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越來越溫暖,冰山融化,北極熊都沒有足夠的冰層可以支撐,痛苦地掉入水裡。今日是北極熊,明日就是人類了。現在最夯的議題都和節能減碳連結在一起,綠色消費也不能脫軌而行。
計算碳足跡
消費,如果不會產生髒空氣、不會污染水、不會有垃圾,那一定是最高品質的行為。最近我們注意到騎腳踏車出門上班、上學、購物、休閒的人增多了,他們在勵行綠色消費的生活。他們減少污染排放,當然也在交通上減少製造二氧化碳。
或許有人會說,凡是「人」都會製造二氧化碳,所以還是會產生二氧化碳啊!其實,我們會多種一些綠樹,讓樹和人類做好朋友,它們會吸收二氧化碳,而且製造很多的氧氣給大家呼吸。
加一公升汽油,會產生2.2公斤的二氧化碳,而使用一度電會產生0.69公斤的二氧化碳;現代人都開始計算自己的「碳足跡」。買汽車時會注意一公升跑幾公里,消耗多少油。在家吹冷氣時,也會斤斤計較,還記得要開電風扇,讓冷氣循環效果更好。而且如果要添購新的冷氣、冰箱、洗衣機,還要挑選「變頻」機種,省電更多。
環保議題,過去只有環保人士會在乎,現在大家已經感受到壓力,不做,好像來不及了。「全球性思考,草根性行動」,主張從每一個人開始都來做環保。環保與經濟是可以兼容並蓄的,如果廠商再不生產節能產品,未來一定沒銷路。浪費水的產品也不容於世,打著「省水標章」的產品會比較受消費者青睞。省水省電省油,就是省錢,大家都已經明白這番道理了。
綠消費利人利己
時間的滾輪,不斷地往前跑,能拔得頭籌者,就有機會賺錢。在1970年代,世界發生能源危機,德國潛心研究發展替代能源和節能產品,在節能減碳的時代到來,德國的專利成品,外銷其他國家,搶得先機。自太陽能、風能,到汽車、家電,都可以看到他們努力的痕跡。其他歐盟國家,不落德國之後,競相推出節能省碳的產品。在亞洲的日本,急起直追,其能源產值名列前茅,令世界刮目相看。我們經常說:「危機就是轉機」,在綠色消費上,更可以看到綠色生產的出路。
地球資源有限,人口眾多,要使大家生活水平接近,有能力的人一定不能浪費。省下一口糧食、一塊布、一桶水、一滴油,都可以造福身邊的人。台灣能源99%都從國外進口,我們何嘗不是希望別人能留多一點給我們使用?讓我們購買時,可以不被物以稀為貴的價碼嚇呆了。綠色消費不但是利他,也是利己的行動。
近來在大賣場節能減碳的產品增多了,消費者的選擇也增加了,這是一個好現象。以前要買環保產品,尋遍賣場都找不到,因為都擺在角落裡,現在店家都知道要放置在明顯處,招攬顧客。這其實也在表明:我們是一家綠色商店,有在做環保喔﹗
以氣候暖化來行銷
綠色消費和綠色產品,可以說是一體兩面,消費引導生產,生產又創造消費。在這其中有一個關鍵,就是「綠色行銷」。如果只有好產品,而不告訴消費者,他進入寶山也會空手而歸。透過行銷,讓消費者知曉,當他的觀念改變,他會計算切身利益,漸漸接受好的產品。有一種行銷是「故事行銷」,氣候暖化,每個人都感同身受,大家都希望自己的消費行為不會傷害其他物種的生命。北極熊的故事、再生紙的故事、騎腳踏車的故事,我們都可以感動又升起迫切的投入。
台灣這幾年颱風到臨次數增多,威力加劇,連續颱風假使人心情輕鬆不起來。風災過後,路毀橋斷,農地淹沒菜價漲,人人都是受害者。氣候變遷不再是課本和校園的議題,而是人民生活的痛苦指標,大家都感受到了。二氧化碳增加,造成氣候快速變化,台灣在地球村的責任受到重視。
我們經常希望環保和經濟可以創造「雙贏」。今年夏季政府實施節約用電方案,省電多者還可以享受電費折扣,很多人家裡的冷氣都沒有使用。早睡早起,利用太陽公公的光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也不再熬夜上網,生活規律,身體變好了。不必要的消費行為減少,家裡也清爽不少。為了節能減碳,台灣人的食衣住行育樂,好像引起一陣調整,大家都成為綠色消費者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