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7日 星期五

綠色消費更有福

在地球氣候變遷越來越快速的21世紀,每個人在日常生活的食衣住行育樂更要提醒自己要注意到綠色消費。綠色消費所強調的不是以人類為主,而是要與萬物共生。人類在這一百年,人口增加四倍,物資消耗太快,以致資源不敷使用,我們要在危機中走出一條生路。

身為現代人,每天媒體廣告傳遞給我們很多消費訊息。某公司推出一種化妝保養品,能使女人像「林志玲」一般美麗,得到很多男人青睐;某公司推出一款新車,能使全家幸福;某公司推出一份貸款方案,能使夢想早日實現。追求美麗、幸福與夢想是人類發展的動力來源,於是,很多專家、書籍、廣告都在為我們編織如何達到的途徑。

作為一個消費者,每天暴露在行銷的世界,使我們不知不覺開始掏腰包。作為一個聰明的消費者,我們要清楚的判斷:消費的目的是什麼?有消費的需要嗎?
這十多年來,由於我參加環保團體,發現自己的生活越來越簡單,越來越能分辨「需要」、「想要」、「奢要」的不同。我「需要」用肥皂來洗淨身體;但我「想要」用有香味的肥皂,使我有美好的感覺;然而,我不「奢要」像楊貴妃在華清池裡那種「溫泉水滑洗凝脂」的華貴。當我在消費時,清清楚楚的知道「我要的是什麼?」以及「我有能力負擔嗎?」我便不會輕易受到廣告誘惑,這也是一種自主的判斷。當意識能力發揮時,行動就會跟著調整。

最近十年,世界吹起綠色消費的觀念,個人、家庭都受到影響。家庭是組成社會的基本單位,家庭的改變也會形成社會的改變。我經常用五個R來詮釋綠色消費,那就是源頭拒絕(Refuse)、減少使用(Reduce)、重複使用(Reuse)、回收再利用(Recycle),以及再生產品(Regenerate)。

什麼是源頭拒絕呢?就是真正衡量家中是否需要這個東西。LV的皮包也許很好,但我們家沒有人要用,我們就在源頭拒絕把這種東西帶回家。如此一來,家裡就不會成為一座小倉庫,堆積一堆用不著的物品,弄得眼花撩亂。因為自己要用的東西,差不多都擁有了,再買就是多餘。也因為這樣,金錢花費變小,不會為金錢而煩惱。

減少使用也是綠色消費的一門學問。現代人求方便,什麼東西能夠不清洗就很方便,因此免洗用品充斥家庭中。最明顯的就是紙尿布。以前的人,都是給嬰兒包尿布,每天大概要洗二十條尿布。後來,為了出門方便,帶一些紙尿布替換。現在,幾乎大家都在用紙尿布,不僅增加金錢負擔,而且也造成一大堆的垃圾。減少使用這些用過即丟的物品,例如:紙尿布、紙杯、免洗碗筷、塑膠袋,便能給家帶來不一樣的綠色生活型態。

能夠珍惜資源,重複使用已經擁有的物品,讓它們物盡其用,直到損壞。這也是一種生活哲學:惜福愛物,不浪費。在家庭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到了其他地方就不會浪費。台灣資源有限,進口紙漿做成紙,進口石油化學原料做成塑膠,進口煤發電,進口鐵做汽車,所以我們真的要好好使用手中的好東西。有些東西或許已經不合使用,例如娃娃車,可以轉送給其他親朋好友,或是拿到二手店賣給有需要的人,讓你家的舊愛可以成為別人家的新歡,把愛一直傳出去。

消費性的物品,壽命有限。當它們不堪使用時,記得一定要做回收喔!畢竟回收的資源可以再利用,紙張可以做成再生紙,塑膠瓶可以再製成花盆,碳粉匣可以重複再填充碳粉。物品在家中做回收比較乾淨;如果把它們丟在馬路上,風吹雨淋,沙塵堆積,就比較不好處理;假如從垃圾場再分撿出來,有些沾到醬料或菜屑就更難處理了。綠色消費的同時,一定要記得綠色回收。

回收是好方法,但回收再製的產品,是否有人願意使用呢?曾經有人嫌棄回收玻璃再製的玻璃瓶,看起來不晶瑩剔透,有點霧濁,而不願使用。其實玻璃製品製作時都在高溫一千度以上,基本上是沒有細菌殘留,所以衛生是沒問題的。只是因為再製玻璃透視度不佳,而使得後端沒有銷路,真是可惜。有綠色消費行動的家庭,應該要支持再生製品。再生製品既沒有增加砍樹挖礦的環境破壞,又能減少垃圾量,讓資源循環再生。生生不息是一件很美妙的事,不是嗎?

綠色消費所強調的不是以人類為主,而是要與萬物共生。人類在這一百年,人口倍增四倍,物資消耗太快,以致資源不敷使用,到處都可以看到或聽到食物危機、能源危機、地球危機。我們要隨同世界潮流,在危機中走出一條生路,那就是綠色消費。從今天起,就從隨手關燈做起吧!這個動作不是為了省錢,而是為了節省能源,留一點資源給別人使用,有福同享,讓每個家庭夜晚都有光明。

沒有留言: