的寶貴意見對本研究影響很大,懇請 撥空回答。感謝您的熱心協助與支持!本研究成果預計將投稿於國際期刊,希望有助於政府對天然災害的危機處理,提供正面思考。天佑台灣!
http://www.my3q.com/go.php?url=inttrade/28866

祝 順心如意
東海大學 國際貿易系教授 張國雄博士
東海大學 國際貿易系教授 朱海成博士
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